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日都在忙忙碌碌,各种压力令我们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有时自己看着窗外的天,都像是灰色的。时常觉得生活中越来越缺乏能够让人心情振奋的事情。其实,好心情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里!当我们遭遇挫折、家庭矛盾、事业障碍时,各种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会侵蚀我们健康的生命,而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好习惯往往在这种危机时刻就变成平衡、稳定我们情绪的重要因素。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枯萎的生命,心灵不再鲜活;失控的生活,心灵茫然,紊乱。日的规律,月的循环,年的往复,生物节律与人的健康密切相连,人的生物钟的运转和大自然的节律合拍、和谐、融洽,就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有节奏的生活,给了生命健康运行的动力,也为心灵的和谐与快乐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存在着神奇而微妙的对应关系。据说,人体内的几十种元素和地壳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是一致的;人体血液中几十种元素和海水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也是相一致的。大自然好比扩大了的人,而人也好比是浓缩了的大自然。人的生理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种周期活动,除了有随着昼夜而变化的“日生物钟”,还有随着月亮盈亏而运转的“月生物钟”,也有按四季变迁而更替的“年生物钟”。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认为,人体的细胞和液体的流动会随月亮的变化而变化。人体内的液体成分约占80%,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物潮,这就是人们在满月时精神容易激动、心情容易暴躁的一个原因。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M·M·佐生科对康德作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作了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整上床,早上5点起床。连续30年,他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规律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动力定式”,身体从弱变强。
研究生物钟的著名专家朱为民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起伏波动的,有高潮,有平潮,也有低潮。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这些起伏波动,人们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受它支配的人体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是生物钟的指针,反映了生物钟的活动状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是按“生物钟”来运转的。生物钟“准点”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若“错点”则是柔弱、疾病、早衰、夭折的根源。心理学家也认为,每天按时起居、作业,能使人心绪饱满,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腺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式”,从而使生物钟“准时”。谁违背了生物节律,谁就要受到它的惩罚,谁不按这个节律活动,谁就会与“魔鬼”交上朋友。现在有些人遇上周末,看什么“通宵电影”、泡通宵酒吧、玩通宵麻将,结果导致生物钟“错点”,患病者越来越多。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内科大夫介绍说,有一位姓刘的总经理喜欢通宵玩麻将,劳累过度,患上了冠心病,住进了医院。据说此人曾在老山前线立过功,转业时身体结实,无任何病症。他自认为周末玩个通宵没什么,哪里知道通宵熬夜会使生物钟错乱,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体内却变化异常,血液波动增大,激素分泌紊乱,身体与心态情绪都处于混乱状态。这样日积月累,“错点”在心灵中和肉体上产生了积累效应,患病是必然的。
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也是息息相关的。人如果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打破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导致疾病,加速衰老。要想身心健康,生命长寿,必须依自然规律科学地生活。
依“生物钟”而起居作息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心与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有规律的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一女居士向禅师请教:“为何太阳晨升暮落,人有生老病死?”禅师说:“运也”。禅师并向女居士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公鸡拂晓啼鸣,蜘蛛凌晨4点织网,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海滩上有一种提琴蟹的雄性螃蟹颜色白天变深,晚上变浅。这些奇妙的现象,说明在大自然里,一切大小生物的活动都表现为一定的节律性。
心灵维他命:多方位配合生物钟
(1)膳食定时:首先要注意三餐定时,以配合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节律。同时要注意饮食定量、合理搭配营养,如粗细粮各半,蔬菜水果多样化,动植物蛋白适量,少盐、少油、少糖、少调味品等。
(2)定时运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以保证心血管系统的应激适应性。有氧运动的心率应控制在“170-年龄”的水平。
(3)按时服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必须按时服药,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积极进行防治。
(4)定时参加兴趣活动:定时参加兴趣活动,如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吹拉弹唱、舞蹈、拳剑等,可以陶冶情操,颐养身心。
(5)定时参加家务劳动:定时参加家务劳动,对保持体脑灵活十分有帮助。注意要有意识地记忆数字、外语单词,玩电脑、弹琴,眼、耳、手、脑同时并用,对预防老年痴呆极其有益。
(6)随时保持乐观心态:知足常乐,不怨天尤人。邻里要和睦相处,对人包容大度,生活上随遇而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充满和谐的社会大家庭里享受关怀、奉献爱心。
放“慢”生活节奏,收获健康身心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很多人每天都在一种“快”的状态下生活,吃饭快,走路快,把自己放在一个飞速进行的生活状态下,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状态很容易让自己“快”出病来,或者让自己进入亚健康状态。所以,要学会偶尔放下时间,放慢脚步,用“慢”帮助自己调养身心,这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专家研究发现,“慢”能从几个方面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首先是心理的健康。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生活,丰富心灵,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其三,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专家指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反而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就是这个原因。
慢生活提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设置减速器和转换器。比如,在频繁出差的空闲,带上妻子到郊外度假;在经常加班的时候,给自己到网上订购一些新奇的食物,在办公室办一个室内“野餐会”;在孩子学习很紧张的时候,带孩子去郊外看日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地平线”。在享受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时,能使心灵得到放松,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享受一种健康的高品质的人生。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可是当快节奏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隐患开始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真应该考虑一下过慢节奏的生活了。慢节奏的生活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实现。
1.慢餐饮
慢节奏生活的支持者们反对快餐。认为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制作工艺,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2.慢工作
为了对抗现代工作的快节奏,崇尚慢节奏生活的人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形成“慢工作”的工作方式。在法国,3%的企管人员在家办公。这样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而且还简化了人事管理。此外,“慢一族”还强调花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间周旋。
3.慢读书
“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这样做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4.慢运动
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浪漫的澳大利亚,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法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人,心脏局部缺血症的发病率比很少参加运动的人低4倍。中医认为。脚掌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两只脚息息相关。人类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底有15个穴位。日行万步,就等于不断地在按摩第二个心脏。那么,请试想一下,在离家还有3站地距离的时候,如果改乘车为走路,你觉得如何?或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又耽误了宝贵的15分钟。”但换个角度想,在这15分钟里,你的全身肌体都在运动,你所获得的远大于付出的这15分钟。
5.慢休闲
去迪厅蹦迪,到练歌房狂喊,这种大肆宣泄的现代休闲方式为崇尚慢节奏生活的人敬而远之。不接受任何大规模聚会邀请,而选择看一盘轻松愉快的影碟,预约一次美容护理,和家人外出野炊郊游,就是她们心目中理想的休闲方式。
6.慢旅行
缓慢旅行强调的并不是去哪里,而是在哪里。除了从历史遗迹入门,了解历史、宗教对当地人的影响外,还可以到街巷中去品味当地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识。缓慢的旅行更需要缓慢的步调。你可以不搭电车、巴士,而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你会发现,有缘接近当地人世世代代传承的幸福,是多么的幸运。
7.慢心态
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和着急是于事无补的这两点,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被时间“捉住”,成为时间的奴隶。
当你的脚步慢下来,自然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心灵维生命: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现代生活虽然纷繁复杂、瞬息多变,但如果安排合理了,对自己的心身健康也就不会产生危害。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工作和学习、应酬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内容的一个合理的安排,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什么时候做,不可随意变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更加重要的是,要努力使自己合理的生活成为一种制度而加以落实,使之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睡眠利于身心平衡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熬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然而经常熬夜对身体非常有害,人若经常熬夜,容易造成疲劳、精神不振。偶尔的睡眠问题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但是长期的睡眠不足则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普遍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过于紧绷的精神压力。压力越大,人就越难以入睡,越感到非常疲惫,结果就会越难以应付快节奏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此恶性循环,睡眠不足带来各种健康隐患,还有“亚健康”的种种表现。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身体状态不佳或疲惫不堪时,良好的睡眠就会让体力与精力很快恢复。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提高我们每天的睡眠质量,调整出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
1.遵守规律的作息制度
入睡和起床的时间尽量规律,这是重要的睡眠习惯。上床时间以晚上9至10时为佳,不宜超过11时,起床时间为早晨5至6点。每天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强化睡眠——觉醒生物节律,起床后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2.营造舒适、安逸的睡眠环境
(1)选好床。首先是床的高度应略高于人的膝盖,选择适当硬度而又稍具弹性的床,以木板床上铺垫约10厘米厚的棉垫的软硬度为最佳,这样,可保持人体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保证睡眠舒适。
(2)用好枕。人的颈部是人体最柔弱的地方,枕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颈部肌肉的自然放松,因此,枕头只能使头部比身体稍高一点即可,高度控制在9至15厘米为宜。
3.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
很多人都没有固定的睡眠姿势,有时随便坐椅而眠或靠沙发而眠,还有些人趴在桌子上甚至席地而眠。也许大家并不清楚,疾病最易在这种状态下发生。
中国古代中医就对睡眠姿势有相当多的研究,大多强调右侧卧位。身体脊柱向前弯曲,正是所谓卧如一张弓。为什么在种种睡姿中偏好这种右侧卧位呢?
这是因为人体的构造结构,胃肠道的开口都在右侧,肝脏也位于右侧肋部,因此右侧卧睡不仅使全身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松弛,又不会压迫心脏还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右侧卧位能使心、肺、肝、胃、肠都处于自然通畅的位置。
但孕妇的睡眠姿势则有所不同,应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或避免胎位异常和分娩异常。而对于在成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小儿的头部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若是长期侧卧容易使头部变形。所以,应该仰卧、右侧卧和左侧卧交替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头颅发育。
4.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
(1)睡前情绪应平稳。睡眠之前必须保持思想安静、情绪平和,切忌忧虑、恼怒。古人有“先睡心,后睡眼”的说法。孔子曰:“寝不言。”夜间思虑太过,不仅影响睡眠,且伤神。
(2)不要服用能导致失眠的药物。常见的有:中枢兴奋药如苯丙胺、利他宁、皮质类固醇;支气管扩张药如含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的制剂;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某些抗抑郁药如米帕明(丙咪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他如甲基多巴、甲基麦角酚胺等;某些重金属中毒如砷、汞、铜等。
(3)健康的饮食习惯。忌饱食,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增加胃肠负担;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饮品,以免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忌喝酒,酒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4)用热水泡脚。每晚用温水泡脚10分钟,并用手按摩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促进睡眠,预防失眠。
(5)适当的运动。睡前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睡眠,能缩短入睡时间。临睡前半小时,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停止读书,不看过分刺激的电影、电视节目,不思考问题,可进行15至20分钟的散步,或打太极拳等。
心灵维他命:裸睡是一种科学睡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