张文俊:《画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03期。
凤文学:《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8年第03期。
宋晓景:《浅谈绘画写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02期。
王廷华:《观物取象与中国山水画创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01期。
张爱红:《论中国画留白的心理疗慰功能——对中国画解读的一种新视角》,《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
李海源,宋神彤:《浅论中国画的教育功能》,《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2009年
胡维兹、陈淡宁,陆蓓容,钱乃婧:《宗炳的栀画山水序枛》,《新美术》,2009年第01期。
李文倩:《试论宗炳山水画理论及影响》,《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第02期。
叶晓波:《从栀画山水序枛看宗炳的美学思想》,《艺海》,2009年第05期。
刘玲,李治国:《释山水画论之始——宋炳的栀画山水序枛》,《美术大观》,2009年第05期。
丁常青:《浅析“澄怀味象”之境》,《美术大观》,2009年第08期。
朱剑:《从审美心理学看栀画山水序枛中的审美理想》,《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06期。
杨云云:《浅论宗炳栀画山水序枛中的山水本体论》,《美术之友》,2009年第04期。
朱平:《王微栀叙画枛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船山学刊》,2009年第01期。
张卫峰:《解读山水画理论的成熟形态——栀画山水序枛和栀叙画枛》,《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第05期。
莫建文:《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艺术市场》,2009年第09期。
陈池瑜:《谢赫栀画品枛的历史价值及若干问题辨析》,《艺术百家》,2009年第02期。
徐博:《栀古画品录枛与“气韵生动”——谢赫绘画美学思想简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第05期。
韩刚:《“气韵”与“生动”之关系义证——谢赫“气韵生动”研究》,《饰》,2009年第01期。
吴柯:《谈中国画之“气韵生动”》,《美术大观》,2009年第07期。
龚钢:《谢赫六法的历史解读与再评价》,《浙江学刊》,2009年第03期。
杨华:《谢赫的绘画“六法”与“气韵生动”》,《殷都学刊》,2009年第02期。
井庆昂,赵士庆:《形神寓造化,气韵超其表——气韵的释意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与品评中的重要价值》,《山花》,2009年第18期。
张宽武:《文人画的美学意境探微》,《中州学刊》,2009年第03期。
滕志朋:《文人画论:推动文学理论“意境论”完成》,《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02期。
唐朝晖:《再探栀续画品枛作者》,《美术大观》,2009年第01期。
李宪基:《笔气形势乃致律吕——“书画用笔同法”美学思想探微》,《荣宝斋》,2009年第01期。
于慧妮:《中国传统肖像画“传神”论小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第08期。
张睿:《顾恺之画论释读》,《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张光宏:《论栀魏晋胜流画赞枛文题相符》,《大众文艺》,2009年第18期。
付文龙:《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影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孔六庆:《论画道畅神——从顾恺之“以形传神”到石鲁“以神造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01期。
顾伟玺:《技进乎道——荆浩栀笔法记枛析义》,《国画家》,2009年第05期。
杨坤:《荆浩栀笔法记枛艺术思想浅析》,《美术大观》,2009年第08期。
马鸿民:《中唐禅宗思想变迁与水墨山水画兴起》,《荣宝斋》,2009年第03期。
殷芳、宫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与中国画创作》,《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第10期。
程多耀:《写生与写意——兼谈中国绘画的“师造化”传统》,《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翁东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创作思想探研》,《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S3期。
黄立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的写实与写意辩证关系浅探》,《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2期。
刘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当代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中的意义》,《美术之友》,2009年第02期。
冯云轩:《浅说“师造化”的外延》,《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1期。
田同旭:《荆浩太行洪谷考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
于丽燕:《可忘笔墨而有真景——荆浩栀笔法记枛六要之“笔、墨”》,《美术大观》,2009年第01期。
《论张彦远的“自然”美学观》,《荣宝斋》,2009年第03期。
何兴泉:《读画史札记——栀唐朝名画录枛与栀历代名画记枛中的几个问题》,《新美术》,2009年第02期。
范明华:《本于立意——栀历代名画记枛在文人画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文艺研究》,2009年第04期。
陈池瑜:《张彦远栀历代名画记枛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02期。
《张彦远和栀历代名画记枛》,《文物》,2009年第02期。
陈晓娟:《论“书画同源”意趣》,《美术大观》,2009年第02期。
闫春鹏:《刍议张彦远绘画美学思想》,《美术界》,2009年第06期。
余红微:《杜甫题画诗中的“动”与“骨”》,《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06期。
寿勤泽:《试论北宋文人画思想的价值取向》,《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5期。
田同旭:《北宋学人对荆浩里籍误记的清理辨证——兼求证于袁有根、马增鸿二先生》,《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
张白露:《郭熙论观照自然法别解》,《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06期。
陈清:《郭熙画学中的理学思想研究》,《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9期。
华丽:《栀林泉高致枛中的“三远”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审美意识》,《美术大观》,2009年第10期。
李芳:《对郭熙栀林泉高致枛中“三远”的思索》,《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10期。
刘伟:《从三远到平远的发展——郭熙画学思想由儒渐道的转变》,《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2期。
彭晓智:《栀林泉高致枛之意境美学解读》,《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4期。
刘伟:《儒家伦理纲常观念对郭熙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栀林泉高致枛与栀早春图枛为例》,《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8期。
赵建中,刘国芳:《论“三远”法的贡献》,《美术观察》,2009年第08期。
吴石交:《栀早春图枛与郭熙的儒道思想》,《传承》,2009年第12期。
刘莹莹:《论郭熙的山水画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6期。
郭孝波:《从栀林泉高致集枛看郭熙的绘画思想》,《美术大观》,2009年第03期。
王欣:《论郭熙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从栀林泉高致枛说开来》,《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第01期。
刘伟:《论郭熙画学思想中文人画风格的趋向》,《电影评介》,2009年第15期。
王志国:《郭若虚栀图画见闻志枛考辨》,《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1期。
计王菁:《试论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新美术》,2009年第03期。
马亚敏:《论“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02期。
葛华伟:《直叙与评论的对立——邓椿栀画继枛叙论方式研究》,《艺苑》,2009年第05期。
刘晓峰:《失衡的天平——栀画继枛的美学思想》,《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01期。
何春蓬:《浅论苏轼文人画之形、神、理》,《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08期。
冯惠:《从苏轼评吴道子看他的绘画理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4期。
贾涛:《从苏轼题画诗看其文人画主张——栀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枛读解》,《齐鲁艺苑》,2009年第05期。
章桂周:《苏轼栀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枛之美学索隐》,《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孔涛:《论唐宋逸格绘画的两次转型——兼论唐宋绘画美学的转变》,《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第02期。
唐波、曾文:《画品中“逸品最早使用说”刍议》,《艺术探索》,2008年第02期。
袁丽萍:《逸品地位的确立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8期。
唐果:《试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逸”的演变及其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04期。
戴春宁:《尚“逸”——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艺术研究》,2009年第04期。
孙春莹:《“逸格”审美的形成及其原因》,《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09期。
杨永俭:《浅析元代人品和画品的特殊性》,《书画艺术》,2009年第05期。
肖世孟:《赵孟頫倡导“古意”之剖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吕瑛:《论赵孟頫“古意说”与其绘画作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3期。
刘茜:《倪瓒“逸气说”及其题画诗创作》,《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06期。
范功:《道家思想之于元末书画家杨维祯、倪瓒》,《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09期。
陈晗晟:《道家美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01期。
刘兰芝:《明代画论探究三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6期。
王剑武:《明清传神写真秘诀——以形写神》,《美术观察》,2009年第07期。
李昌平:《论天台宗止观学说对董其昌画学思想的影响》,《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年第04期。
马躏非:《董其昌艺术理论中的儒家思想》,《书画世界》,2009年第03期。
周文斌:《试论董其昌笔墨独立绘画美学思想的内在理路》,《美术大观》,2009年第01期。
耿明松:《栀吴郡丹青志枛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4期。
胡晓璐:《心远物皆静——浅析禅宗思想对沈周中晚年作品的影响》,《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04期。
胡丽婷:《陈洪绶绘画思想探微》,《美术大观》,2009年第11期。
吴自立:《陈洪绶师古“集大成”论》,《艺术探索》,2009年第02期。
司继琳:《龚贤绘画教学思想浅析》,《美术观察》,2009年第01期。
宋力:《笔墨与蹊径——论龚贤绘画实践与董氏“南北宗”论的关系》,《艺术研究》,2009年第04期。
武维春:《王原祁“广陵恶习”指扬州八怪》,《寻根》,2009年第02期。
王汉:《“广陵恶习”与石涛无关——兼论“维扬工力”》,《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02期。
蒋志琴:《王原祁“观政吏部”与其早年画学的关系》,《美苑》,2009年第06期。
蒋志琴:《论清代画家王原祁的“平中求奇”说》,《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06期。
王洪伟:《王世贞史学思想与山水画史“五变说”》,《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05期。
王一红:《恽寿平绘画思想探析》,《沧桑》,2009年第06期。
黄亮:《解读恽向画论的内涵》,《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04期。
韩璐:《画论品读——栀小山画谱枛的八法四知说》,《新美术》,2009年第02期。
胡光波:《石涛栀画谱枛的美学意义》,《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06期。
张昕:《石涛的“一画论”及其文人画思想》,《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06期。
连晓红:《探析石涛“一画论”美学思想》,《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2期。
顾梦如:《创新与突破——俞剑华与石涛之比较研究》,《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02期。
周铎卉:《由栀苦瓜和尚画语录枛中的“化”字探讨石涛的创新观念》,《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02期。
郭怀若:《试析石涛栀画语录枛对艺术美学研究的影响》,《文艺争鸣》,2009年第04期。
戴灿:《略析石涛画论中的“化”》,《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