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山村布依
16061700000021

第21章 跳圆对歌1

第七章跳圆对歌1

“咚啦啦啦,咚啦啦啦啦,咚啦咚啦,咚咚,”清脆悠扬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寂静山寨的夜空。皎洁的月光下一群穿着盛装的年轻人正在开心的狂欢。只见寨子前面的广场中间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烈火,火堆足足占了一两个平方米的地面,火焰直穿到了两米多高,把整个广场都都照亮了。火焰周围密密麻麻的围了一圈人,她们都是二十来岁的苗族少女,一人的胳膊挽着另一人的,一个接着一个把火堆围得密不透风。每个人都带着银白色的耳环(贵州苗族的耳环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耳环不同,是用银子制作而成的弯曲的钩子,也叫泡钉弯钩耳环),在火光的映衬下,耳环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随着姑娘们的脚步移动,耳环也跟着晃动着,发出了“叮叮,叮叮”,的声音犹如山间的小精灵。大家头上都挽着黑花相间的裹头布,裹头布上盖着带了银制花式珠串的花盖头,珠串的长短正好到每个人的眉毛上,在舞步的交换中,珠串有节奏的左右晃动着,闪耀着,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给少女们美丽的脸庞增添了无限的生气。年轻的脸庞下,五六根银条制做而成的银项圈耷拉在胸前,衬托出姑娘们美丽玲珑的身材。绣着各色花草的漂亮背排因为姑娘们的晃动在“啪嗒,啪嗒”的响动,背排底端的白色‘狗牙’闪着耀眼的光芒,整齐的排在姑娘们的背上。漂亮的背排是苗族盛装里必不可少的装饰,也是苗族姑娘常常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除了背排,苗族服装的配饰里还有系在前后腰间的两块土布围裙,围裙的长短正好遮住膝盖,漏出小腿。在姑娘们有节奏的跳动中,藏青色的围裙与脚上的白球鞋交相辉映,一青一百,甚是显眼。在姑娘们围成的圆圈与火堆之间还有几个拿着‘芦笙’(苗族的乐器,用竹子做成的。属于传统的簧管乐器,苗族芦笙分为轻音芦笙和重音芦笙两种,重音芦笙的曲调深沉而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而高亢;其音乐曲调的使用是很严格的,它的舞蹈特点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芦笙舞有单人舞、男性双人舞和男女双人舞,分为“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的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芦笙舞蹈既有舞蹈之柔,又有武术之刚。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的跳圆多用芦笙的轻音。)的年轻小伙,他们双手捧着芦笙,芦笙的底端落在胸前,两两面对面的吹着优美的歌曲,芦笙的顶端自然的交叉,身体有节奏的跳着欢快的芦笙舞。姑娘们也都随着‘芦笙’吹出的节奏移动着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左跳,跳了一圈,再一步一步向右跳,整个圆圈一直保持圆形不变。圆圈里跳芦笙舞的男孩们时而左右摇晃身体,时而抬起左脚,右脚,时而转身弯腰,他们随着歌曲的节奏不停的变换自己的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整支芦笙舞大概持续二十多分钟到半小时,姑娘们是左边移动几圈,再右边移动几圈,尽情的挥洒着心中的欢愉。这么热闹的排场就叫‘跳圆’。

‘跳圆’活动多在秋天收获的夜晚举行,春节里也会偶尔跳跳。参加‘跳圆’活动的除了跳舞、吹芦笙的年轻男女,还有凑热闹的少年,跟着回忆青春岁月的中年人、老人,抱着孩子的少妇。每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大家吃过晚饭后,都自然的聚集在寨子前面的广场上,有扛着柴火的年轻人,有拎着长板凳的叔叔们,有抱着孩子的阿姨、大婶,有举着手电筒的少年,有拿着‘芦笙’的帅小伙,有穿着盛装的漂亮姑娘。大家脸上喜气洋洋,都为即将进行的‘跳圆’准备着。抗了柴火的年轻人都把柴火堆在广场中间,把火点着,接着拿着‘芦笙’的帅小伙就站到火堆旁边试吹‘芦笙’,听到‘芦笙’的声音,穿着盛装的苗族姑娘自然的手挽着手围成一圈开始跳起来。这时拿着长板凳的叔叔们把板凳摆在圆圈外,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抱着孩子的阿姨、大婶们就站在离姑娘们最近的地方,调皮的少年拿着手电筒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电筒的光线时而射向天空,时而射向人群,他们欢快的追逐嬉戏,寻找着童年的快乐。姑娘小伙们越跳越起劲,‘芦笙’的声音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铿锵有力,姑娘们的舞步时而轻如细雨,时而坚定有力,精彩美妙的音乐和热情的舞蹈使得观看的人们也越聚越多。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场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把‘跳圆’的姑娘们围的水线不通,摆在最外层的长板凳上也站满了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往火堆那里看。孩子们也都被吸引着静静的爬在大人的怀里,奔跑的少年也停下了脚步钻在大人们的空隙中看着。一曲轻柔的轻音调结束,小伙子们还吹得不过瘾,再来一曲铿锵有力的重音芦笙调,直到深夜,大家都跳得精疲力尽,跳到月亮都下山了,观看的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姑娘小伙们才慢慢的散场。,直到大家都跳得精疲力尽,跳到月亮都下山了,观看的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跳圆’活动在苗族山寨里流传已久,没人考究它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哪个山寨,谁发明的。但是山寨的人们一代传给一代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大家为了庄稼的丰收而庆祝,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欢呼,为了年轻悸动的心而跳动,秋夜,只要有月亮作伴,山寨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尽情的欢舞。有时候年轻的姑娘会在‘跳圆’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把自己心爱的‘背排’留给他,跳芦笙舞的小伙子往往是姑娘们最先考虑的对象。小时候,我们常常为了看‘跳圆’活动,不辞辛劳的奔波在夜间的山路上。月光下,十几、二十个小伙伴拿着手电筒,点着火把,踩着高低不平的石子小路,跨过两、三条干涸的小沟,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跳圆’的活动场所,在‘跳圆’的地方开开心心的追逐嬉戏,聚精会神的观看芦笙舞,在密集的人群里玩捉迷藏。每次看完‘跳圆’回到家都是十一二点,有时候月亮都不见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会乐此不疲的去观看每一次‘跳圆’活动,以此丰富自己的童年生活。除了‘跳圆’,山寨里还有热闹的山歌比赛和对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