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六祖讲《金刚经》
1635100000009

第9章 正信希有分第六

见而信之。善根深固。故受之以正信希有分。

经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直译

须菩提向佛提问道:“世尊,后世的芸芸众生听到您刚才所讲的微妙道理,能不能因此而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必有这样的疑虑。在我寂灭后的第五个五百年,会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人,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止是曾经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善根前缘,而是从无量千万佛处积集深厚的善根。因此,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微妙经义,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如来完全确知确信,这些善根众生将会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和功德。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也不再有法相与非法相的分别执著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心念中执取于相状,也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若众生执著于种种法相,亦会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的执著。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众生心念中执著于无法相,那也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所以既不应该执迷于任何法相,也不应执著于非法相。因为这个原因,如来才常告诫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

六祖讲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须菩提问,此法甚深,难信难解,末世凡夫,智慧微劣,云何信入?佛答在次下。

现代注释

众生:又名有情、含识、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大智度论》《大乘同性经》中说,众生是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因此,狭义地说,众生指的是人;广义地说,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都称为众生,不但是一切动物,甚至一切植物、一切山河大地,都可称为众生。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六祖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弟子法海说:“和尚留下什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阴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做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于我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持大乘无相戒,不妄取诸相,不造生死业,一切时中,心常空寂,不被诸相所缚,即是无所住心,于如来深法,心能信入,此人所有言说,真实可信。何以故?此人不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劫,种诸善根,是故如来说,我灭后,后五百岁,有能离相修行者,当知是人,不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

何名种诸善根?略述次下:所谓于诸佛所,一心供养,随顺教法,于诸菩萨善知识师僧、父母,耆年宿德尊长之前处,常行恭敬,承顺教命,不违其意,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贪苦众生,起慈悲心,不生轻厌,有所需求,随力惠施,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恶类,自行和柔忍辱,欢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发欢喜心,息刚戾心,是名种诸善根;于六道众生,不加杀害,不欺不贱,不毁不辱,不骑不,不食其肉,常行饶益,是名种诸善根。

信心者,信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烦恼,信般若波罗蜜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信自身中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染污,与诸佛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能成佛,是名清净信心也。

现代注释

后五百岁:《大集经》记载,有五个五百岁。怎样划分这五个五百岁,有很多种说法。1.五浊兴盛时期。持此说者认为“末法五百年”并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而是像“五浊兴盛”一样,是一种整体上的时间概念。释迦牟尼佛在世弘扬佛法时是正法兴盛的时期,称“果法期”,除此正法期以外,后五浊兴盛的时代都可以称为末法五百年。按这种说法,目前已是末法时期后五百岁。2.另一种是将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的教期分为五个五百年,从佛陀涅槃之后算起:第一个五百年,特征是“解脱坚固”,即是证悟解脱的人多;第二个五百年,特征是“禅定坚固”,即是认真修行的人多;第三个五百年,特征是“多闻坚固”,多闻的人多,真修真学的人少;第四个五百年,特征是“塔寺坚固”,即是学习佛法的人少了,修建塔寺很多;第五个五百年,特征是“斗争坚固”,即是是非纷争非常多。按这种算法现在应是佛历二千五百四十五年,佛的教期已经结束。3.印度论师嘎玛拉希拉和藏传佛教各派都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期为五千年,以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为代表的宁玛普巴派的历算,现在已是佛历二千九百多年,五千年教法期已过了二千九百多年,还剩余二千多年。4.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教期年代仅仅指印度的本土佛教,并非指其他民族地方的佛教。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若有人于如来灭后,发般若波罗蜜心,行般若波罗蜜行,修习悟解,得佛深意者,诸佛无不知之。若有人闻上乘法,一心受持,即能行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著之行,了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无我者,无色受想行识也。无人者,了四大不实,终归地水火风也。无众生者,无生灭心也。无寿者,我身本无,宁有寿者?四相既亡,即法眼明澈,不著有无,远离二边,自心如来,自悟自觉,永离尘劳妄念,自然得福无边。无法相者,离名绝相,不拘文字也。亦无非法相者,不得言无般若波罗蜜法,若言无般若波罗蜜法,即是谤法。

现代注释

法相、非法相:法相,通常指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为实有,是一种“有病”;“非法相”,指执著诸法皆空,是一种“空病”。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取此三相,并著邪见,尽是迷人,不悟经意。故修行人不得爱著如来三十二相,不得言我解般若波罗蜜法,亦不得言不行般若波罗蜜行而得成佛。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者,是般若波罗蜜法。非法者,生天等法。般若波罗蜜法,能令一切众生过生死大海,既得过已,尚不应住,何况生天等法,而得乐著!

现代注释

筏喻:出自于《中阿含·大品阿梨咤经》,经中佛为阿梨咤比丘说筏喻。筏是用竹子或木头做成的小舟,以比喻佛法能将吾人从生死的此岸渡至涅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