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诺未门
1613700000035

第35章 2反湿—不断提高自我的重要“功课”

第五章2反省——不断提高自我的重要“功课”

为什么从小喜欢打架的孩子,长大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从小偷针的孩子,长大后会偷金?为什么父母用心良苦,孩子还是知错不改?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教会他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这种反省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塔木德》中说:“在三件事上自我反省,你就不会被罪孽所驾驭,要知道:你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将要站在何人面前算总账。从何处来——来自一滴脓水;到何处去——去一处满是尘埃和虫子的地方;将要站在何人面前算账——站在至高无上的上帝面前,因为人的最终归宿不过是一只虫子而已。

犹太先哲的“反省”,其实更强调人对自身品质的反省与认识。正是因为犹太人的慎独,他们面对一切,也就多了一份从容。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他们来说,事情再糟,也不会感到吃惊;事情进展不顺利,正常;人家不喜欢你,或者不再喜欢你,也正常……这种态度使他们永远不会和自己过不去。

犹太人认为,人有独处的必要。在单居独处之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人在这个时候更能看清自己。所以,《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在拉比的教诲中,“独居都市而不犯罪”,和“穷人拾遗不昧”、“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同列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不仅注意不断反省自己的品行,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也不会纵容。

奥斯利10岁时,常跟着爸爸去钓鱼。

一天,他跟父亲在日暮时去垂钓,他在鱼钩上挂上鱼饵,用卷轴钓鱼竿放钓。不久,渔竿弯折成弧形时,他知道钓着大鱼了。他父亲投以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戏弄那条鱼。

终于,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精疲力竭的鱼拖出水面。那是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奥斯利神气十足地将鱼钓上岸。父亲看看手表,是晚上10点——离法律规定的钓鲈鱼开始的时间还有两小时。

“孩子,现在立刻放掉这条鱼。”他说。

“为什么?”儿子气愤地嚷道。

“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说。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鲈鱼!”儿子又嚷道。

孩子朝四周望了一眼,既看不到渔船,也看不到钓鱼的人。他告诉父亲:“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我们没有必要放回去。”

父亲还是坚持让他把鱼放回水里。他非常不情愿地放了回去。

那是34年前的事。今天,奥斯利先生已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建筑师。他父亲依然在湖心小岛的小木屋生活,偶尔惬意地垂钓。

从那件事之后,他再也没钓到过像他几十年前那个晚上钓到的那么棒的大鱼了。可是,这条大鱼一再在他的眼前闪现,每当他遇到道德问题的时候,就看见这条鱼了。

面对孩子的错误,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人必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内心是否符合。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即使没有人看到,也不要逾越底线。这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接纳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功课”。

温馨小贴士

当孩子做错事时,请不要一味地批评他、斥责他,这样容易使他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更加反感父母的话,而不是反省自己的错误。你可以冷静地告诉孩子这样一些话:如果有人对你无礼,请试着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他;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语,看看一天之内,你说了多少消极的话语;去做一件你过去想做而一直不敢做的事,比如举手回答问题,参加你喜欢的篮球队;如果你又得了一个糟糕的分数,别沮丧,也别因此而放弃自己,好好反省这个问题,也可以和老师讨论一下,看看你从这次能学到什么,然后开始下一轮的“进攻”……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犯错时,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错误,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从而丧失责任心,更不懂得自我反省。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