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极品女官
15719100000073

第73章

在夏钱的威逼利诱下,杨梓屈服了。夏钱要升官,与现在的局势有直接的关系,更是在江南的小王爷的意思。

夏钱换了侍讲学士的朝服,也不去翰林院,只是不停的去拜访一些大臣。

皇帝在宫中,终于知道了这个圧州钱钱和安王府。皇帝犹豫了一个晚上,做出了跟淑妃一样的决定:暗杀。

而这个时候,距离威胁淑妃也过去了一段时间,之前运粮食撤回了吏部尚书府的人,所以自那之后就再没有给过淑妃‘东西’。淑妃觉察到了对手的不对劲,抓住这个缝隙开始反击。夏钱同时面对两拨杀手,场面有些惊险。

但搞笑就搞笑在,淑妃和皇帝相互不知道对方的主意,还以为另一方的杀手是夏钱的人,一碰面就开始打起来,夏钱看的好笑,觉得皇帝跟淑妃简直蠢到一起了!

既然威胁不到自己的性命,夏钱也就不去理那两拨人了,让他们一天到晚在自己身边厮杀。夏钱时间不够用,一个时辰恨不得要掰成几个时辰来用,根本没空去提醒那些人:其实你们是一起的!

不过,就算夏钱有空,也没有脑抽到去做出这种事情。

既然都有人来暗杀了,那么夏钱的行踪,在淑妃和皇帝那边也就根本不是秘密了。每次他们听完底下人的回报,总是心思一天比一天重,无非就是在考虑一个问题:这圧州钱钱,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与朝中的那些大臣,有如此多的牵扯?

皇帝拖着病体上早朝,对着那些被夏钱被拜访过的大臣们旁敲侧击,但人家大臣压根就与夏钱没什么关系,皇帝如何暗示也是问不出什么的。但做皇帝的哪一个不是疑心病晚期?越是打听不到,越是觉得这些大臣们不靠谱。

终于,皇帝的忍耐到了极限,不顾将来百姓对他的看法,他也要杀了这个钱钱!皇帝杀臣子,最好找的理由是什么?臣子失职,臣子贪污?

钱钱才上任几个月,穿的用的都很低调,说他贪污肯定是没用的。但钱钱不过是翰林院的一个侍讲学士,他能够失什么职?皇帝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之前给翰林院布置的编书的任务。

皇帝的人告诉皇帝,那时候钱钱已经进了翰林院并且是编修了,那书他应该是着手编了。

于是皇帝在病榻上发布了圣旨,说翰林院的官员不尽责,那书编的不符事实,并且侮辱了历代君王,要给编书的官员降罪。然后就有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圣上,翰林院官员大多是老臣,在翰林院当值从未出错,想必这次编书,应该是醒来的两位编修,不小心弄错了。这位看似给翰林院说好话的官,自然是皇帝的托!皇帝不可能真正杀了翰林院所有的官。

听了这位大臣的劝谏,皇帝非常贤明的收回了之前的旨意,然后针对钱钱和林杏另外下了旨意,用的罪名非常搞笑:名不副实、失职于圣上,立刻打入大牢。

就在皇帝颁布这旨意后一个时辰,那些卫兵还没来得及去找到夏青将她打入大牢,杨梓就进宫了,趁着皇帝周围还有一些大臣在的时候,杨梓不顾侍卫的阻拦冲进了皇帝的寝宫。

“爱卿,擅闯帝王寝宫,可是重罪。”皇帝半靠在床上,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的样子,但神色缺如往昔一般严厉。

“陛下,微臣就算担下再大的罪过,这寝宫臣也是非常不可啊!”杨梓向来是朝臣中比较好说话的,并且大多数时候不管事。就算今天他翰林院有两个人被打入大牢,这杨梓也不敢擅闯寝宫,所以皇帝一时间也不明白这杨梓要做什么了。

皇帝还没有发话,边上的天子近臣到是开口了,“杨大人如此这般,可是为何?”那人不知道杨梓之前升了夏钱的官,又以为杨梓是个一心为君的死忠,也就没猜到他的来意。

杨梓闯进来,也是把自己吓的半死,但他不能不管,虽然他有些看不惯夏钱,但夏钱明明就没有编撰那本书,哪里会出错?这明明就是皇帝要接着由头除掉夏钱。这样的手段让杨梓想到之前夏钱说的话,安王爷之所以屡遭刺杀就是因为皇帝的默许!

这事一出,他心里不由就开始相信了夏钱的话。

想到好友突然被贬,想到贤良的皇后枉死,想到皇帝宠着骄纵的三皇子,一心要致嫡子与死地,他心里对皇帝的不满越来越盛。

好歹,这夏钱是安王爷的人,也是好友唯一的徒弟。为了将来好友能高看他一眼,也为了自己心里那一杆从不倾斜的秤,他要豁出去试一试!

好在有人说了怎么一句话,若是他闯进来,却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皇帝拉出去,那就没有丝毫办法了,所以说这一招实在太凶险了!

“微臣冒死闯宫,就是为了圣上的贤名而来!”

这话一出,皇帝瞬间知道这家伙要做什么了,想要趁他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赶他出去,但没料到自己这边有个猪一样的队友!正是之前开口问了那么一句的大臣,他继续问道:“杨大人,此话怎讲?”

他看着杨梓说话,身子侧对着皇帝,没看到皇帝瞪了他一眼,所以仍旧不明状况,倒是让站在边上的小太监吓得半死。

“皇上刚刚颁布旨意,说翰林院的两位官员失职,在编撰书籍中出了错。可这整个翰林院的人都看着,那两位官员中,有一位根本没有参与编撰,哪里来的出错?又何处失职?”

杨梓此话一出,那名猪队友才知道自己犯了蠢,偷偷去打量皇帝,皇帝却不再分神去理会他,那大臣吓得冷汗直流,心道自己这下怕是闯了大祸了。

皇帝是不知道夏钱根本没有编书的,但他既然要弄死夏钱,断不会因为杨梓说出这样的事实就罢手,“如是朕没有记错,编撰这本书的时候,那钱钱已经是编修的身份。”

“是。”

“那朕的旨意有何问题?身为编修,却不参与书籍编著,本就是失职。”

“皇上,那时候钱钱才来翰林院两天,微臣自作主张让他去抄书了。所以这件事情与钱钱并无关系。”杨梓解释道。

皇帝瞪着杨梓,要是他手里有刀一定上去捅了他!什么时候,自己以为的老好人也投靠别人了?而且对方还是一个小小的侍讲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