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借贷危机
15682100000039

第39章 上市公司“玩火”热衷高利贷,多重危机早初露端倪

上市公司争当放高利贷的“财神爷”

温州借贷危机来势凶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市场焦虑,也让市场开始关注这场庞大的民间借贷行动是否牵涉上市公司。

截至2011年8月26日,沪深两市今年已有110份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58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为160余亿元,同比增长38%。

58家上市公司中,委托贷款利率涉嫌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30家。其中,委托贷款放贷的年利率最低6.56%,最高达21.6%,超过年利率1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6家。部分上市公司在炒股、理财、地产乃至高利贷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呈现副业比主业更加红火的趋势。

从各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在对外提供委托贷款时,贷款利率都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据统计,有多笔委托贷款的利率甚至超过了20%。高额的利息回报,让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大有迅速蔓延扩大之势。上市公司为何冒风险从事放高利贷?

首先,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示范效应,可能使得更多上市公司蜂拥而入高息贷款行业,更可能出现轻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据Wind资料,武汉健民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其次,银行贷款低息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高息发放出去吃高息利差,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各得其所,各自收益都很高。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以实业项目为募资对象,通过金融市场募资机构的运作,带来比预算要高若干的资金量,除正常投资实业外,还会有剩余募资资金,剩余资金如何处理?放高利贷符合上市公司需要业绩而周期相对短的特点,自然而然就成了“热门行业”。

借贷收益已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主要利润来源日益高涨的民间借贷利率使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嗅到机会,借贷收益已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市公司却不差钱。于是,一个成了苦主,一个成了债主。

有的上市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被评论为“做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香溢融通中报显示,委托贷款损益5550.7万元,公司净利仅6505.31万元。你看这个借贷的利润又多大。

这正由于此,让民间借贷风生水起。再加上高利贷高利息的诱惑,让很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以及个人都加入了这场看起来很美的游戏。

如果说上市公司由于闲置资金过多而参与民间借贷来获利,但实际上,很多上市公司自身资金并不富裕,如此积极的参与民间借贷,恐怕也是看中了这其中的高利润,抵不住诱惑。更有甚者,很多公司主业不振,依靠高利贷收益来粉饰业绩。

曾因一句“手机中的战斗机”而闻名的手机制造商波导。ST波导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10年5月5日,ST波导向青海中金创投公司委托贷款9000万元;

2010年6月下旬,在半年报披露前,波导收回了中金创投的9000万元本金,外

加1404万元的利息。而公司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仅为3515万元,借贷收益居然占公司上半年净利的40%左右。

在国内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做起了“倒爷”而且获利不菲,虽然这些公司的放贷利率并未达到高利贷的红线,但是其利率也颇为惊人,最高年利率已经达到24.5%。

高利贷危机开始波及A股公司

随着民间信贷问题的不断出现,危机也开始慢慢向上市公司蔓延。在这场民间借贷大潮中,很多上市公司也未能hold住。2011年以来,通过委托贷款放高利贷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热衷的项目。但殊不知,其中隐藏的种种危机也开始初露端倪。

温州愈演愈烈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也不免让投资者开始担忧参与民间借贷的上市公司。如果贷款企业如法如期还款或者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对于放贷数额巨大或者本身资金就不充裕的上市公司来说,恐怕就要陷入一场灾难了。

目前来看,已经开始有少数公司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波。

维科精华在2011年1月7日,通过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向浙江诸暨市的地产公司凯翔集团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14.4%,但2011年8月2日,该地产商因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当地政府紧急派驻专项工作组,目前相关债权债务尚在处置过程中。而维科精华并未就此事发布专项公告,仅仅在半年报用小号字标注,这笔贷款已经于7月14日收回,但并未交代是否有利息产生。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应该有上市公司已经卷入这场资金链短缺的危机,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上市公司实际上都变相转向民间借贷。

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再融资,其募集的资金来自投资者,理应将其用于发展公司的主业,回报投资者。如果上市公司利用募集的资金从事高利贷,将使投资者形成这样的认识:上市公司的融资、再融资,实质就是圈钱、再圈钱。

一旦上市公司的放贷风愈演愈烈,其主业意识有可能会越来越淡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坚持将资金用于发展公司主业,以使广大投资者不断从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中得到投资回报。在坚持发展主业的前提下,将一些闲置资金适当用于委托贷款并非不可,但如果主次颠倒恐怕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