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裱】指两宋以后逐渐形成于苏州地区的文人书画装裱工艺流派,是我国南方书画装裱工艺的代表。由于宋室南迁,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文人雅士、商贾藏家云集,加之吴地物资充盈,材料多样、品质较高,手工业发达,装裱行业在苏州地区迅速发展。至明代逐渐成为我国装裱行业的中心,嘉靖、万历间进入全盛,明清以来大部分其他地区的装裱行业均由其发端或受其影响。苏州装裱适应吴门文人书画的风格与装裱需求,选料考究,做工精良,裱件装治熨帖、干挺平软、素净淡雅,技艺全面,整旧得法。明周嘉胄《装潢志》:“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为明清封建统治阶级及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推崇。解放后,苏裱在保护书画文物,发展书画艺术,促进文化交流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陈龙)
【京裱】指明清两朝形成于北京地区的宫廷书画装裱工艺流派,是我国北方书画装裱工艺的代表。明朝初年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遂成为北方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皇室及文人士大夫阶层收藏日丰,书画不断普及,装裱业不断发展。清钱泳《履园丛话》:“装潢以本朝为第一,各省之中苏工为第一乾隆中,高宗深于赏鉴,凡海内得宋、元、明人书画者,必使苏工装潢。”因此大批苏裱艺人进入京城,技艺精湛者被召入皇宫,成为京裱之师。宫廷书画装裱风格多趋应皇家审美,色彩辉煌、品式纷繁、富丽典雅、大气庄重,又因北方气候干燥、多风沙,故裱褙厚重、材质坚实。在传统苏裱优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北京地区地域、文化等特点,形成了其用料、工艺、成品裱件等方面的特色。解放后,尤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及荣宝斋的装裱工艺为代表,在我国装裱业中独树一帜。(陈龙)
【吴装】①指苏州地区的古籍装帧。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甲部·经籍会通四》:“凡装,有绫者,有锦者,有绢者,有护以函者,有标以号者。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焉,闽多不装。”今人多引“吴装最善,他处无及”一句形容“苏裱”佳善,实为描述书籍装帧,此乃断章取义之讹。②即“苏裱”。(陈龙)
【扬裱】指发展、形成于扬州地区的长于装治古旧书画的装裱工艺流派。其吸取了苏裱、京裱等流派之长,在古画重装方面独树一帜,装治考究,品式古雅。(陈龙)
【广裱】指形成、发展于广东地区的书画装裱工艺流派。以使用石花菜作粘合剂原料为特色,品式多趋应岭南画风,色彩明快、典雅,裱件平软、熨帖。(陈龙)
立轴【立轴】用于立面展示、悬挂的书画装裱形式的总称,是书画装裱中最常见的形式。包括“中堂”(见“中堂”)、“条幅”(见“条幅”)等。(陈龙)
【中堂】指单幅悬挂、裱件尺幅较大的立轴或配以对联悬挂的尺幅较宽大的单幅立轴。因常悬挂于堂屋正中“装堂遮壁”而得名。(陈龙)
【条幅】指书画心为竖式且较为狭长的立轴款式。因旧时多悬挂于房屋两侧的“山墙”上,亦称之为“条山”。(陈龙)
中堂条幅【屏】①置于建筑物内用来间隔或挡风的活动屏障,亦称“屏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陈设及装饰。②蒙贴于木框屏风上的狭幅书画。(陈龙)
【条屏】指尺幅相同、内容成套的狭幅作品的装裱形式。常以一色绫、绢、锦等装成等样裱件,地杆两端齐平裱件左右两边,不安轴头(参见“轴头”条)而封以锦、绫等。也称“屏条”、“套屏”、“堂屏”,是由唐代以前的屏风画演化而来。每组条屏数量均为偶数件,常见的有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等。(陈龙)
条屏屏对【屏对】指作品内容为对联形式的条屏(参见“条屏”条)。一般与中堂(参见“中堂”条)配挂或一对单独悬挂。尺寸均有定式,不宜宽大。(陈龙)
【通景】指将尺幅较大的横幅书画作品分割成竖条分别进行装裱、合并悬挂的装裱款式。
除首尾两幅外侧镶以绫、绢、锦边外,其余裱件长边均镶以极窄白色纸、绢,地杆平于裱件左右,不安轴头,仅封以锦、绫等。悬挂时画幅紧密相连,故名“通景屏”,又称“海幔”、“连屏”。通景屏的画心多是由多条画心组合成一件景物连贯的大画,因容纳的内容多,极能展现出宏伟的气势。(陈龙)
【横幅】指横长幅挂墙的字画卷轴。由横式卷轴款式演化而来,右边装天杆,左边装天杆或和合杆(见“和合杆”)的一种装裱形式。也称“横挂”、“横披”,是随着书画横披创作形式的产生而出现的,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多直幅,至有画身长八尺者,双幅亦然。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陈龙)
【手卷】指放置于台面,供人从右至左、边收卷边观赏的装裱形式,是书画装裱中工序极为繁复、工艺要求较高的一种形式。手卷是竹简、木通景横幅手卷简、经卷、书卷形式的延续与升华。裱件尺寸一般高二十至四十厘米,横长从三五米到一二十米不等,收卷起来便于赏玩、携带。内容一般由书画题名、书画心(可一幅或多幅连缀)、题跋等合为一卷,如无题名及题跋者则装以空白引首(见“引首”)及拖尾(见“拖尾”),供后人书写题名及题跋。
天头、引首、画心、题跋、拖尾之间均镶以淡色绫、绢隔界(见“隔界”),天头背端覆加织锦包首(见“包首”)。裱件尾端嵌装牙、角、玉石、杂宝等材质的圆形轴片,与裱件齐平,天杆嵌装铜环、缝装八宝带(见“八宝带”),缝加与轴片同质插签(别子)
以收束裱件。手卷又因镶边的做法不同分为撞边(碰边)、包边(沿边、套边)、翻边(卷边、转边)三种形式。手卷一般裹以华美丝绸锦布,精制木匣存放。(陈龙)
【横卷】即“手卷”。
【册页】指将成套小幅作品装成硬册、折叠翻阅的装裱形式,宋代以后一般多用于碑版拓片、书信手札、小帧字画、书画扇面的装裱。册页源于唐代佛教经卷中的“旋风叶子”,后因展阅不便、容易脱落,逐渐拆开。又因翻久次序容易错乱,遂装订成册。册页的页数一般都取双数,少则四页,多则二十页以上,以十二页左右较为常见。每册前后一般加两页副页,供人题跋之用。册页封面、封底一般为名贵木料(独板或镶边木板)加工而成,或木、纸板包覆织锦而成。册页内页装池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左右开合的“折装”(见“折装”)、“蝴蝶装”(见“蝴蝶装”);上下开合的“推篷装”(见“推篷装”);连续展开的“经折装”(见“经折装”)。各依画幅形制及尺幅决定,各有不同的视觉美感,但册页以“折装”最易保存、观赏,也最为普遍。(陈龙)
成扇【成扇】指仍装有扇骨、扇柄的扇子,其形制包含纨扇(见“纨扇”)、团扇(见“团扇”)、障扇(见“障扇”)、折扇等数种。书画成扇是书画装潢、收藏、展示、玩赏中的特殊形制,是书画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完美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扇面书画创作形式。(陈龙)
【宣和装】指宋徽宗宣和时期(1119~1125)
内府珍藏名迹装修所设计、制定的书画装潢格式,也称“宣和裱”、“宣和式”、“宋式裱”等。现泛指作两色裱,不镶宽边,仅在画心四边镶深色小边,以及在天头加贴惊燕(见“惊燕”)的立轴装潢款式。(陈龙)
【折装】册页装潢的一种款式。左右开合,每面打开页有两幅独立的窄幅书画心,其间间隔有镶料。因镶料镶嵌方法不同,又可分“五镶折装”、“挖镶折装”。(陈龙)
【蝴蝶装】①古籍装帧中书页版心向内折叠装订的一种形式,打开时如蝴蝶展翅,故名。②册宣和装页装潢的一种款式。左右开合,每面打开为一幅独立的横式小幅书画心,四边有镶料,折处为画心正中,经常翻阅易损坏画心,导致画心断裂。(陈龙)
折装蝴蝶装【推篷装】册页装潢的一种款式。上下开合,每面打开下半页为一幅独立的横式小幅书画心,上半页一般不镶嵌或者镶嵌空白纸页供人题跋或用于装饰。很多蝴蝶装册页画心断裂后即重装为推篷装册页,避免了二次折裂。(陈龙)
【经折装】①佛经等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
将长幅卷子按一定尺寸进行正反折叠,成为书本推篷装经折装翻阅形式,前后加粘封面封底。②书画、法帖册页装潢的一种款式。多见于不加镶饰的法帖装潢,与折装(见“折装”)册页的区别在于:经折装册页可以将整本完全打开,折装册页只可单页展平翻阅,而不能够整册完全打开展平。经折装是人们在认识到横幅卷轴打开、收卷不便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演变而来的,这样大大方便了取用、阅读及保存,是宋代以后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陈龙)
纨扇【纨扇】纨,即细绢类织品,纨扇指以细绢等织物为面,竹木牙角等材质为边框及扇柄,实用或插放陈设的一种成扇形制。纨扇外形多正圆、椭圆、腰圆、多边、花瓣、瓜棱、蕉叶等各种左右对称样式,扇面多以细绢等织品为地,绘以山水楼台、花鸟虫鱼、仕女人物等,或书写诗文,也有饰以刺绣等。纨扇制作以京津地区及江浙地区工艺为代表。亦可见陈设用途的其他扇面材质的纨扇,多以竹木为地,镶嵌杂宝,工艺精致。扇柄向上延伸分隔扇面为左右两半的纨扇称“合欢扇”或“和合扇”,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陈龙)
【团扇】扇面为圆形的一种纨扇(见“纨扇”),是纨扇中最常见的样式。(陈龙)
【障扇】用以障尘蔽日的古代仪仗或陈设用的长柄大型扇具。晋崔豹《古今注》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今人呼乘舆所用扇为掌扇,殊无义,盖障扇之讹也。”(陈龙)
【引首】①手卷右首用以题写书画心名称或对其高度概括评价的部分。为手卷内容的第一部分,作用类似书籍内的题名页。一般在付装前题写就,与书画心一同装裱,或装以空白纸,待后人题写。“引首”始见于明代,过去一般用冷金笺、雨雪笺等高档加工纸,现则多用染色仿古纸或洒金纸,古旧书画重装原无“引首”者,则配以旧纸镶成。②隔界(见“隔界”)。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两汉、三国、二王、六朝、隋、唐君臣墨迹,用克丝作楼台锦褾,青绿簟纹锦里,大姜牙云鸾白绫引首,高丽纸贉,出等白玉碾龙簪顶轴,檀香木杆,钿匣盛。”③正隔界。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横卷(见“横卷”)引首及隔水,用宣德小云鸾绫。”(陈龙)
【迎首】同“引首”。
引首【隔界】指间隔“天地头”与作品及作品题跋、与天地头同质异色的镶料部分。(陈龙)
【隔水】即“隔界”。
【拖尾】指手卷画心左侧所留用以跋尾及卷装轴片的空白纸部分。旧迹重装,已有跋尾及新加跋尾亦列入拖尾部分。(陈龙)
包首【包首】卷轴类裱件背面首端覆加绫、绢、锦等以加固、保护、装饰裱件的部分,属覆背的组成或延伸。挂轴多用绫绢,手卷则以锦为包首。包首高度依天地杆粗细及裱件宽窄而定,纵长一般在22~25厘米。也称裹首、复首、卷首、轴首等。(陈龙)
惊燕【惊燕】指加贴在裱件天头上两条纵向平行的绫绢直条。也称绶带、寿带、垂带、经带等。原为垂挂天头处,迎风飘动,驱惊飞鸟虫蝇之用,宋以后逐渐演化为固定在天头上,起装饰作用的部分。其装贴位置、宽窄长短均有固定格式及尺寸。
现日本装潢工艺中仍保留活动的惊燕。(陈龙)
【经带】即“惊燕”。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小全幅上引首(笔者注:此为隔界意)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经带四分。”(陈龙)
八宝带【垂带】即“惊燕”。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二垂带不必泥古,墨界双线,旧裱亦竟有不用者。”(陈龙)
【八宝带】手卷收卷所用的锦带。带尾穿缝在手卷天杆中央铜环上,带头缝系别子,长度一般为绕转手卷裱件两周半。因锦带多织“暗八仙”等吉祥纹样,故称“八宝带”。明周嘉胄《装潢志》:“带襻用金银撒花旧锦带、旧玉签。种种精饬,才一入手,不待展赏,其洁致璀璨,先已爽心目矣。”(陈龙)
【和合杆】裱件尾端所装两个半月形长杆,展开时两杆并列靠贴墙壁,收卷时两杆平截面相合组成圆杆,故称“和合杆”或“月牙杆”。常见于横式裱件,并在两杆上钻眼以固定在墙面上。(陈龙)
和合杆【轴头】安装于立式裱件地杆两端,用于收卷画幅的把柄。其材料及形制极为丰富,旧时有用金银、珊瑚、玳瑁、犀角、象牙、玉石、水晶、玛瑙、琥珀、琉璃、陶瓷及名贵竹木等材料制作。明周嘉胄《装潢志》:“余以牙及紫檀,倩濮仲谦仿汉玉雕花,间用白竹雕者,及梅绿竹、斑竹为之。又命漆工仿金银片倭漆及诸品填漆等,制各种款样,殊绚斓可观,皆余创制。”(陈龙)
【诗堂】亦称“诗塘”。指独立于书画作品上方,与书画作品等宽的空白纸部分,多供收藏者、鉴赏者题识之用。亦有书画家、藏家先根据未裱书画心的内容与题材请人题写诗堂,再与书画心一起装裱;或旧画重装时加题诗堂一起装裱的情况。诗堂多用于立轴款式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除古代名迹外一般不使用。此种装式,明清时颇为盛行,但明清以来,对书画名迹加镶诗堂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明周嘉胄《装潢志》:“忌用诗堂”;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更不得妄加贉池(贉池即诗堂)也”。诗堂的另外一个作用,则多是由于画心偏方或偏矮,镶嵌后可增强画幅的视觉尺寸而镶加的。(陈龙)
【诗塘】见“诗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