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状态,心境能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能有“人逢喜事精神爽”之感,有助于工作和学习;而消极的心境,如悲哀、焦虑、愤怒或倦怠,则使人感到厌烦、消沉和食欲不振,凡事皆枯燥无味。研究证明情绪还具有影响生理反应的能力,这就直接关系到心身的健康。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心身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部分。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绪支配下进行的,行为是情绪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因而情绪可以说是联系心和身的纽带。因此,我们要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
3.增强强心理应对能力
应对是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心理应对则是为了解决各种外在或自身事件对心理的不良影响,使心理平衡,从容度过各种困难期。因此,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不仅使意志更加坚定,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格更趋成熟。
心灵维他命:拒绝快节奏综合征
现代生活中,忙碌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整日都与繁忙的工作打交道,偶尔闲下来反而感到内心不安。不少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因为应接不暇的工作,身心难以得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从而常常产生种种快节奏综合征的症状,使心理上产生紧张、沉重、不安和忧虑。
然而身处现代社会,快节奏又是不能避免的,正处于打拼时期的人,更是无法摆脱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不过,想办法让自己忙里偷闲一下,消除快节奏综合征,是人们应该学会的一种调节心理紧张的良方。
(1)拥有快乐无忧的心态:即使感到工作很累,生活很苦,也要拥有“苦中作乐”的心态,平时不要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放开胸怀,一定能拥有快乐的心态。
(2)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忙而不乱:日常生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身体状况,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内容,明确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并做到不随意更改。这样就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长期落实下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工作之外的时间给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让自己的精神和体力都能得到恢复。
珍爱健康,远离“过劳死”
在很多发达国家,“过劳死”被称为职业病,通常都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以及心理压力过大有一定联系。“过劳死”简单地说,就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当人体在一种持续状态下体内不断累积疲劳,这种延期疲劳渐渐造成对身体不利的慢性疲劳,最终就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进入危险状态。最后由于积重难返,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
当周围的一些人先后离开时,有的还给人一点思想准备,但更多人的离开事先都毫无征兆。这些人平时风风火火,精力充沛,导致他们早逝的原因都是劳累过度。很多疾病都是在慢慢侵蚀、消耗身体的机能,他们的生命在“高期望值”的工作目标中,慢慢消逝,最终早逝。那么,对于工作压力过大的人而言,在震惊、悲痛、遗憾、反思之后,或许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远离“过劳死”。
1.适度休息
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会导致体内毒素增加,一些毒素会随血液进入大脑,引起中枢系统“中毒”。疲劳,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在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不能承载这些负荷了。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还会诱发疾病。过劳死往往有一些较严重的基础病因,过度疲劳可以使这些疾病加重或是导致发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预防和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危害。
2.消除疲劳的“自助餐”
(1)针对两手酸累:将两手掌相合,来回快速搓动10~12秒,使掌心产生强烈的热感,再将双手摇动8~10次。
(2)针对困乏欲睡:坐正,双肩后弓,下颌微收,双肩下垂放于躯干两侧,手心向后,用力收缩背部、臂部、肩部、颈部的肌肉,坚持12秒,然后全身放松10~15秒,如此重复数次。
(3)针对头昏脑胀:坐直后头使劲向后仰,用力挤压斜方肌,坚持8~10秒。然后把头低垂在胸前静坐10~15秒,如此重复数次。
(4)针对两眼酸胀:合上双眼5秒,然后睁开眼自视鼻梁5秒,如此重复数次。
3.消除心理疲劳的措施
(1)发泄法:如果心里已经积压了许多抑郁之情,如悲伤、委屈、苦闷、烦恼、愤愤不平等,最好让它们合理地发泄出来,不要长期积压在心里,可以找自己最信得过的朋友谈一谈,把内心的冲突与忧伤清理出来,保持心理平衡。
(2)转移法:设法让正在忍受精神痛苦折磨的自己离开眼前的困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淡化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境。
(3)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业余爱好可以作为转移大脑“兴奋灶”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能有效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使你从紧张、乏味、无聊的工作中走出来。兴趣爱好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琴棋书画、养鸟养鱼、写作、旅游、垂钓等等。
(4)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对每天、每星期的工作和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合理地安排。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不随意更改。这样,对自己大致的工作、生活情况能做到心中有数,长期坚持下来,能有效地预防“慢性疲劳症”。
4.坚持体育锻炼
许多人出门依赖交通工具,上下楼靠电梯,而且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体能每况愈下。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同时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
健康小贴士:“过劳死”的27个危险信号
要想防止“过劳死”,就必须了解身体为我们发出的“过劳死”信号。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做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以下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没病不等于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心慌、气短、浑身无力,或是头痛、头晕,但是到医院检查,心电图、血压和脑电图都显示正常,遇到这些情况不要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因为这是身体在发出警报,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觉得一个没有病痛的人是健康的说法是不可学的,因为疾病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是慢慢积累而产生的。人的身体日常如果缺乏合理正确的维护,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病状。所以,表面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身体状况感觉良好,并不代表着身体里没有潜在的疾病。从患病的人身上可以看得到,许多疾病都是潜伏在身体里面,积累到一定时候,随时可能发作。有些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一旦出现急症抢救都挽留不了他的生命是因为这些病在他的身体里积累扎根了,也就是身体之前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
狭义地说,亚健康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经调查发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世界上只有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而有75%以上的人都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即亚健康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而且有关资料还表明,美国每年约有600万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口达3700万;而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比例则更高。所以,医学界曾声称,21世纪,亚健康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他们虽然没有医生明确诊断的疾病,但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地改善,就非常容易引起一系列疾患: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心理障碍等;胃肠道疾病,如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等;心血管疾病,如心慌、胸闷、高血压、冠心病等。此时,这些疾患可能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还未达到器质性的病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许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器质性疾病的发生,或出现生命危险。但如果长此以往,一旦遇到某种外界刺激,如过度劳累或情绪过于激动等,就很容易出现猝死,或者说是“过劳死”。
亚健康的后果虽然很严重,却是可以逆转的。首先,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调整好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适当地增加一些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使人受益无穷。其次,尽可能地增加户外的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体育运动既可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又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对中年朋友而言是很重要的。最后,在具有健康意识的同时,还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绝不能仅仅因为“没有病”就觉得自己很健康。
明白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没有残疾,还包括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并与社会相适应。这样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亚健康,防范并治疗亚健康。
心灵维他命:亚健康的自我检测
经常进行一下自我检测,既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又有助于及时发现不适反应,并加以有力的纠正。下面的检测题虽然只能反映一部分问题,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亚健康状态的存在。
(1)疲劳持续、反复发作。
(2)疲劳感总是得不到缓解,即便保证睡眠也不得缓解。
(3)疲劳感严重时,每日的活动量会减少一半以上。
(4)虽然活动量没有增加,但疲劳感却终日伴随。
(5)有睡眠障碍发生,如失眠或嗜睡。
(6)经常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7)经常出现低热或畏寒症状;怕光。
(8)神经过度兴奋,甚至有亢奋倾向。
(9)大脑思考、判断能力下降。
(10)经常出现咽喉疼痛症状。
(11)有非渗出性咽喉炎。
(12)经常出现肌肉不适感或疼痛感。
(13)有不明原因的全身肌肉无力。
(14)有游走性、非炎性疼痛。
(15)出现过短暂性的视盲。
(16)有忧郁、悲观情绪;头痛经常发作。
上述症状中,如果有6项以上症状表现符合你的情况,且症状发生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状态,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那么就说明你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预防亚健康,才能真健康
亚健康状态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严重的疾病。故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现代人来说,预防亚健康尤为重要。从方法上,预防亚健康应从纠正病因开始,从平时的生活抓起,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健康。做到科学的健身、修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就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加以预防。
1.合理膳食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西方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要50种食品以上。既要吃山珍海味、牛奶,也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饮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勿暴饮暴食,大饥大饱,一定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消化,保证营养。
2.远离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