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重返抗日战场
1618500000288

第288章 德黑兰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内的古列斯坦王宫内,紧张的气氛不亚于中国的总参作战部,除了荷枪实弹的王宫卫队士兵之外,又调来了两个营的忠于国王的士兵。整个王宫内已经实行了戒严,在每一处的进出口和主要通道,都用装满沙子的麻袋垒起了工事,架起了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毫不留情地开火。

列斯坦王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又称玫瑰宫,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古列斯坦王宫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镜殿、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明镜殿更是堪称伊朗建筑精华中的精华,宫殿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此外,宫殿墙壁上还有着名画家克马尔穆鲁克创作的数幅名画,使宫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巴列维国王和礼萨汗老国王,两人都是穿的整齐的礼服,正在一起推敲即将发表的,请求中国维和的声明。两个人用阿拉伯语,高一声低一声地讨论着,还不时地通过王宫汉语翻译,向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武官杨青田中校询问。

中国特种部队指挥官穆祥斌少校,则忙着通过对讲机,了解各个特种兵分队目前的状况,直接给各个分队下达命令。

穆罕穆德。礼萨。巴列维,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1919年生于德黑兰,前国王之子。1931年在瑞士接受教育。1936年入德黑兰军官学校。1938年毕业后任少尉衔皇家军队检察官。1941年9月继位。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苏联入侵中立的伊朗,是大国侵略小国最野蛮无理的丑恶行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

尽管当时的英国,已通过附属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着伊朗的石油资源,礼萨汗却尽量避免与英国和苏联打交道。他比较倾向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获得技术支援。在1939年后,德国和英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对头,这对伊朗寻求技术支援造成了障碍。礼萨汗宣布伊朗是中立国,但英国坚称在伊朗的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间谍,企图破坏伊朗西南部的英国石油设施。英国要求伊朗驱逐所有德国公民,但礼萨汗予以拒绝。

1941年8月25日,苏军分三路入侵伊朗,开始了裸地武装干涉。

第一路,在伊朗最北部的,与苏联阿塞拜疆南部相接壤的边境,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渡过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先后占领了马库和霍伊,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

第二路,由伊朗北部,从苏联阿塞拜疆入境的苏军,又分出一部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

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德黑兰东部的铁路枢纽塞姆南和沙赫鲁德。

而英国军队则在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卡仑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后世的霍梅尼港),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1941年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而港内的伊朗舰队却毫无防备,英澳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各种口径的炮火近距离地轰向伊朗舰只,打得伊朗海军毫无招架之力,纷纷跳水逃命去了。在一边倒的混战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虎”号炮舰被重创。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港口。

天亮以后,英国空军的一队“布仑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英军的地面部队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仑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

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

伊朗军队很快便停止了抵抗,得手后的英国和苏联,要求伊朗将境内的德国侨民,必须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并且无耻地威胁伊朗政府,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否则英苏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1941年9月16日,英苏联军向首都德黑兰压去,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国王退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都停止了。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挑去,流放到西伯利亚;另外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1941年9月17日,21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成为国王。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从此伊朗全境的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全部移交给了英国和苏联人管理。

同盟国占领给伊朗带来了极其糟糕的后果。同盟国自己有上万辆的军用卡车,但是伊朗为数不多的4000辆卡车和铁路货车仍被盟国无偿征用。伊朗北部生产的小麦、稻米和棉花也被苏联人大肆征收,运回国内。为了给英国和苏联驻军发饷,同盟国强迫伊朗国家银行,增发7亿里亚尔的纸币,致使伊朗货币在一夜之间贬值了20%。在盟军命令下,大米、砂糖、茶叶、棉毛织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配给,英国和苏联将配给票证发给各部落酋长,这些票证在伊朗的黑市上,为其牟取了大量的现金,为其今后发动武装叛乱提供了资金。

交战双方的伤亡情况和损失:英国和苏联的军队22人阵亡,42人受伤。

伊朗有两军舰沉没,四艘受创,六名战斗人员失踪。

可以看出,1941年8月25日1941年9月17日,双方的损失都是微乎其微,甚至令人怀疑双方是否交过战,伊朗这几天意外事故的伤亡,相信都会比这次交战要高。我甚至都作过这样的设想,假如伊朗的军队都在昏睡中,英苏联军的大兵用枪挨个爆头。也会发生走火伤人,跳弹伤人,或者寸劲蹦起一块骨头碴子,造成的伤亡也不会比这个数字低。究竟伊朗军队到底有没有战斗力?究竟是不是用来打仗的?说实话,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年轻的伊朗巴列维国王,也是平生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事,显得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不时地抬眼看看墙上镶满钻石的挂钟,等待着决定伊朗命运的历史性的一刻。

巴列维国王在同盟国的挟持下,感觉这个国王当的很窝囊,仿佛不是在自己的祖国,而是一种受制于人的傀儡,或是寄人篱下的凄凉感觉。迫于无奈,为了生存只好忍气吞声,对英美苏不得不言听计从,被捆绑在战车上向德国宣战,整个伊朗成了同盟国的后花园,伊朗人民都沦为了欧洲人的佣人。

随着东方的中国崛起,在南亚驱逐了英国势力,随后又越过喜马拉雅山,横扫印度的英国势力,以至于中国的海空力量,控制了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又多次地教训了苏联,先后从苏联手中夺回了蒙古和远东地区,也没见苏联人有多么激烈的反应。巴列维国王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列强俱乐部,成为举足重轻的重要力量。因此,巴列维国王开始考虑,如何同中国建立接触,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使伊朗脱离战争的阴影。

今年5月,巴列维国王听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宣布,为了停止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中国政府愿意帮助那些渴望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彻底摆脱战争的威胁。并由中国政府牵头,成立有朝鲜、越南、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七国组成的国际和平联合委员会,作为促进世界范围内停火的机构。责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由总参谋部牵头,立即组建国际维持和平部队,随时为世界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国际主义的军事援助。

巴列维国王十分兴奋,觉得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很可能伊朗重新获得独立,彻底摆脱战争的威胁。开始筹划如何躲过英国人和苏联人的耳目,通过与中国大使馆沟通,同中国中央政府取得联系,请求中国维持和平部队进驻伊朗。就在这时,刚刚到任的中国驻伊朗大使沈鸿烈,以及大使馆武官杨青田中校,来到王宫例行拜会巴列维国王。正是这次不起眼的拜会,使巴列维国王同中国接上了关系,还从沈鸿烈大使那里得知,自己的父亲礼萨汗老国王,已经在缅甸境内的一栋别墅里,过着恬静而舒适的生活。

沈鸿烈大使还带来了一封,老国王礼萨汗写给巴列维国王的一封信,老国王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劫持过程,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且还告诉巴列维国王,中国的总统将要接见他,讨论帮助伊朗摆脱英国和苏联的控制,重新成为真正的独立主权的国家。

沈鸿烈大使的到来,对困境中的巴列维国王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两个人一拍即合,单刀直入地切入主题,直接就维和行动进行了讨论。沈鸿烈大使向巴列维国王,转达了中国政府叫停二战,并且把中东地区作为切入点的决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政府,有关国际维和行动的内容,以及中国准备投入的兵力,听得巴列维国王心花怒放,恨不得中国维和部队立马就打过来。

巴列维国王立即提笔给他的父亲,礼萨汗老国王写了一封信,委任礼萨汗老国王为伊朗王室和政府的特使,全权授予礼萨汗老国王代表伊朗往事和政府,与中国政府进行有关伊朗维和的磋商。礼萨汗老国王接到巴列维国王的信后,立即代表伊朗的王室和政府,在《停止战争框架协定》上签了字。无论哪个交战国家的首脑,只要在《停止战争框架协定》上签字,便具备了请求国际维和部队协助,干涉和制止本国战争的资格。

后来由大使馆武官杨青田中校,直接负责维和行动伊朗方面的事宜,与巴列维国王多次秘密会晤,制定出了与中国维和部队密切配合,一举将伊朗境内的英国和苏联部队驱逐,并同英苏两国政府举行平等会谈的计划。在忠于国王的伊朗军队配合下,成功地将千余人的特种部队,以小批多次的方式渗透到了伊朗境内,并且在德黑兰秘密进行了集中,已经部署到了即将发起攻击的地域。

杨青田中校还向巴列维国王建议,把分散在民间的原伊朗空军的飞行员,秘密地召集到一起进行恢复性训练,在维和部队控制各个机场后,由伊朗飞行员接管缴获的飞机。在迅速地恢复伊朗空军建制的同时,也高效地利用缴获的资源支援维和行动,提高各地防御英国和苏联军队反击的能力。

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晚九点,当当的钟声开始报时。与此同时,在德黑兰多处,都想起了密集的枪声,德黑兰的伊朗军队,与我军的特种兵部队,准时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半个小时后,巴列维国王的亲信,新上任的陆军参谋长哈桑准将,维和行动伊朗区域总指挥,进门向巴列维国王报告:“尊敬的国王陛下,举起正义之剑的行动,已经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所有目标已经全部被控制。目前整个德黑兰实行了宵禁,社会秩序没有波动,水电供应没有中断。另外,五辆坦克和两辆装甲运兵车,已经在王宫外等待,请陛下移步到德黑兰广播电台,发表伊朗独立宣言。”穆祥斌少校的对讲机,也证实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驻在德黑兰的苏军兵力并不多,是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总兵力大约在五千左右,分别驻扎在德黑兰和伊朗东部城市马什哈德。而住在德黑兰的苏军仅仅才两个团,在两个近卫师的伊朗军队,和中国特种部队的打击下,很快就放弃了一切抵抗。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也向国内发回了电报,庞大的维持和平行动的战争机器,开始了高效率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