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要苦劳要功劳
15754000000007

第7章 做事必须做到位——功劳就是做成事情(2)

不值得做的事,常常会帮你建造华丽的空中楼阁,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你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不值得做的事还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你在这件事情上付出的越多,代价就会越大。

要以成败论英雄

有句古话说:

“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

“要以成败论英雄。”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一个例子。

1935年5月初,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开始长征的红军,在云南虚晃一枪后,将大部队集结在长江中下游,准备渡到江北。

红军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要将红军堵截在长江以南的阴谋,向大渡河开去。

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率领十万大军,在大渡河边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包围,全军覆没。而蒋介石也在大渡河紧急的部署着,想让历史在大渡河边重演!

时间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红军一军团先锋师在林彪的带领下,从彝族区穿过,出现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小镇,使蒋介石防不胜防。在河边,他们发现了一艘渡船,那是国民党驻军没有执行命令的产物,却又一次为红军留下了机会!

先锋部队立刻派出敢死队到河对岸,将另外两艘渡船也带了同来,大部队开始渡河。

可是,渡河速度远远不行,三天的时间,只渡过去了一个师,照这样的速度,全部辎重人马过河,需要几个星期才行。河没有渡完,他们就会遭到包围。

在大渡河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彭德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占领离安顺场四百里以外的泸定桥!

命令一出,许多人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到达泸定桥,还要完成抢占的任务,除非插上了翅膀!

关键时刻,毛泽东下了最后命令:无论代价,一定要准时夺下泸定桥!

河两岸的红军同时派出一个先锋部队,赤脚在蜿蜒迂回的小道上向泸定桥出发!

两批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时间每次最多不超过10分钟,石板上留下了红军磨破的双脚留下的血印。

筋疲力尽的政治员不停地向士兵讲话,鼓舞士气,告诉大家: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死无疑!

北岸的部队遭遇敌军落后了,南岸部队红四团咬紧牙关前进。不久,他们就发现,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那是一队正向泸定桥开去的白军!

红白两军隔河你追我赶,两方都点起火把,在河岸排起长长的火龙。这时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更加难行。终于,红军将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在了后面,因为白军总是不停地休息,停留的时间又长,他们并没有到不到泸定桥就回丧命的紧迫感!

晚上7时许,红四团到达了泸定桥。从团里迅速挑出30个人,组成敢死队,在全团的火力掩护下,冒着白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红军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顺利通过了大渡河。历史就这样被红军改写了。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结果说明一切。无论过程怎样,只有最后获得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去论定谁是英雄。令行禁止,落实到位,结果,关系到一场战争的输赢,也关系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命运。

职场犹如战场,结果,同样关系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命运。使自己的工作留下空隙,就是为对手提供机会。抱着“非要如何”的心态工作,才能取得行动的结果。

一个稍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得道高人,带着不少虔诚的弟子。有一天,他吩咐弟子们每人去终南山后挑一担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山脚下,见满山荆棘,无路可入,都不知如何是好。还时有石流从山上奔泻而下,想翻山打水显然不可能了。

没有收获,弟子们都有些沮丧,只有一个小徒弟在师傅面前泰然自若。

师傅含笑问其缘故,小徒弟拿出一个山梨,对师傅说,翻不了山,接不着水,见山脚下有棵山梨树,他就把树上唯一的一个山梨摘回来了。

后来,这位小徒弟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却很有启示,它揭示了一个道理:结果是我们行动的最终目标,即使是一个相对不好的结果也比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强!

正如商业界流行的一句话:“先开枪,后瞄准。”这种逻辑,是行动的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尽力取得一个相对较差的结果,也比没有任何交代来得更有用些!

在麦当劳,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凡是决定了的,就是正确的”,这在麦当劳的员工心目中牢牢记得。没有执行,再优秀的决策也毫无价值。完美的结果,永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罗文在接到送信的任务之后,第一步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然后在行动中调整、修正,直至拿回结果。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哪怕是一个稍差的结果,都比没有结果好。

对此,著名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姜汝祥先生也有过经典的评论: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做大做强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只能从员工获得。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任何一个有执行力的员工,或者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员工,请记住一点,企业中存在各种问题,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

有时候,许多人会陷入一种误区:一意孤行,一头撞南墙。因此,当他们的努力迟迟得不到结果的时候,就要学会放弃。其实,在这样的时候只要学会改变一下思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步履,就会获得一个不算太差的结果。

有这样一则故事:

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于是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央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了。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道:“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有时候,人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路,生命的前景、工作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一位中国商人在谈到卖黄豆时,充满了一种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

他说,如果黄豆卖得动,直接赚钱好了。如果黄豆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

1.将豆子沤成豆瓣,卖豆瓣

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2.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

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

3.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

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各大中小学门口摆摊和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住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惹年华的枯萎”,记住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写个报道,如成功可用豆子的代价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并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以拿点报道稿费。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道稿费也拿不到,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3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如上所述,循环一次。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我没赚到钱,豆子的囤积相信不成问题,那时候,我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变通一下,总会有新的方向和市场。一头撞到黑只会是头破血流,不妨绕道而行,工作的业绩也会取得突破。

强化你的“结果导向”

英特尔公司有六条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倡导要“结果导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注重落实结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做事情一定要有程序和方法,但如果把程序作为主要目标,一天到晚谈怎么做,最后却不行动,最终会被淘汰。

英特尔公司将程序放在第二位,最看重的是结果。他们不会花10年的时间想一个全世界最完善的方案,而是要始终做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

西方大多数企业里都采用一种MBO的员T评价方式,其核心就是重视结果而不是过程,重视“功劳”而不是“苦劳”。

英国杰出的科学家巴贝吉是电子计算机研究的先驱者。他研制成功了一种能计算多项式的机器——差分机,提出了计算机自动运算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计算机设计图纸和手稿。

他有很高的天分。刚进大学,他在数学上的造诣就超过了数学教授。他对数学有特殊的敏感。图形给他以美感,数字给他以欢乐。

他从一个梦中得到启发,制造出了一台计算多项式的差分机。他从自动提花机中得到启示,提出用穿孔卡片的方法给计算机下达指令。这种让机器自动运算的卓越思想,是现代计算机的灵魂。

但是,他孜孜地研究了几十年,终其一生,只造出了一台小型差分机。他曾全力从事大型差分机的研究工作,耗费了银行家父亲留给他的大笔遗产,也耗费了英国政府给他的大笔资助,最终却没有研制成功。

他从事解析机的研制工作长达40年,最后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除了留下面有几百万个零件的图纸和一大堆科学史家可能感兴趣的笔记外,他始终没有造出一架真正的计算机。就研制“自动计算的饥器”这个目标而言,他是一个不幸的失败者。

他不是造不出来,瑞典人中茨在巴贝吉的基础上,用两年的时间就造出了一台差分机。这台机器在巴黎展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这说明,巴贝吉完全有可能设计并制造出有相当计算能力的机器来。

巴贝吉的失败有自身的原因。巴贝吉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大型差分机的设计,完善了还要再完善,修改了还要再修改,改进了还要再改进。

每一次,他的修改还没有完,他便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制定新的目标,义开始研制更高级的解析机。初战没有告捷,就又摆开阵势,开辟规模更大、任务更加艰巨的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还没有打响,新思想又开始在大脑中酝酿,思想如一匹永不停蹄的快马,不断地向前冲锋,而丝毫不顾及辎重部队和主力队伍还远远地落在后面。他的战线拉得大长,而精力、财力是有限的。

他设计的机器远远地超过了当时的技术能力,他的目标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因此,他的设计虽然相当出色,但是机器却终于没有造出来。

如果天才失去方向,也会将他的天赋浪费干净;而即便是傻瓜,一心一意地做事情,也会像一个天才,看过电影《阿甘正传》就一定会理解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两父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儿子问:

“我们在什么地方?”

父亲回答:

“我们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要向那个方向走。”

当你在工作中,突然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就问一问自己:我要的结果是什么?

向着结果进发,结果就是你工作的目的地,在那里,会有成功作为你的奖品!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3000名经理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是成绩优异的经理都可以非常合理地利用时间,让时间消耗降到最底限度。

一位美国的保险人员自创了“1分钟守则”,他要求客户给予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介绍自己的工作服务项目。1分钟一到,他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谢谢时方给予他1分钟的时间。由于他遵守自己的“1分钟守则”,所以在一天的时间经营中,付出和业绩成正比。

“1分钟时间到了,我说完了”。信守1分钟,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也没有减少别人对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让对方珍惜他这1分钟的服务。

另有一家公司为了提高开会的质量,老板买了一个闹钟,开会时每个人只准发言6分钟,这个措施不但使开会有效率,也让员工分外珍惜开会的时间,把握发言的时间。

有效利用时间,还要善于挤时间。一位优秀的经理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你不去挤它就不会出来。时间赋予每个人的都是24小时,你不善于挤,就会跟许多平庸的职场人士一样,忙忙碌碌却只是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作为生存于职场中的你,要让自己获得别人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要成为老板眼中的优秀员工,就要做好个人的时间管理,要做到不仅能够利用每一分钟的价值,还要善于找出隐藏的时间,并加以有效利用,做到不浪费每一分钟。

一位名叫朱莉的农村女孩就是依靠自己超强的时间管理技巧由一名普通的评论员迅速晋升为总裁助理的。她在自己的车里放了一把拆信刀,每次开车时都带着一叠信件,利用等红绿灯的时间看信。朱莉认为反正15%都是垃圾信件,不如在自己到达办公室前进行一番筛选。

小余是一家公关公司的客户经理,一年大约能够接下100个案子,因此有很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小余认为和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他常常利用飞机上的时间写短签给他们。一次,一位司机的旅客在等候提领托运行李时和他攀谈起来:“我早就在飞机上注意到你,在2小时48分钟里,你一直写在短签,我敢说你的老板一定以你为荣。” 小余笑着说:“我只是有效利用时间,不想让时间白白浪费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著名的“80/20法则”,它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我们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则。“80/20法则”对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创立遍及全美的事务公司的亨瑞·杜哈堤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第一,有思想;第二,能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他提出这两点正是时间管理的精髓,即“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而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1.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的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