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15653600000012

第12章 运动(4)

猫走路动作舒缓,节奏感最到位,从容而自信,由于猫的脚掌有块肉垫,所以走起路来几乎没有声音。人如果踮起脚来,走路的时候也可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而且踮脚走路对人的身体有许多好处。踮脚走路也叫踮脚静走,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并尽量不发出声响的走路方式。踮脚静走时,你会感觉到足心和小腿后侧的屈肌群十分紧张,这比一般正常行走时对屈肌的锻炼强度要高很多,所以一般走百步即可,千万不要逞强,可以分阶段进行。

(4)倒退行走

猫感到恐惧和遇到威胁时会倒退行走,人们模仿猫倒退行走的姿势同样有益健康。倒退行走时,足尖先着地,触地时尽量不发出声响,重心向后移到足跟,这样有利于静脉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发挥双足“第二心脏”的作用,有利于循环。而且倒退行走时,改变了脑神经支配运动的定式,启用了不少平时不常用的神经结构,可防止因废用而产生的脑萎缩现象,每次倒退百步为最佳。

运动误区

健身运动8大误解

要做到科学运动,就要从思想上、观念上,纠正对健身运动的误解。以下健身运动的8大误解,是必须改正的。

(1)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

没有哪一种健身方法是最好的,对青少年来说,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其实,求快也是一种误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时间和耐心。

(2)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时、每周5天锻炼,做什么都白做

不要相信这种偏激的理论。事实是,即使每天坚持锻炼一点点时间也会有很多益处。研究表明,每周两三次半小时的行走就能明显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降低血压、缓解压力以及增强精力和免疫力。

(3)只要你小心注意,锻炼前不做热身运动也可以

大错特错!训练前、后轻柔地伸拉及放松肌肉最能防止多种严重运动损伤的发生。

(4)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

疼痛是身体该处出问题的信号。锻炼过程中感到疼痛应减慢运动,直到停止锻炼。要发达肌肉、增强耐力,多少应该经受些不适,但那绝不应是疼痛。

(5)热敷可使损伤处痊愈快些

运动损伤(如脚踝扭伤)之所以疼痛,是因为伤处内出血及肿胀,热敷加速血液循环,只会加重出血及肿胀。正确的处理是损伤24小时之内冷敷(如冰块),24小时后用热疗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6)肉类有利于肌肉生长

肉类含有大量蛋白质,但在加速提供能量方面效果却很差。理想的饮食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面食、土豆、面包等。糖分是最好、最容易利用的能量,因为你今天运动需要的能量是以你昨天的饮食为基础的。

(7)最好的锻炼时间是清晨

最好的锻炼时间并非只有一个。最好的锻炼时间是你有锻炼欲望并符合你的时间安排时。有些人喜欢以晨练开始一天,而有些人认为一天工作结束后锻炼是重新获得能量和放松的好办法。

(8)每天锻炼身体的同一个部位能最快增强力量

每天锻炼身体的同一个部位最易造成损伤。要增强力量,应该让肌肉负重训练至疲劳点,接下来给这些肌肉一天的时间去休息、恢复。过度锻炼会引起肌肉拉伤及疼痛。

不规则运动危害健康

在美国心脏协会2000年科研会议上,医学工作者们声称,他们通过实验发现,那些不经常运动而只是兴趣来时偶尔动动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有规律地运动的人。

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在许多美国的健康和健美中心展开了调查研究,共涉及300个活动中心,300万名参与活动的人员。结果发现,在1997至1998年间,在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共有71例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心脏病发生或出现心搏停止症状的情况,而其中近半数的人是每周锻炼次数少于一次的人。

医学研究者表示,锻炼本身对人体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问题是,当人们运动过激、运动时间不规律或是有相关病史却未加注意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其他的危险因素。为此,研究者向人们提出下述建议:

(1)运动时间尽量保持有规律性;

(2)根据个人的年龄、风险因素和病症史,设计强度适宜的锻炼计划。

运动场所的3个禁地

为了保证运动的安全与健康,选择运动场地一定要尽量避开以下三个地方:

(1)高楼大厦周围

由于楼房林立,楼群之间往往容易形成忽强忽弱的风,称之为高楼风,容易使人受凉感冒。此外,楼群之间也非安全之地,楼上坠落的物体可威胁到锻炼者的安全。

(2)空气污染区域

如工业区、化学气味较浓的场所、烟囱、餐馆附近等,有害气体与浮尘污染空气的情况十分严重。在这些地方,吸入有害物质增加,运动不但无益甚至有损健康。电磁波干扰严重的区域诸如高压线、变电站、广播电视发射塔、卫星通讯及导航系统附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电磁波辐射,并形成一种“无形烟雾”,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3)交通要道及交叉路口附近

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微尘,微尘混杂着多种有害物质。运动时吸入肺部的有害物质增加,可诱发哮喘发作,还会“株连”心、肝、肾等器官,甚至引起癌症、危害可想而知。

所以,运动场的选择应以平坦开阔、空气清新的公园、沙滩、体育场等处为优。才能保证运动时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的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

初始锻炼的两大错误

(1)初始锻炼就采取大运动量、大强度锻炼

突然大量运动,机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浑身酸痛或引发老病,还可引起肌腱、肌肉拉伤,很难坚持长期锻炼。

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让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疲劳期,大约半个月,然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加大幅度,动作也要慢慢地由易到难。

(2)初次进行器械锻炼,认为把所有的器械都做一遍才算得到锻炼了。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每次健身把器械一个不落地做过去。那样既占用你很多时间,又由于突然运动量过大、过强,会出现全身酸痛,使正常锻炼难以坚持。

正确方法是请健身指导员或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最佳锻炼方案,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实现你的健美健身计划。

不宜运动的3个时段

(1)进餐后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此时,如果运动势必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人体的消化,时间一长会招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会降低,这叫做进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此时锻炼还会加重病情。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再到户外活动。

(2)饮酒后

酒中的酒精很快被消化道吸收入血液中,并进入脑、心、肝等器官,如果上运动场,将使这些器官的功能受损,与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的消极影响会更多。

(3)情绪不好时

运动不仅是身体锻炼,也是心理锻炼。运动医生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心血管及其它器官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整个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情绪不佳将抵消运动带给身体的健康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晨起运动5大禁忌

(1)晨练不宜过早

清晨4时左右,人体的血液粘滞性最高,流动性最差,易凝结形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另外,室外晨练过早突然剧烈运动,肌肉中血流量急剧增大,会加大心脏的收缩强度与频度,心肌会因供氧不足而过早疲劳,以致产生胸闷、胁痛等现象。

(2)早晨不可空腹运动

运动专家提醒,晨起空腹运动可能影响心肌功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造成猝死,尤其是中老人更应小心防范。

因为人体在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供給,主要靠食物中摄取而来的碳水化合物。经过一夜的睡眠,胃肠中已无食物,如果立刻运动,其能量来源转向脂肪,此时血液中的脂肪酸会明显升高,过度活跃的脂肪酸可能损伤心肌,引起心脏毛病。因此,晨起后可先喝杯牛奶或吃些面包等食物,防止血糖过低,但不宜饱餐。

(3)清晨锻炼不宜去树林

植物夜晚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呼吸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清晨的树林底部都沉积着相当可观二氧化碳。长期在这种环境中,老年人会感到胸闷气急,心律失调;年轻人可能会头晕眼花,记忆衰退。如果要去,也应在太阳出来一小时之后方可。

(4)晨练不宜不专心

晨练过程中,背诵外语单词或者听录音、广播,都会影响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中运动刺激信息反馈的稳定性和皮质运动中枢下达“命令”的准确性,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持续稳定的兴奋性,造成运动情绪上的不规则波动,打破机体系统的调节规律。

(4)晨练后不宜立即进餐

运动后,人体血液大多在体表血管内,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很小,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时进食,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易产生腹胀、恶心等症状。

雾天室外运动危害健康

雾天运动对身体非常有害。城市中的雾最大的特点是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雾天空中尘雾速增,尘雾由许多小水珠组成,水珠中溶解了一些酸、碱、盐、胺苯、酚等物质,同时还沾带了一些尘埃、病原体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而人在雾中运动时,身体某些敏感部位接触这些有害物并大量吸入,可能引起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病原体浓度很高,这些病原体在人体中潜伏期可达1~5年,轻则使人感冒、头痛,重则使人患高血压、肺气肿、肺心病、脑溢血等重大疾病。

此外,在晨雾中运动,由于浓雾水汽大,吸入密度大的雾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还会受到影响,能引起人体供氧不足。雾中跑步还会感到胸中憋闷,有压迫感,易疲乏。同时安全问题也很重要,在雾天运动,特别是大雾天气,由于视距特近,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因此,在有雾的天气,可灵活改变运动方式,有条件的话,可改在室内运动,并加强对身体的自我监督检查,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走跑不当的损伤

走跑运动是比较普及的运动形式,虽然动作简单,但是同样会产生运动性损伤,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甚至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损害。常见的损伤有:

(1)肚子疼

肚子疼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正式运动前未进行准备活动,因为心脏惰性大,不能适应运动负荷,引起呼吸肌紊乱“岔气”,或是饭后、饮水后使肠系膜受到过分牵拉。

预防:减速,调节呼吸节奏,加深呼吸。同时用手按压,可减轻疼痛。

(2)肌肉酸痛

小腿肌肉酸痛属于运动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肌肉内发生一系列变化,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糖原分解放能,若强度过大,血液循环跟不上,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刺激了神经系统,引起了疼痛。

处理:热水烫脚、按摩、洗腿。

(3)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