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扣,就是积极向完美靠近
一个最优秀的执行者,必然是不折不扣执行的人;一个崇尚“完美执行”的人,必然是最优秀的执行者!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王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王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王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走道边的草割齐。”王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
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你不是就在王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看到这儿,难道你不羡慕男孩这份朴素的骄傲吗?
小男孩是有理由骄傲的,因为仅仅知道割草的割草工是最一般的割草工,能拔掉花丛中杂草的割草工是很难得的割草工,还能把走道边的草割齐了的割草工就是最完美的割草工。小男孩完美的工作态度使他变得不能被取代!
我们可以把所有人的工作态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敷衍了事;第二类就是被动听命;第三类就是完美执行。
我们的工作态度也将我们自己的身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跳楼价,第二类是平价;第三类是无价!
记住,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价值!
让自己从现在起做一个完美的执行者吧!当我们经历过艰辛与困惑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完美地执行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前提。
事实上,如果你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么你必须做到:你能够代表完美!
追求完美的第一步:立足本职!
立足本职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它要求我们做好每一件责任范围内的事,它杜绝疏忽和怠慢,它需要我们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细致的工作思路、周密的工作部署、柔韧的工作心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这是每人都应该有的一种工作态度。但是很多人连这最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变得麻木,变得玩忽职守,最后惹祸上身。
1994年12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检查团一行25人到克拉玛依市检查工作。12月8日,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了700多名师生、家长等在友谊馆为检查团进行文艺汇报演出。
演出进行到两个多小时的时候,舞台上方的一盏照明灯烤燃了附近的纱幕,立即引起了熊熊大火,电也因此中断,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出于求生的本能,大家纷纷借着火光向各个门口跑去。然而,断电后不久,原本开着的卷帘门突然掉落下来,而其他几个安全出口全部被死死地关着,掌管钥匙的工作人员却不知去向。
几扇紧锁的安全门,将整个友谊馆变成了完全封闭的大火炉,哭声、哀号声、呼救声……响声一片。这时候,打开安全门就意味着打开生命之门,然而糟糕的是,迅速赶到的消防人员却发现携带的工具不足以打开紧闭的安全门,于是只好再返回去取工具,如此几经周折,才将安全门打开。
就这样,仅仅二十几分钟,大火夺去了323条生命,其中288人是正处于花季的孩子。
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除了被媒体披露的其他原因之外,还有一点教训是永远值得重视的,那就是工作人员没有把本职工作执行到位:
电工对一盏照明灯随便了,结果引起了熊熊大火;
工作人员对几扇安全门随便了,结果堵死了人们逃生的路;
消防人员对几把工具随便了,结果导致了最宝贵时间的延误……
正是他们对待本职工作随随便便的态度,最后带来了一场惨剧。
让我们走好立足本职的第一步吧!
追求完美的第二步:精益求精、拒绝缺陷。
工作中纵容缺陷就等于进入了危机四伏的雷区。
1985年,张瑞敏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次,朋友要买冰箱,结果到厂里挑了很多台冰箱都不满意,最后勉强拉走了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了车间,问大家该怎么办?很多职工不以为然,觉得这些冰箱也不影响人们使用,不行就便宜点处理给职工算了。
然而张瑞敏却坚决反对,他毅然决然地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个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多么震撼人心的话啊!
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自觉意识成就了海尔集团。如果当时他们放任自流,不痛下决心,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被竞争激烈的市场吞没,被消费者所遗弃!
现在的公司里有太多太多的及格先生。他们总是只做表面文章,其实就是在敷衍了事。他们总是用最低的下限水准要求自己,只要不出事就行。他们执行工作的时候不够用心,除了付出时间之外,多一点点的感情也不肯投入!
我们千万不要做这种人!我们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投入100%的热情!只有做到100%,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承认!唯有发于真情,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卓越!
1961年,提出“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比曾引述一个化学家的研究成果。他说:人类和大猩猩、黑猩猩的DNA极为相似,只有1%的差异。但正是这1%,把人类同动物分开。克劳斯比谈到管理时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每个人每天要执行许多不同的行动),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如果竞走运动员在距离终点一米的地方退场,那么他就没有名次;如果开水只烧到99度,那么人们还是不能放心地饮用;如果实验数据还差了一步,那么所有的努力就没有结果;如果制茶时我们只差了一道工艺,那么我们茶的质量就没有达标;如果我们生产的镜框和镜片稍稍差了一点,那么这个眼镜就总是不好用;如果一辆车的一个齿轮只薄了一毫米,那么这辆车就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我们在抄录时忘了一个小数点,那么这个数据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件服装出厂时忘了剪几个小线头,那么消费者就会对它的做工产生怀疑……我们付出的已经很多了,难道还要吝惜这最重要的一点投入么?还有理由拒绝追求完美吗?“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完成困难的工作。”我们依赖我们的工作成就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在执行中每人打折一点点,那么我们就是在成功和辉煌面前每天退步一点点。只有每时每刻都精益求精、关键时刻尽最大努力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我们要想和公司一起成功,就必须做到这一点。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一个口号:如果每年能对1%的事进行10%的改善,10年就能征服世界。相反,如果每人每天执行都打折一点点,那么你和你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灾难。追求完美是不折不扣执行的升华。尽善尽美是我们交付任务的最佳状态。只要认真工作了,每个人都能达到上司的要求。但是回想你以前做过的工作,难道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瑕吗?漏洞也好,瑕疵也罢,总之,会有那么一点遗憾的。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说在我们的工作里不能出现一点点的问题,我也相信任何一个领导都允许他的员工犯错误。我想要说的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尽最大努力考虑周全、措施到位,留下的遗憾越少越好。完美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我们追求,只要我们尽力而为。
“不折不扣”执行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不要总认为你的老板在压榨你,谁都没有权力去逼迫你。你要生活,就必须去做事。同样,你把事情做得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你生活的好坏。这就是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的道理。
有的人对一切事情都无所谓,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等他老了的时候,回过头来,发现人生原来是一张白纸;有的人兢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等他老了的时候,回想起来,发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是的,当面对“夕阳”的时候,你要想能够对自己说:黄昏真好,人生无憾!那么当你还能够工作的时候,就不要把人生当作过眼烟云,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你的人生会因为你的不折不扣而变得更加的坚实厚重。如果说人生是一条美丽的小河,那你认真做过的每一件事就是河岸边小山上的七彩石,小河里的水草会因为这些小石头的存在而更加妩媚,小山顶的浮云也会因为这些小石头的存在而更加氤氲。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可信,那你就用实践来证明:积极地去思考、勤奋地去工作、不折不扣地去做每一件事、尽量地去追求完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试试看,是我说对了还是你的想法错了。
错过台上一分钟,白做台下十年功
在执行中,真正关键的时刻可能仅仅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一旦错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是螛子点灯——白费蜡。
作为下属,我们在执行工作中,就如同演员在台上,如果没有正确把握住关键的一分钟,那么之前就算下了十年功夫,所有的努力也都会随风而逝,甚至全然无功。
李明毕业后不久,在一家省报工作。有一次急着跟正在某宾馆开会的一位领导联系。当李明接通这家宾馆的电话时,电话铃响了好几声都没有人接,李明挂上电话,又重打了一遍,还是没人接。
李明打到第4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接了,是一个十分悦耳的声音:“您好!”
这个声音的确让人感觉到很亲切和温暖,但是由于她没有及时接李明的电话,李明错过了和那位领导联系上的机会。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小的失误,带来的后果却一点也不小。于是围绕这样的服务,李明专门写了一篇600字的短文“不要贬低‘您好’的价值”,登在了报纸上。
文章登出来后,宾馆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原来那天,负责接电话的小姐的爸爸从外地出差来看她,她一时激动,没有叫父亲上来,而是直接到楼下去接他,又没有请别的人替她代班,所以出现了当时的情形。
想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位员工因此忘记了自己电话员的职责,她也没有料到,由于离开十来分钟,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更没有想到的是,宾馆本来准备提拔这位服务员当主管的。
但因为这一事件,她不仅没有得到提拔,反倒被重罚。
无独有偶,在一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个关于电话的有名故事:
联合国某部门曾经要在英国伦敦召开一次会议,筹备组人员、挑选了几家大酒店,准备包下其中的一家作为会议的场所。经过一次次的对比、筛选,最终筹备组人员把目光锁定在两家酒店,准备从中挑选一家。
筹备组的工作人员分别给这两家酒店打去电话,打第一家酒店的电话时,话铃响了4声还没有人接。于是,筹备组工作人员立刻将电话挂了。
给第二家酒店打电话时,电话铃刚响就有人接听,热情洋溢的声音让筹备组人员倍感亲切。于是,这次承包会议的机会给了第二家酒店。
落选的酒店得知消息后很是意外,因为不管论资历还是论实力,自己都远远超过中选的那一家。于是酒店的负责人想办法联系到了有关部门,打听落选的原因。
当负责人获知原因仅仅是因为晚接了电话时,十分懊悔。一查,原来当时有一位推销员到酒店推销一种时尚的化妆品,值班的电话员到门口去看化妆品了。
结果,正是在离开的这几分钟,正好联合国会议筹备组的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负责人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批评了有关员工,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明文规定,办公室电话铃响3声之内必须有人接听。
电话响了1声就有人接和响了4声还没有人接,这中间仅仅差了几秒钟的时间,但一个重要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电话响了3声还没有人接,对于在岗位上的接线员来说,可能正好开了一个小差,或是手头恰好有别的事情,但是给外人的感觉,却是这个公司很松散。
不要以为平时一贯的表现可以代表一切,那只是基础功夫,而真正关键的时刻可能仅仅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如果错失了这几分钟或几秒钟,平时的所有努力可能都会白费。
20世纪80年代,拉特纳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和收购活动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珠宝品牌之一。但1991年,拉特纳却因为一句话而将自己的品牌摧毁。
在给伦敦董事学会的演讲中,拉特纳说,他的品牌成功的秘密就是它的许多珠宝“完全是垃圾”,他还开玩笑说,拉特纳耳环的寿命有可能不会超过马莎百货公司的三明治。
虽然这让演讲室里充满了笑声,但拉特纳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却不认为它是笑话。此后不久,他公开承认说错了话,说他所指的仅仅是极少的几件珠宝,但已经晚了。
现在拉特纳品牌已经成为“垃圾”产品和对消费者缺乏尊重的代名词。公司的股票价格从3英镑跌至不足8便士,消费者信心跌落,集团大幅亏损。
伦敦英特品牌集团公司代理董事会主席汤姆·布莱克特说:
“消费者会因为购买了它的产品而感觉非常难堪和羞辱,拉特纳已经不可能重现辉煌了。”
一个原本庞大的公司,就因为台上的一句错话而从此前途黯淡。不管它从前有过什么样的原始积累,也不管它从前有过怎么样的辉煌,因为关键的一分钟出了差错,一切就都宣告失败。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一个演员登台演出时,我们会为他精湛的表演而大声喝彩,但很少想到他在台下要花费多少精力和汗水。
可如果他在台上的演出出了差错,观众在发出“嘘”声的同时,更不会想到他在台下的努力与奋斗。
这是一个略显残酷的事实,可谁也不能否认: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展示给众人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没有人会去在乎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执行工作中,一定要把握住在台上关键的那一分钟!
少关注“我做了什么”,
多问问“我做到了什么”。
做事并不难,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难的是将事做成;做事只是基础,只有将事做成,才算做到了,执行也才算完成。
近些年,无论在机关单位,还是企业组织,许多人都在推崇“西点精神”,什么是西点精神?如何理解自己的西点精神?西点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些是我们应该要正确认识的。
我们还是先从西点(也就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个传统说起吧。
在西点,凡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在我多年研究西点准则的日子里,我不断地体会这四种回答的真正含义。最终我体会到,在这四句话中,每一句话都是很重要的,每一句都有它深刻的含义。在回答问题时,西点要求每个学员只能用这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方式回答,它实际上告诉学员:你要为你的回答负责,为你所做的一切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