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子说:“从前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朝为间的伊挚;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商朝为臣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超群的人做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中非常重要的谋略,整修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所得来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以上智为间”。上智,指具有很高智谋的人。选拔间谍,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他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这是因为间谍要打入敌方内部,或在敌国搜集情报,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这就要求间谍智慧超群,能经受各种挫折与磨难,能善于机变,否则就不能完成间谍的使命。其次,敌我双方都在使用间谍搜集情报。己方用间,敌方也会以反间计愚弄自己。如果不是出类拔萃者充任间谍,就容易受敌方摆布,误传敌情,从而使统兵的将帅判断失误。
“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为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商朝开国功臣伊尹,一是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但他们又是出色的间谍。早年深居敌营,探知敌方底细,连敌军统帅的个人品性嗜好也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才能细致入微地全面分析敌情,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为“灭夏”、“翦商”立下了大功。他们所做的一切,是普通间谍根本无法胜任的。
“以上智为间”着重强调间谍本身的素质。现代社会,对间谍人员的选择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美国和前苏联,它们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间谍力量,对选拔和造就间谍人才,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拥有雇员一万多人。其中不乏精通武艺的彪形大汉,更有各门学科的专家。中央情报局在物色工作人员时,把目光投向各高等学府。先从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挑选,几年后再去回访那些通过考察的人,若再被选中,则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智力测验,然后由总局的鉴定小组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审查,从生理、品德一直到在牙医手术椅上的表现,他是个临难退缩的人吗?还要进行测谎器试验。经过逐层剔除后,剩下来的人才被总局试用,进行专门技术的训练。
中央情报局的雇员分成两类:“黑色人员”和“白色人员。”“黑色人员”是地道的“斗篷与匕首”式的特务,他们精通使用各种武器,掌握暗杀技术,还学会了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等。“白色人员”则是学有所长的专家,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冶金学家、化学家、律师、心理学家、核子科学家和语言学家、政治学家、地理学家等,每天分析研究从世界各地涌来的各种情报,提出方案与对策,是一批真正的智慧超群者。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孙子兵法·用间篇》
“内间”是孙子在《用间篇》中提出的五间之一。官人,指敌国官吏。孙子说:“所谓内间,就是收买敌国官吏作间谍。”《十一家注孙子》杜佑注:“因在其官失职者,若刑戮之子孙与受罚之家也。因其有隙,就而用之。”就是说,在敌国的官员中,有贤达而失去官职的,有犯罪而受过刑罚以及株连其家族的,甚至还有受君主宠幸但贪于财物的,有屈居下僚得不到重用的,有想乘着战乱而施展才干的,有反复无常,立场不稳的,这些官吏“因其有隙”,都是可以秘密地用丰厚的钱财去疏通拉拢,作为内间的。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内间是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定时炸弹,他们对敌人的危害也最大。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常常使用内间来扭转被动局面,创造战争奇迹。
今天,间谍战已从军事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竞争各方用重金收买对方要害部门的官吏,许多绝密的经济情报、科技情报也就成了马路新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可见,内间是隐藏在敌方阵营中的伏兵,它的特殊作用是无法替补的。
古今兵家都认为用间知敌或用间惑敌是制胜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收买敌国官吏充当内间,更是不惜血本,以间助战。
公元1125年,金兵攻破北宋国都汴京(开封),将宋徽、钦二帝及秦桧等一些朝中重臣俘获,秦桧当了俘虏后,贪生怕死,经不住金人威逼利诱,卖国求荣,充当金人内间被释放回朝。秦桧南归后,巧舌如簧地吹嘘自己是抗金的英雄,得到了昏君南宋高宗的重用。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对南宋有利。一代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多次打得金兵闻风丧胆,弄得金将兀术焦头烂额。这时,兀术想起被送回南宋的秦桧,暗中派人给秦桧送信,命他设法除掉岳飞。秦桧得信后,指使手下人奏请高宗撤兵。在岳家军连战皆捷,收复中原有望的大好形势下,昏君高宗竟听信秦桧谗言,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回朝。以后,秦桧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年仅39岁的抗金名将岳飞,使金人拍手称快。
又有一次,北宋使者宇文虚已策划好刺杀金朝皇帝,密写蜡书送到南宋朝廷以求外应,不幸蜡书落入秦桧之手,他压下不报高宗,却将此情报泄露给金人,遂使宇文虚全家被诛。秦桧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卖国求荣,甘当内奸。难怪宋金议和后,金帝向高宗招呼道:“吾闻秦桧贤”、“毋易宰相”,要死心塌地为金人效劳的秦桧一直当宰相。秦桧也心领神会,以身相报,为使南宋军队散乱无力,在选任将帅时,“必选驽才”,造成南宋国势衰微,一蹶不振。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孙子兵法·用间篇》
“乡间”是孙子在《用间篇》中提出的“五间”之一。因,凭借,利用。乡人,泛指敌区的百姓,也可以是敌将的家乡人。孙子说:“所谓乡间,就是利用敌国的乡民作间谍。”
乡间,又称因间。乡间,因是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有两大好处,一是熟悉情况,二是有合法公开的身份。这两点使乡间能深深地隐蔽自己,并能准确地了解敌情。因此,虽然投入较少,却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用乡间刺探军情,往往不被敌方注意,因而也容易成功。
元朝末年,陈友谅攻陷了太平府,派人约张士诚协同攻打南京。朱元璋对将军康茂才说:“二敌联合,对我们十分不利,如果我们能先打败他们一路,事情就好办了。你能设法诱使陈友谅早一点来打我们吗?”凑巧,康茂才家里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侍奉过陈友谅。
于是,康茂才就让这个老头带一封书信,乘小船直到陈友谅军中,诡称:“将军攻打金陵,康茂才愿做内应。”陈友谅信以为真,急忙问道:“康公现在在哪里?”“正把守江东桥。”老头答。“是什么桥?”“是木桥。”陈友谅问清情况后,赏给老头许多钱,打发他回去。临别时,陈友谅叮嘱道:“我带领部队赶到会合点后,以招呼老康为暗号。”
看门的老头回来汇报了情况后,朱元璋大喜,他预先布置好了圈套,结果把自投罗网的陈友谅军杀得大败。
一个看门的老头,并非多么贤能的智士,只因他和陈友谅有些旧交,就很容易地骗过了狡诈的陈友谅。乡间往往是利用了普通的乡民充当间谍,不惹人注目,所以便于出入敌营,传递情报,窃取机密。
有乡间,必有反乡间。尤其是主动投诚、愿作乡间者,更要察言观色,细致考察、分辨。北周时,赵文表率兵讨伐叛乱的仡佬族。当时,通往仡佬族人居住区有两条道路,一条平缓一条险峻。北周军正为难之际,突见有仡佬兵主动求见,说愿作向导。赵文表对他们归顺之心深表赞许,同时把他们打发走了。说:“这条道平坦宽阔,不需要向导引路。”诸将表示不解。赵文表解释说:“这两个仡佬兵特意来引我走平路,这必定是已经在那里设了伏兵,诱我上钩。我将率兵走险道,出其不意。”北周军从险路绕向仡佬族后方,仡佬兵无奈,只得出降。这说明赵文表善于识破“乡间”的诡诈。
用间如用兵,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才难以让人识破。《魏书·侯渊传》记载这么一件事:北魏都督侯渊率军攻打苏州城。进军途中,侯渊虚张声势,在距苏州城百余里处遇到了敌军。侯渊暗地里埋伏好,等敌军过去后,从背后突然袭击,一举破敌,俘获5000敌兵。侯渊对5000名俘虏既不杀害,也不收编,而是发还他们的马匹和武器,放他们回苏州城。部属不解其意,纷纷劝解,侯渊不听,却命令部队跟随俘虏前进。经过一夜行军,拂晓时分来到苏州城下。守城的敌将怀疑刚逃回的士兵是和侯渊约好,将要里应外合破城池的,就带着少数亲信弃城逃走。侯渊乘机率军入城。其实5000被俘虏过的敌兵并不是北魏军的内应,侯渊设计造成了敌将的错觉,这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用间到如此地步,称得上智谋高超,使敌防不胜防。
死间制敌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死间”是孙武在《用间篇》中提出的五种用间方法之一。孙子说:“所谓死间,是指故意制造散布虚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再由他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受骗。”诳,欺骗。
死间是让我方间谍去欺骗敌人。这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欺骗敌人时,让我方间谍也蒙在鼓里,传递假情报给敌人。或故意让敌方抓住我间,敌必以死胁迫,或用重金收买,威逼利诱,使他说出情报。事后敌人发现受骗后必然要处死我方间谍;第二种是为了捕捉有利战机,不顾我方派到敌方去的情报人员尚未撤回,就开始军事行动,使敌人对我方派去的情报人员产生怀疑而将其处死。第三种情况与离间相似。即故意散布假情报,让敌人上当后自相残杀,这是一种借刀杀人的谋略。
宋高宗绍兴四年,南宋名将韩世忠驻守镇江。此时金军和南宋叛将刘豫联合起来,分几路入侵南宋。韩世忠于是从镇江率兵北渡,命统制解元守卫高邮,等待金人的步兵,自己亲率骑兵驻守在扬州北面的大仪,以抵御敌人的骑兵,并且伐木筑起栅栏,自己断了军队后撤的归路。当时朝廷正派魏良臣出使金国议和路过此地,韩世忠故意撤掉炊灶,骗魏良臣说:“皇帝来了诏书,命令我军移兵屯守江南。”魏良臣走后,韩世忠随即上马,命令全军道:“看我的鞭子所指的方向行动。”于是大队人马跟随韩世忠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师大仪,把兵马布置为五阵,又暗设埋伏20余处,相约听到鼓声就立即出击。魏良臣到了金军那里,金人询问南宋军队的动静,魏良臣就把自己所看见的全部和盘托出。金将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已经退兵,非常高兴,立即率兵到了离大仪5里远的江口,副将挞勃也率铁骑1000余人到了宋军五阵的东面。韩世忠见时机成熟,传令挥旗擂鼓,即刻伏兵四起,两军的旗帜交杂,金军大乱。宋军五阵轮番出击,突击队又手持长斧,上劈金兵,下断马足,不少敌兵身披重重的铠甲,陷进水稻田里。韩世忠又令骑兵从四面八方冲杀,使金军人马俱死,金军副将挞勃也等人被擒。这是韩世忠向暗地通敌的朝廷使者魏良臣显示虚假的动态以诱敌,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间谍为了战争的胜利甘愿牺牲自己,这样的“死间”令人敬佩;另外一类“死间”,则是兵家名将从战争大局出发造成的,他们的悲惨命运让人同情。秦末楚汉战争时,刘邦大将韩信攻无不克,接连破魏、击赵、兵临齐国历城。这时谋士郦食其携带汉王刘邦的信件,出使齐国。齐王因韩信连战皆捷,早有怯战之意,又被郦食其晓以利害,决定向汉王求降。韩信明白齐王求和是迫于武力威慑,日后恐会有反复。于是就改变了主意,趁齐王麻痹之机,突然发兵击破毫无防备的历城,又攻下齐都临淄。齐王恼羞成怒,杀了郦食其。
唐代名将李靖也曾采用韩信之计击败突厥。公元630年,突厥侵扰中原,唐太宗派李靖率兵平乱。突厥王颉利可汗兵败求和,唐太宗派唐俭等前往安抚招降。颉利可汗表面上顺从屈服,但还有些犹豫不决。李靖对部属说:“这次突厥虽遭失败,但还有10万余众,如果日后回到漠北,就很难控制住他们了,不如趁现在谈判之际,颉利放松戒备,我军选拔精锐的骑兵突然袭击,攻其不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部属提出我们的使者正在突厥营中,发起进攻会危及他们的生命。李靖则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牺牲唐俭他们几个人,而赢得战斗的胜利也是值得的。于是唐军连夜进发,大破突厥。
韩信与李靖既然同意齐王、突厥请降,又乘其不备实施突袭,在道义上是不可取的。但战争要靠诡道取胜,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与手段,郦食其等人的命运虽使人同情,但相对于成千上万死于战火的士兵与老百姓,兵家以少数使者的生命为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由此可见,“死间”是一种特殊的谋略,不到万不得已,不宜出此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