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四年(268)正月,司马炎批准颁行新律。这部晋律因初施于泰始年间,故史称《泰始律》。
《泰始律》从咸熙元年(264)开始编修到是年完成,前后共费时二年半。修律的名义主持人是贾充,著名的学者羊祜、杜预等十四人参与了制定工作。与新律同时完成的,还有张斐、杜预为泰始律所作的注解一部。全部律文共有“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言”,加上四十篇全文,“凡律令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言,六十卷,故事三十卷”(《晋书?刑法志》)。
《泰始律》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法典。它对汉魏旧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整理,使其更加简约完备,成为巩固西晋地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泰始律》对后世影响很大,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它的体例比较严谨,虽然律文的篇目比旧律大为增加,但其条目却比旧律省减了两千有余,确实克服了旧律错杂重出的弊病,有简便易行的优点。《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中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江山。另外,《泰始律》比汉魏旧律远为完善准确。它首次把作为规章制度的“令”与刑法典的“律”正式区分开来,并注意到犯罪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对加减刑、累犯加重和数罪并罚等制度也十分强调。
司马炎非常重视《泰始律》的颁行。他让尚书郎裴楷执读,亲临殿堂为臣下讲解,并接受侍中卢珽、中书侍郎张华等人的建议,将新律有关死罪的条目誊抄出来,张悬在各地的亭、传给老百姓看。
在颁行新律的同月,司马炎命令杜预草拟官吏黜陟的办法。杜预建议在各部门设置主持考课的官吏,逐年对考课对象进行评定,然后根据他们在六年任期中成绩的优劣予以升降。他特别强调,对不称职的人不能过分宽容。杜预制定的考课办法虽然比较合理,但是司马炎还是把它否定掉了。这是因为,西晋政权是司马氏与其他士族的联合专政,司马炎为了稳固帝位,就不能不想方设法地照顾功臣勋贵和士族的利益。只要不直接威胁他的统治,司马炎对他们一律取放纵包庇的态度。上一年,以山涛为首的达官贵人强占官田,为司隶校尉所弹劾。司马炎避贵施贱,只把参与其间的一个县令处决,而对山涛等人一概赦免不问。如果认真实施杜预制定的考课法,必然触犯许多士族的利益,就会出现司马炎所不愿看到的一些结果。
这年九月,司马炎解除了镇戍淮南的大司马石苞的兵权。石苞靠投靠司马氏集团起家,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他曾参与平定诸葛诞的兵变和劝说魏帝禅让而有功于司马炎。自从平定诸葛诞以后,石苞一直代镇淮南,已达十一年之久。淮南驻军士马强盛,靠近东吴前线,石苞又久着威名,这使司马炎十分不安。司马炎虽然在政治上经济上优容功巨勋贵,但是绝不允许他们控制重兵,构成对政权的威胁。恰巧,石苞与淮北监军王琛不合。王琛密表洛阳,声称石苞私通东吴。同时,荆州刺史胡烈也上表说,东吴人准备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石苞听到风声后已开始筑垒遏水进行设防。一连串的消息加深了司马炎的疑虑。他对羊祜说:每次吴人进犯,常东西相应。这次偏师北上,难道石苞真要造反吗?于是司马炎以“不料贼势,劳扰百姓”的罪名将石苞免职,并派出宗室司马望率领大军开赴淮南???以防不测。石苞预先知道消息,主动放弃兵权,到寿春的都亭等候处理。司马炎这才松下心来,对石苞不再追究。
司马炎解除石苞的兵权,除出于对石苞的戒心,还有比较长远的战略安排。当时,江东的孙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之下,早已危机四伏,国力日衰,人心思乱。这一有利形势为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司马炎决心加强对南线的军事部署,着手进行灭吴的准备工作。泰始五年(269),他把才识出众的尚书左仆射羊祜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的职务,坐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把镇东将军卫瓘从徐州调往青州,改派宗室司马伷为都督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
羊祜虽然不是司马氏的宗室,但却是司马师的内弟、西晋皇室的重要外戚。晋国初建,羊祜曾与荀勖共掌机密,后又为中领军,统领王国卫队。司马炎受禅后,他以尚书左仆射之职兼卫将军,仍是执兵之要,事兼内外。羊祜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到襄阳后,他努力安定民心,减轻赋税,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军事物资的储备,使晋吴对峙的局面不断向有利于西晋方面转化。河西之乱与平吴决策泰始六年(270)六月,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秦州刺史胡烈镇压失败,被杀。
汉魏之际,鲜卑拓跋族的一支由部落酋长秃发匹孤率领,从塞北迁到了河西,历史上把这支鲜卑人称作河西鲜卑。河西鲜卑活动的区域,大致“东至麦田(今甘肃靖远县)、牵屯(今宁夏固原县),西至湿罗,南至浇河(今青海贵德县),北接大漠”(《晋书?秃发乌孤载记》)。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已同汉人杂居。司马炎担心河西鲜卑不易驾驭,特地从雍、凉、梁三州中分出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和阴平六郡组成秦州,把在西部颇有能名的胡烈委任为秦州刺史,以达到镇抚的目的。
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是因受到汉族统治者歧视引起的。在灭蜀战斗中,凉州兵立有大功。战后论功行赏,五千鲜卑健儿没有得到与汉人一样的赏赐,遂铤而走险。杀死胡烈后,秃发树机能又吓退坐镇长安的司马亮派来援救秦州的大军。
河西败报传来,司马炎非常震恐。他免去司马亮都督秦、凉州诸军事的职务,改派另一宗王司马骏接替他镇守关中。司马炎又任命尚书石鉴都督秦州诸军事,负责平定河西鲜卑****。石鉴到达秦州,强令与他有芥蒂的新任秦州刺史杜预出兵,遭到对方的拒绝。杜预向石鉴提出比较稳妥的攻战方案,石鉴不予采纳。他一面逮捕杜预,一面亲自带兵与秃发树机能交战,结果仍大败而归。
秃发树机能的兵力越战越强,周围地区的少数民族受到鼓舞纷纷起兵反晋。泰始七年(271)四月,凉州的北地胡人造反,与秃发树机能合谋袭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将凉州刺史牵弘诱至青山击杀。
西方战事日趋紧张,司马炎深感忧虑。侍中纪恺给他出主意说:只有安排象贾充这样有威望有智谋的人亲自挂帅,战乱才能平息。司马炎觉得很有道理,随即任命贾充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开赴西部战场。当时,贾充官任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是朝内最有权势的臣下,素有宰相之称。贾充与侍中兼中书监荀勖、越骑将军冯紞等人朋比为奸,操纵朝政。任恺是他们的反对派,推荐贾充西行,目的是使他远离朝廷。贾充不愿此行,求计于荀勖。荀勖劝他与太子结亲。贾充等人买通了皇后杨氏,又在皇帝面前大造舆论,终于使司马炎答应了以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的亲事。碍于亲家的面子,司马炎就不再提及挂帅之事,贾充由此而免去了西征之苦。
这时,被司马炎派到南方主持荆州军事的羊祜也遇到强硬的对手:东吴西线军事的主帅已由陆抗出任。陆抗为东吴名将陆逊之子,本人也是个出色的军事家。陆抗上任不久,便攻破西陵(今湖北宜昌),将献城降晋的步阐击杀,并打败羊祜等人率领的援军。羊祜知道灭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遂一面继续积蓄力量,一面以信义对东吴边界军民施加影响,等待时机。
泰始十年(274),陆抗病死,东吴西线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羊祜开始筹划南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方案。咸宁二年(276)十月,羊祜给司马炎上表,请求伐吴。羊祜认为,西晋灭吴的条件比当时灭蜀的条件远为成熟,只要司马炎肯下决心,平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羊祜的建议遭到贾充、荀勖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以秦、凉地区的****尚未平定为理由,极力阻挠南进。羊祜再次上表陈述早日发兵的原因,然终未能获得司马炎的同意。
司马炎不能下定灭吴的决心,除因西部****外,还有他分封诸王以屏卫皇室的计划没有完全实现的因素。自泰始分封以来,司马炎没有认真要求诸王就国,多数宗王留官或留居洛阳,也有部分宗王出任都督。咸宁三年(271)七月,司马炎接受卫将军杨珧等人的建议,始命令诸王就国。他按照户邑的多少,把王国分为三等。“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晋书?地理志》)由于诸王贪恋京师的奢华生活,都把救国看作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史称“皆涕泣而去”。这些懦弱无能的宗王在以后的政治事变中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司马炎所预想的目的并未实现。在命令在京诸王就国的同时,司马炎对于“诸王为都督者,各徙其国使相近”(《资治通鉴》卷八十)。由于这一部分宗王“出拥旌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晋书?汝南王亮传序》),既能持节掌握一方军政,又能操纵左右中央的朝权,权力过重,野心膨胀,遂在司马炎死后酿成了“八王之乱”这样空前的历史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