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重返抗日战场
1618500000266

第266章 策划国际维和(1)

在杭州西湖边的小别墅里,中国四位巨头讨论了许多重大议题,都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总统提出的,何时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用总统的话说:总不能让世界永远笼罩在战火中吧,即便中国没有受到战火的威胁,但是对于世界的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也不利于中国人民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中国应该为此做点什么,中国也应该为人类作出较大地贡献。第二个重要议题是李爱国和刘剑锋提出的,关于中国应该向波斯湾周围的中东国家发展势力,不能让英美在战后控制这个地区,这对中国的主导世界的战略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将来制止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条件。

此外,还讨论了一系列战后问题,以及国内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枝节。欲知四个重大问题的讨论结果和细节,且听下回分解。

和严肃地否定了刘剑锋总参谋长,和李爱国主任提出的来自未来的干部让位问题,刘剑锋和李爱国承认了错误并收回意见,决心同这个时空中的中国精英一起,实现中国主导世界的宏伟目标。

末了,总统又十分严肃地加了一段话:如果来自未来的干部犯了错误,贪污腐败,甚至是触犯刑法,处罚同这个时空的政府干部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绝不存在任何特殊化。但是考虑到这个团体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特殊贡献,这些同志犯罪可以免除死刑,最严重的惩罚是无期徒刑,这是唯一的一点特殊了。在这次中国劳动党熟知未来的四巨头秘密会议上,讨论了许多关系到中国未来走向,以及有关国内和国际的大小问题。

说道:总统的提议很重要,而且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毕竟世界长期被战争的硝烟笼罩不是一件好事。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各国的合法移民,总数已经达到了四百余万,其中犹太人占了四分之一强。虽然目前我国还有很大的接收移民潜力,但是如果战争长期进行下去,总有一天会达到饱和状态,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刘剑锋和李爱国互相推让一番,最后刘剑锋总参谋长拿出一份文件说道:那我就从军事角度谈一谈,一会儿老李重点从政治角度谈。这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个人觉得还不很成熟,欢迎各位提出补充和批评意见。刘剑锋总参谋长对于中国向波斯湾周围地区发展势力的计划是这样的:我军充分利用在孟买和卡拉奇等地的海空军基地,对阿拉伯海实行威慑性的巡航,必要时对波斯湾的出口进行封锁,并为我军地面部队提供海空支援。

地面部队也是利用印度同伊朗领土接壤的有利条件,以大约一个装甲师,四个陆军师,一个空降师的兵力,两个海军陆战旅,分两路突入伊朗境内。一路首先占领拉黑丹、舒尔加兹,而后直取伊朗首都德黑兰。另一路沿海岸线攻击前进,占领所有的大小港口。

当然,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发动进攻,必须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流亡的巴列维王朝的礼萨汗国王。礼萨汗国王很有意思,1939年,二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礼萨汗虽非德国的正式盟友,但谁都清楚其亲德倾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东线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邱吉尔,立即向莫斯科递去橄榄枝。英苏达成共同对德的协议之一就是迫礼萨汗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人,因为伊朗可以成为英国向苏俄运输军火和药品的重要通道。

礼萨汗顶住英苏压力,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立即招来了两国联合入侵。1941年8月,英苏两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伊朗,两军不到一个月即会师,向礼萨汗发出最后通牒,他交出所有在伊德国人,并关闭德国及其盟国的大使馆。

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大军兵临城下,礼萨汗不甘屈服流亡海外。行前,他装了一小包伊朗国土带在身上。礼萨汗临走前,把王位传于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当时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无可奈何的巴列维国王,不得不在1942年初,同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事实上这个新盟友被英俄瓜分了。英国人在其占领的南方,支持部落势力,对抗中央政府;苏联则在其占领的北方,扶植了人民党。

我们可以应伊朗的老国王礼萨汗,和现任国王巴列维的请求,要中国出兵维持伊朗的中立国地位。这样,我们出兵中东地区就师出有名了,即使同英国和苏联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我们在嘴头子上也不输与他们。目前,伊朗的老国王礼萨汗,已经被我海外汉光实业公司的特工人员,秘密地从南非接到了新疆的迪化,并且同巴列维国王建立了秘密通话渠道,甚至在必要时也可以把巴列维国王接到国内,避免被英国和苏联扣作人质。

只要有个良好的开端,其他被列强国家侵占的中东国家,都可以向中国提出维持和平,保持中立的请求,我们当然是有求必应,将英国、苏联包括德国的势力挤出中东地区。如此一来,我们成立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工作,就成了实现世界停火最首要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件急需落实的工作,那就是正式建国,只有我们的内环境绝对地稳定,才好插手世界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