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1617200000036

第36章 侵华恶魔——冈村宁次(1)

1884年5月,冈村宁次出生在东京四谷区坂町的一个武士家庭,早年在早稻田中学辍学,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几年后相继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安藤利吉同在第十六期学习。1904年,冈村宁次毕业后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联队任小队副(少尉),旋即被调回陆军士官学校任中国留学生队中尉区队长。1910年,他被推荐上了日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步兵第一联队中队长,参谋本部第四部战史处参谋。一战爆发后,他来到中国任青木纯中将的副官,后回国任步兵第十四联队少佐大队长。1924年后,冈村宁次相继任日本驻上海武官、陆军省人事局课长。1932年,他充任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少将),不久任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馆武官。其后,他代表日本与中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后相继升任陆军中将、第二师团长、第十一军司令官,指挥日军攻占武汉。1939年,冈村宁次升任大将,调任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积极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1944年,他指挥日军侵占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升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官,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毛泽东称其是日侵华战争的主要战争罪犯之一,要立即将他抓起来。

【毛泽东评点冈村宁次】

国民党也请了一个教员,跟我们是同一个教员,叫冈村宁次,他从前住在北平,现在住到委员长附近去了。这个教员一教,国民党的影响就低落了,势力就缩小了。

——摘自《在中国科学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府报告》,见《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14页。

日本战犯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为日本侵华派遣军一切战争罪犯中的主要战争罪犯,今被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无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声明:这是不能容许的。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牺牲无数生命财产,幸而战胜,获此战犯,断不能容许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擅自宣判无罪……我们现在向南京反动政府的先生们提出严重警告:你们必须立即将冈村宁次重新逮捕监禁,不得违误。

——摘自《中共发言人命令国民党政府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

冈村宁次,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长官,是屠杀中国军民的刽子手和恶魔。

在明治时代的日本,久居东京的人一提到四谷区的坂町往往肃然敬畏,几乎无人不知那一带街区自德川幕府统治以来,便一直是武士先遣队后裔们聚居的地方。明治17年5月15日傍晚,冈村宁次就出生在这里的一间小偏房里。其父叫冈村宁永,其母叫阿定。冈村宁次是他们生下的第二个儿子。由于长男夭折,次子实际上被视为日后掌门立户的长子。由于日本孕妇在胎儿隆起后有束腰的习惯,加之不足月份,所以冈村宁次出生时略显瘦弱,宁永夫妇甚至担心这个孩子活不下来。当然,这个孩子后来平安长大,并终于成为日本陆军大将,在中国战场上充当了侵华恶魔的角色,但他矮小瘦弱的身材确确实实减损了其大将的“风度”和“威仪”,他自己也曾在日记里为此而流露过苦恼。

冈村宁次出生时,虽然日本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开始的明治维新已进行十多年,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整个国家经济还远未达到摆脱贫穷落后的程度。他家本来就不殷实,冈村宁永夫妇又接二连三地生出一大堆儿女,加上冈村宁次,这一家总共有八个孩子需要抚养,生活拮据。1936年3月,刚刚就任陆军第二师团长的冈村宁次在回忆他的童年生活时说:“那时我的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我穿过的衣服、鞋子保存好,留给弟弟们穿。家里开支用的钱,母亲总是用纸包几份,由于精打细算,有时每月竟能留下一份额外应付开支。那时的日本,大多数人家的主食是紫菜酱汤和粗质的米,新鲜的鱼片和牛肉是节日才能吃得到的。”正是对童年时期母亲勤俭持家的印象深刻,所以他成为军官后,包括离开本土厮杀于中国战场时,也总是不忘记每隔一段时间将自己那份渗着日本工农大众血汗、尤其是中国人民血泪的“皇军薪金”寄给母亲,而且每次邮寄的时间和金额,都一笔一笔认真地记载在自己的日记中。

日本家庭非常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冈村宁次4岁开始,宁永夫妇就教他认日语假名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每天的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与宁永谦卑随和的脾气相反,阿定是个干练而严厉的人,冈村宁次一直不怎么在乎他的父亲,但从小时起,甚至在成为了将军以后,一见到母亲便不敢放肆而肃然敬畏。孩童4岁,正是贪玩和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时候,每当冈村宁次在小板凳上坐不住而跑到院子里或街上玩耍的时候,只要听到母亲的喝斥声,就立即钻回屋里拿起识字卡片。不过,渐渐地,他也学得机灵了,见到母亲出门,他就赶紧跑出去玩耍,估计着母亲快要回来了,他便端坐在小板凳上装模作样地背诵卡片上的词句。但不管怎么说,他在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严厉督促下,学前就认得了不少的字。

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学校生活。冈村宁次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有时老实,有时又很乖巧,比较合群,擅长交往。他的算术成绩一般,但语文和历史学得好,写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他的父母对其学习成绩总的说来是满意的,特别是他那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冈村宁永,对儿子日后的荣华富贵抱有莫大的希望。1897年,13岁的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早稻田中学。这所学校当时是东京专门学校的附设中学。由于它当时的收费比较高,所以冈村宁次仅仅读了一年多。

当然,冈村宁次在早稻田中学辍学,也不仅仅是出于家庭经济上的考虑。他是武士后裔,其父宁永虽然落魄而又无可奈何,但其本性上对所谓的“自由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他的母亲是个性格刚强的妇人,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重振家业,后来冈村宁次步入军旅,每晋升一次职务和军衔,她都狂喜一番。当冈村宁次中年丧妻时,她竟能不顾耄耋之躯替他拉扯孩子,好让儿子无后顾之忧地专致于“事业”,可见其功名心之炽热丝毫不逊于其子。冈村宁次奉父母之命离开早稻田中学,自然不是辍学在家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浮浪少年,而是紧接着靠母亲四处活动拜托到的关系,进入了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目的是为下一步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铺垫道路,最终成为一名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帝国军官。

当时,日本陆军在东京、名古屋、神户等地建有多处幼年学校,其中以东京的陆军幼年学校为最好,校长往往由有大佐军衔的人担任,其他地方的学校一般是中佐甚至由少佐来做校长。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9月,冈村宁次身穿草绿色军装参加了入学典礼,从此迈出了他毕生军人生活的第一步。这所学校的主管叫关谷铭次郎,是个满脑子渗透着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毒汁的人。他经常教导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陆军军官,就要严于律己,刻苦奋斗,尽忠于天皇;就要在战争中勇冲猛杀,视死如归,为日本今后的东征西杀建立功勋。冈村宁次铭记着他的训戒,一心扑在学习上,无论是课堂听讲还是室外术课训练都认真而卖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在东京陆军幼年学校,许多学生来自于名门望族或富裕家庭,他们自视政治经济地位优越,时常结伙欺负别人。爱打抱不平的冈村宁次为了回击他们的挑衅,也开始拉帮结派组成自己的团伙,其中有永田铁山、小∶羲睦傻热恕S捞锸歉源迥次在这所学校读书时最要好的朋友,彼此相互亲昵地称呼“铁”和“宁”,后来他曾官至陆军省少将军务局长。小∶羲睦梢彩歉源逶诼骄幼年学校时的挚友,他俩在同一个学员区队,性格、脾气很合得来,后来的最高军衔为陆军中将,并在战后的东久迩内阁中担任过国务大臣。永田和小∶羲睦稍谡角昂驼绞钡娜毡揪界内部纷争中,分别是著名的“皇道派”和“统制派”的核心人物,任何一本较详尽的日本军事史总要提到这两个人的名字,他们确实都有些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之才干。

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的这帮少年学生,凶悍抖狠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在那里受欺负,这大概也是他们大多为武士后裔和军人子弟的尚武基因所致。冈村宁次在此学习的三年里,一直还算安分守己,但在毕业前夕的一次操场械斗事件中,因被校方认为是肇事者和主谋险些被开除学籍。如果被赶出学校,冈村宁次一生的命运也就可能彻底改变了。

一场险些夭折冈村宁次军旅生涯的风波结束后不久,他从东京陆军幼年学校毕业升入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多,便进入了他向往已久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陆士”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拿枪的奴隶和供其任意驱使的兽群。日本在建立近代军队和军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继承了封建武士道的精神传统,向军队灌输绝对尊崇天皇的思想。这所培养日军骨干的陆军士官学校,当时确实不愧为世界上的一流军校。它的军事业务教学全面而系统,对教学大纲的实施一丝不苟,体现了日本人一贯的严谨认真作风,这是它的长处。为了适应以后对外战争的需要,“陆士”还要求学生在英、德、俄、汉等语种中选修一门课程。

冈村宁次是这所充满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精神毒素的学校的第十六期学生。这一期学生可谓“人才辈出”,不少人后来成为左右日军乃至日本政坛的中坚人物,因而在战前日本军事教育史上作为“范例”被夸赞为“荣耀的第十六期”,以向世人和投考者展示陆军士官学校的教育训练“成果”。

在第十六期士官学生中,官升到大将的有四人: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和安藤利吉。在所谓“荣耀的第十六期”中,除了冈村宁次外,后来官至陆军大将的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和安藤利吉三人,其实在校时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并不突出,当时被“陆士”教官们公认为第十六期最优异的“三羽鸟”(“三杰”之意)是冈村宁次、永田铁山和小∶羲睦伞

冈村在“陆士”期间的学习成绩,除外语以外几乎门门优等。他的外语成绩稍差也事出有因:由于自甲午战争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后,日本开始酝酿对俄战争,在这持续多年的日俄必有一战的喧嚣声浪中,日本青年考入军校者往往都选修俄语。冈村宁次刚入“陆士”时选修的也是俄语,但学了一段时间后,不到20岁的他开始觉得自己今后飞黄腾达的“事业”在中国,认为柿子要专拣软的捏,日本只有欺负积贫积弱的中国才能真正得到便宜,所以他又转修汉语。学习外语是个时间积累的过程,他的这一改,结果险些使其外语结业考试成绩跌入劣等者的行列。后来他亡羊补牢,在担任中国留学生队区队长期间发疯似地学汉语,在派到中国做顾问和武官甚至当上了侵华日军方面军司令和总司令官以后,他也不时找个中国教师帮他提高汉语水平,练练中国书法。

冈村宁次在“陆士”学习期间,正是日俄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的时期。1900年,俄国借出兵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之机,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其中包括几年前日本被迫退出的辽东半岛。这自然不能为视中国东北为其禁脔的日本所容忍。日本全国上下一致要求驱逐沙俄,单独霸占中国东北。在军国主义煽动下,日本在对俄战争准备过程中大肆扩充军队,往往发出一个征求志愿敢死队的号召,就会有数百人跑去报名。日本青年一心要在军队中服役,所有的名门望族都试图为国效力,或送子弟从军,或捐献钱财。有些母亲当她们的儿子被发现在体格上不适于服兵役时,竟至羞愧而自杀。当时的日本真可谓疯狂得“举国一致”。

笼罩在日本国土上的日俄战争风云,激励着年轻的冈村宁次为天皇建功立勋而发奋用功。就在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那一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同年11月,冈村宁次出了校门,被定级为陆军少尉,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联队担任补充部队小队副,正式成为了一名帝国军官。当时,日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冈村所隶属的第一联队早已到辽东半岛参加攻打旅顺的战役,而他毕业到部队后,只好干些留守营房的工作。面对空旷的营房驻地,想着前线的战火硝烟,急于立功的冈村宁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参加战斗,立即奔赴战场。为此他屡次向上司请战,要求批准他直接到正在作战的联队主力部队去任职。

在冈村宁次的缠磨下,上司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战要求。上司于翌年4月将他从补充部队转到步兵第四十九联队,作为新编第十三师团的一个小队长参加桦太(“库页岛”)战役,让他有机会嗅一嗅即将结束的日俄战争的硝烟。虽然日俄战争已接近尾声,但冈村宁次作为同期刚毕业士官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参战,显得格外激动。他身旁那帮年轻的士兵也个个如嗅到血腥的狼崽跃跃欲试。登陆桦太岛时,冈村宁次以小队长身份曾两次出入枪林弹雨之中。

其实,作为一个在基层分队带兵打仗的指挥官,冈村宁次并不够格。军旅之人都知道,军官分三、六、九等,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有点儿战略头脑和歪才,做高层指挥官或参谋,让他组织计划一次战役性行动可能会得心应手,而若把他放在第一线指挥一次小规模的战术行动却显得很笨拙。冈村宁次就属于这类军官。桦太战斗中,这位少尉小队长一次率领部下去侦察敌情,当潜入谷地密林俄国阵地时,不但没有弄清敌情,还使同伴一死二伤。冈村每每回顾起来,就“对当时自己的惊慌失措感到羞愧”。对于他这方面的短处,一直想栽培他的上司们倒也知人善任,所以在他整个中青年时期,总是被安排做参谋、武官、顾问、课长、部长之类的职务,尽管他求战心切总想“下基层”,但往往不久就又被调回上层机关。直到1936年3月,他年已52岁,且军衔已升至中将,这才外放当了日军第二师团长,真正做了带兵打仗的官,而从此以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军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等独当一面的官职接踵而至,使他在侵华战场上充分发挥了战略、战役指挥的“才干”。

桦太战役结束后,冈村宁次随第十三师团的一支部队转到北朝鲜驻扎,但为时不过两载,他便被调回陆军士官学校担任中国留学生队的中尉区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