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在金融界摸爬滚打,见过不少风风雨雨,在金融圈内名声渐起。大家最佩服他,他不仅有精明的头脑,还有良好的心态,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依旧屹立不倒。但突然有一天她太太找到我,想让我去劝劝这位朋友。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在外面光芒四射的金融才子回到家根本是另一番样子:摆臭脸,不爱说话,容易发脾气。我想可能是职业压力造成的。但是他太太却摇头:“不是,我也跟他沟通过,工作有不开心就讲出来,但他不说,现在对小孩也很没耐心,孩子一听到他回家的声音就害怕。我实在受不了了。”
在外自信满满,笑脸对人,回到家摆臭脸,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拿老婆孩子撒气。家是挡风遮雨的地方,但是家人不是出气筒。这位朋友对外是典型的为了不哭大声笑的案例,为了表现出更好的职场风貌,将职业的压力转化到了内心,以至于他都无法好好地去面对家庭生活。
其实,在各种对目标的期盼之中,我们对自身的期盼大多是一致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坚强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这是人在世间寻求立足之地的自我暗示以及心理防御。但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所期望的关系与环境带来的安全感平分到每一个人身上是有限的。当灾难来临时,更多的考验是我们自身,而非是旁人以及环境所能带来的保护。因此伪装成为了我们完成内心期望和与外界和解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可是,伪装坚强真的有用吗?这对不要因为“抑郁症”这三个字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就轻易地给自己安上这一病症。真的是病的话,有医生负责。但如果是心理上的逃避和推托的话,则必须由自己负责。任何人都没有无条件包容你的义务,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心灵的“出口”,那么要懂得珍惜和理智的调整。因为他是在帮你克服,而不是放纵。
我们自身的转变有用,还是对解决困难和危机有用呢?
我约了这个朋友,打算跟他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还没说几句这位朋友自己也叹气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病的病理我不想去研究,可是这个词汇却是近两年在大众范围内普及开的。自问我对这种病症的理解并不深入,我想大部分人不一定明确地知道这种病的病理症因,但却让很多人在承受巨大压力和情绪波动时,怀疑自己就是患上了“抑郁症”。
他们认为我病了,所以责任不在我,我情绪不好,不是我而是医生要解决的问题。
我刻意回避了他的这个问题,问他这种对待职场风云不露声色的好处在哪里。朋友认为这会给自己的职场伙伴带来信心,也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是要说为什么回到家就会忍不住发脾气,他说他觉得家是放松的地方,所以,在外面“伪装”了自己,回家就没有必要装了,就需要完全放松自己。但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家人,他也感到很惭愧,所以后来就慢慢逃避回家……
他再次问:“你说我是不是病了?”
我摇头苦笑:“你这是要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医生喽?”
“不然,我要怎么解决呢?我是拿自己没办法呀?”
自己向自己妥协并不可悲,真正的可悲是违背自己向他人妥协。“皇帝的新装”得到再多人虚伪的赞赏也有会被揭穿的一天。只有出演一个本色的自己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解。舒服才能自信从容,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气质。
我们真的拿自己没有办法吗?
与自己和解
其实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无论是谁的生活都是其自身在时刻参与的,你的参与才造就了你的生活。你的参与包括方方面面,包括你的行动也包括你的内心,也许坚强有担当的职场形象可以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是内心的压力却无处排解,它终归会爆发,所以就需要我们自身去调解。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也许我们有时候太过跟生活和工作较真儿了。你伪装的面具,也许在他人眼里早已经一眼看穿,只是大家都心酸地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互相包容互相捧场。就好像皇帝的新装,心照不宣地互相维护着各自的尊严。
可是,是不是当天真的诚实的孩子说破这个谎言之后,大家反而更舒服了呢?
舒服才能自信从容,自信从容自然就会流露出不凡的风度气质,自然就会影响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以及所有你希望影响到的人。
舍本逐末就是我们的愚蠢,也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让事情简单直接,结果不一定就是危机,反而是大家松一口气后的轻松呢。
§§§第三节 失控的生活状态永远不会令你满意
其实我们反复强调内心强大的重要性,是因为内心是我们作出一切判断和执行力的本源。内心就好像一个发动机,是这个发动机在掌控着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生活的运转。对这个发动机来说,能源的来源又是错综复杂的。内心的强大是一个需要和解以及不断锻造的过程,这个来自我们自身,来自与外界的调解当中。打个比方来说,我们从努力工作得来的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内心受到激励,可以作出更优的计划和决定,就此产生一个心理上的良性循环,然后投射到外在。而当我们身处困境,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内心获得缓冲,以继续向目标努力,又可以扭转外在。
但是现实的生活的情况可能没有所说的那样单一,当我们在达到某一个生活或者心灵目标之前,需要做我们内心不愿意或者不喜欢的事情,那么这台发动机还能够正常、有条不紊地运转吗?
失控意味着失去目标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安迪确信自己想当一名记者,而在这之前毫无经验的她只能先进入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给他们的总编米兰达当助手。安迪告诉自己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可以去做记者了,由此展开了一段从没想到过的职场生涯。总编米兰达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尖酸刻薄的人,并且无论公事私事她都会交代给下属,弄得安迪苦不堪言。例如在有飓风的时候,让安迪去找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原因只是自己的双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学校表演;当安迪不小心坏了她的规矩时,让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为她的双胞胎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在女魔头发现安迪的能力高于第一助手艾米莉时,决定让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而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她还要求安迪自己去告诉艾米莉这个噩耗。安迪一一照做,伤害了艾米莉,安迪却认为是自己实在没有办法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电影,但是生活中让我们违心接受的事情大概是要比剧本中的多得多。而这样做究竟有意义吗?我们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将最初的意义坚持到最后?是让内心的发动机失去了原有的频率而改变了方向和初衷吗?和同事争夺却是为了一个自己并不心仪的位置;为了挽救感情做出让步却让双方都很痛苦;在生活上讲究却欠下巨额的信用卡债务……也许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内心的选择啊!为了更好的将来我不是应该努力争取任何的可能和机会吗?为了不和伴侣分手,我明明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融入圈子,拓展人脉,树立形象,我才大额花销的。可是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满意这样的生活吗?你确定做了这样一系列的行动之后你达成了自己真正的的心愿和目标了吗?一个不心仪的位置你会接受或坚持吗?你为感情做出让步内心是心甘情愿的吗?超前过度消费之后也能承受被银行催账时所带来的困扰吗?
无法选择或许只是一个借口,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能控制好自己的生活,不再任人摆布。作出决定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勇于对自己不要的东西说不,坚定自己的立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被各种其他条件影响。
失控会让你没有安全感
几乎所有人都想预知未来,因为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总想知道结果。知道结果就不用提心吊胆,就不用绞尽脑汁作判断作选择,知道了结果,就有了安全感。
可生活偏偏不是这样的,不要说将来,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作的任何选择和判断靠的都是过去的经验,仅供参考,但不能确保什么。所以我们才会焦虑,会担忧,会患得患失。
这些情况都意味着,我们是失控的。
因为想得到上司的赏识,所以在工作中努力表现,为了确定能让上司满意,甚至去研究上司的星座、性格、爱好等等。
因为想让大家喜欢自己,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去刻意注意每个人的喜好,迎合他们的观点,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再或者因为工作中出了意外,想到会被他人责怪质疑,而焦躁暴怒,甚至会言行失态。
……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刻刻,我们总是在为各种各样的“因为”而努力,就像被“目标”们牵着走。这些时候,我们是被“目标”控制的,被上司,被他人,被自己的“小心思”控制着。
不确定性不好的一面就是,他使我们忧虑,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对目标应该是主动去实现,而不是被不确定的目标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是可悲的。要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就不能对别人“想太多”,而是对自己的内心投入足够的关注。
没有自己。仿佛只有自己的真心和意愿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你亏待了自己,你觉得这是逼不得已,是上司的过错,是他人的过错,是生活的过错。
可是,有谁要求你这样做吗?或者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真的会受到惩罚吗?
不是的,你不过是为了一种安全感,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
因为不能把握、不能摆平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才要去追求那种安全感。
只不过,我们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为什么我们总是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从来不听听自己的心声,回答自己的问题。
如果把人世间形容为大海,那么人大概就是漂流在这个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要在风浪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生活失控之前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是让内心强大的重要任务之一。
内心是力量的发源地,但也要将它变成一个强大的平衡点
重新回到电影的结局,安迪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不为工作而改变自己,到后来跟随圈子的潮流,换上华服,卓有成效地从事着她的工作。但最后通过与女魔头的交谈,安迪发现自己得到了工作,却放弃了家人和朋友,并且为了工作上的进步,要将别人狠狠打压下去之后毅然离开杂志社,并重新寻回自己内心的理想和失去的幸福。
永远别让内心的发动机冲出了能力范围,如果对待生活像拉着一匹费劲的野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打扫生活失控留下的战场,那么为何不在内心失控之前让内心变得强大呢?控制力是内心强大的表现之一,从根源上的井然有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高枕无忧,而不是等到生活完全失控了以后去品尝内心的失望与苦涩。
内心这个发动机有其最大功率值,一旦超出了最大功率它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可不达到最大功率又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为了让生活更加顺畅,只有从内心出发,在人生的沉浮中找到那个关键的平衡点,这才是脱离这种失控生活最正确的方法。
§§§第四节 内心强大的那个人,原来就是理想中的自己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在欺骗自我,是在伪装强大,是在一种失控的状态里生活时,才会真正意识到,找到内心强大的那个自己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
你知道现在的自己不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且心中经常会勾勒出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比如,他(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是勇敢的、自信的、宽容的、顽强的……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坦诚回答,面对任何为难都能义正辞严地对待或一笑置之,面对任何权威都可以做到不卑不亢。
剥开那些不必要的伪装,把生活牢牢控制到手中,内心强大的我就是那个勇敢自信的我,是那个遵从自己内心而行动、淋漓尽致展现自己才华的我,就是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这个理想中的自己多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华,能左右逢源地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和左右逢源地摆平各种问题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内心强大是对自己的坚守
某天看到一个帖子,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深为认同: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因为内心强大,说明他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是深植于内心,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人会言行一致,有原则且有立场,不会犯下大的错误,甚至有时候我会认为一个有信念的人他的缺点也是一种可爱。他的缺点正是缘于对自己某种信念的坚持,是能够被他人轻易接受的,就好像我们要接受一座山峰就必须接受与它连为一体的深谷一样——因为有山谷,所以才会有高峰。
一个坚守信念的人本身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因为内心深处始终相信自己,外在的环境不能动摇他,外来的打击不能摧垮他。他的行动完全由自己的信念来指引。有这样的坚守,必能顺利实现他的理想,并且一路成功下去。
所以,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看似外表柔弱。当然,这只是表象而已,他们不需要用“外在”来为自己壮胆,也不会刻意掩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也正因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情感有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坚持,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他们的内心是坚不可摧的,是不会被轻易撼动的。
毕业后,我到了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同事楠是所有同事中比较特别的一位。我们所从事的是文字工作,大部分的同事都是文科出身。楠所学的专业好像是什么道路桥梁工程管理,好吧,到现在我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个专业的全称,只觉得这哪儿跟哪儿呀。
首先,这个专业一听就是搞勘察设计的,都是男人们的活儿。其次,道路桥梁专业跟文案编辑离得就更远了。
就是这样的楠成了我的同事,但在此之前她参加过无数文化公司的面试,想从事与自己专业完全无关,而且又没有相关经验的文字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处处碰壁。
我都能想象出,除了她自己那颗火热的心和渴求的眼神,在对方的眼里,她什么都没有。遭拒,是必然的。
“你凭什么让我相信你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
“你喜欢文字,但为什么读了一个工科专业?”
“……”
“以你现在的情况想找一份这方面的工作恐怕非常难,你还是重新想想你的人生规划吧。”甚至有人这样建议。
楠被打击了很多次,但她没有沮丧过,也没有打算放弃,她一直在坚持。
事实上,看到她的简历,就没有公司发去面试通知。她是按照网络上看到的招聘公司的地址找上门去的。
她来我们公司那天是个大雪天,那天一般没有要紧事情的人都不会出门,连送快递的小伙子都放假了。
她就那样闯进来问前台:“我是来面试的,我没有预约,但我想试试,能不能给个机会?”
就是因为她这份执著,她被无薪留观一个星期。然后她凭借透着灵气的文案征服了领导,成了我的同事。现在,她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行走在她理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