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649100000045

第45章 苦笋赋

黄庭坚苦笋为苦竹之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四载:“世传涪翁喜苦笋,尝从斌老乞苦笋,诗云:’南园苦笋味胜肉,笼箨称冤莫采录。烦君更致苍玉束,明日风雨吹成竹。‘又《和坡翁春菜》诗云:’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春衫诚可脱。‘坡得诗,戏语坐客云:’吾固不爱做官,鲁直遂欲以苦笋硬差致仕。‘闻者绝倒。尝赋苦笋云:’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放翁又从而奖之云:’我见魏征殊妩媚,约束儿童勿多取。‘于是世以谏笋目之。殊不知翁尝自跋云:’余生江南,里人喜食苦笋,试取而尝之,气苦不堪于鼻,味苦不可于口,故尝屏之,未始为客一设。及来黔,黔人冬掘苦笋萌于土中,才一寸许,味如蜜蔗,初春则不食,惟僰道人食苦笋。四十馀日出土尺馀,味犹甘苦相半。‘以此观之,涪翁所食,乃取其甘,非贵乎苦也。周益公(必大)诗云:’蔬食山间茶亦甘,况逢苦笋十分甜。君看齿颊留馀味,端为森森正且严。‘此亦取其甜耳。世人慕名忘味,甘心荼苦者,果何谓哉!”可与此赋参看。

僰道苦笋[1],冠冕两川[2]。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3],多啖而不疾人[4]。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5],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6],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7],令人萎而瘠[8]。”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9];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10]。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11](《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四部丛刊》本)[1]僰(bó)道:汉县名,属犍为郡,僰人所居,故名。在今四川宜宾县境。

[2]两川:东、西川的合称。唐至德二年于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因有两川之称。

[3]缜(zhěn)密:细密。

[4]啖(dàn):吃。

[5]钟:聚集。

[6]桂斑:桂指筀竹,竹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郝懿行疏:“筀,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斑指斑竹。段公路《北户录》卷二“斑皮竹笋”条:“湘源县十二月食斑皮竹笋,诸笋无以及之。”梦永:总是梦想得到。

[7]痼疾:久治不愈之病。

[8]萎而瘠(jí):干枯瘦弱。

[9]眩(xuàn):迷惑。

[10]镌(juān):晓谕,明白。

[11]“但得”二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评此赋先写苦笋苦而有味,多食无害,并以之喻治国之道:忠言逆耳,多听却有好处。再写俗传苦笋不可食之荒谬,但一般人却相信这种习俗之说。自己为苦笋辩护之论,也就如苦笋一般,不为人所接受,只好自享其美味。赋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作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这篇赋显然具有讽世之意。它篇幅短小而文字松散,近似随笔,在赋中也算是很独特的。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