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半世蹉跎人生路
16010200000125

第125章 :125、报社通讯员

125、报社通讯员

幸而家良还有一个鼓励他的力量。那就是他如今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妻子雪梅的力量。

雪梅自上次入刚入学时,因气候和生活一时不适应,情绪上曾经波动一下过,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她在那里生活不习惯和苦闷的话。而是讲学习紧张上课怎么样的了,家良知道她在那里的生活环境已经有点适应了。现在他期待这五年快快过去,特别是这一年早早过去,暑假期早早的来到。再过半年他亲爱的雪梅就可以到他这里里来了。

就这样,时间在期待中逐渐过去。

当六三年来临的时候,总算给家良带来一件愉快的的事情,这一年国民经济初步好转,国家调整部分低工资职工工资。家良连军龄在内到了八年,总算可以升为三级工了,一个月有四十三元八角了。加了七元五角。这真是雪中送碳呀,对家良起了很大作用,他可以多寄一些钱给雪梅了,于是从那时起除了她回家的路费,开学时学杂费另外寄,每月给她二十元。雪梅说那里的生活水平较低,当时她只要每月十二三元就够吃饭了,那她就还有七八元可零用了。

家良自己生活仍是非常刻苦,表面上看他还有二十三元一月,但要给雪梅留起学费和下学期的学杂费,自己连吃饭带零用都控制在十五元以下。一般每天只吃两角钱的菜。早晨总是一分钱的咸菜或酱瓜。中午或和晚上也只吃七分最多一角钱的菜。最节省一次,月底钞票接不上时,一天只吃了六分钱菜票,早晨一分钱咸;中午三钱高丽菜;晚上两分钱菜汤。就是这样节约,每次来趟家和雪梅来厂里一次,往往自己一月连十二元的菜钱都没得着落。只得难为情地写申请向工会要补助。

他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物质是贫乏的,他的精神生活却是富足的。他精神愉快,生活充实,不仅有个大学生妻子,业余时间,他还坚持的自学和写作。从这里家良感到,一个人生活过得愉快不愉快,不在于物质,在于思想。物质生活虽差,思想进取,心情愉快,也会感到很幸福。

自从上一会他利用回家之便,把半部长篇小说稿子给浙江省人民文艺出版社送去之后,一年后出版社编辑部退稿给他时,肯定了他写的稿子“题材重大,故事生动,描写比较细致,典型人物刻画不够成功”的那封信之后,现在乘工厂的值班护厂外,在生活寂寞的时候他又开始了重写重改。

在这里家良还有一个想法,人生的贡献可是多方面的,虽然他相信党委和现在的厂党支部书记对他入党问题只要不灰心不丧气你总有一天你能入党鼓励他话,但是他感到那个区工委的组织干事说的话太伤了他的心,他太看轻人了。他现在常常在想,一个人的价值难道就只能以工资和职务来衡量的吗?以是不是一个党员来衡量的吗?他不服气,他要争气,他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三级电工,他还是个业余作者,他还要在文学事业上作点贡献。

于是他白天值班,晚上便坐在一块自制的小板凳上,伏在床铺上潜心写作。当厂里下放和调动的人叫都走了之后,集体宿舍都空了出来,留下的人两个人一个房间或一个人一间,住得宽裕起来。他也找了一间三楼朝北的一间幽静的房间。还向厂里借来一张有两个抽屉的小办公桌,一把单背椅和一张单人床。这一方面是为夏天雪梅来时作准备的,一方面平常也使自己有个幽静的居住地方,和幽雅清静的写作环境。他这个人从来不喜欢热闹而喜欢安静。

现在他一天上班回来后,就在那间幽静的小房间里看书写作,或给雪梅写信。他把桌子靠在北面的窗槛下。他坐南朝北,坐在靠窗的桌子前,抬头能看到近处的丘陵上的甘蔗林和地瓜藤,远处能眺望淡水湖的青山绿水和湖畔的垂柳农舍,风景秀丽,天空广阔,使人心旷神怡。犹如那雪梅故乡东平湖的湖光水色,引起他思念故乡的山水。侧头望东窗外,那里是龙眼和香樵连片的桃林村,越过桃林高低起伏的掩藏在树林深处的黑赤赤的屋脊的村庄,还能眺见飞檐红瓦的亭台楼阁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家庚的家乡,——育美学村的秀丽风光。家良觉得他住的房间好极了,适合他喜欢幽静喜欢学习喜欢写作喜欢独处的性格。这即是一间宿舍,实际上也是一间简单的书房。他在这里整整住了四年。后来雪梅两次来度假都在这间屋子里,这里留下了他和雪梅相处两个多月的甜蜜美好的回忆。一直住到特殊时期时才搬到厂里去。

家良的业余写作,不久被厂政治办公室的黄雪城等人所知道,黄原是和他一块复员来到这个厂的,他是志愿军出身,在部队当过雷达员,是雷达班长又是入党较早的党员,这时他已成了厂里政治办公室干部。

一天黄雪城找他来到办公室,他对包家良说:

“包家良,听说你在写长篇小说,这很好呀,只要不妨碍工作,我们也不反对。但你不能一天到晚沉缅在那里,还得不忘技术和工作。你既然喜欢写,何不也给厂里黑板报写些报导,给鹭江日报写点稿子。写点我们厂里的好人好事。登出来也好使大家受到鼓舞。同时也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家良觉得老黄的话有道理,写长篇那要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的事业。在这方面想要一下子获得成功,那可不能。何不腾出点时间和精力来先给报社写点通讯报导?既能为厂里做点贡献,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来试试看。

不久黄雪城带来一个鹭江日报记者来找他,那是个三十五六岁的带气喘病的和谒的福州人,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包家良同志,我是鹭江日报的记者,听说你在写长篇小说,这可不简单!写好到时候给我看看可以吗?你这么喜欢写,先给我们写点报导吧?没写过?不会写?这不要紧,你小说都会写,写点报导还有啥难的。我简单的给你讲一讲怎么写。”

不久家良为厂里土法上马的小糖厂开始生产写了一篇报导,果然登出来了,还放在头版头条,题目还是用一号字体刊印的。报导下面印着他的名字,这给他以很大的鼓舞。从此他就常常给鹭江日报写报导。成了鹭江日报的通讯员。

不久广播电台的记者也来厂找他,这个记者还是江苏人。讲的一口吴语,使家良感到很亲切,所以以后他也常给鹭江广播电台写稿。记得在早晨的广播中听到过好几次广播他们厂里的生产情况的稿子。后来广播电台记者还给他送来过好些日记本等纪念品。于是鹭江糖厂的职工,在鹭江日报上能常看到报导他们厂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广播电台也能经常听到他们厂里的广播,而包家良也一时也成了鹭江糖厂小有名气的小“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