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649100000053

第53章 鸣鸡赋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人。其诗文始得苏辙赏识,因得从苏轼游。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元祐间为秘书省正字、著作郎,官至龙图阁学士。绍圣中坐党籍,被贬至宣州、黄州、复州。徽宗立(1100),召为太常少卿,知颍州。闻苏轼卒,举哀悼念,又为新党所忌,谪房州别驾。晚年定居陈州,人称宛丘先生。他论文崇尚自然,作诗学白居易、张籍,关心民众的疾苦,风格平易。苏轼称其文“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声”(见《宋史·文苑传六·张耒》)。《宋史》本传又云其“十七岁作《函关赋》,已传人口”;“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有《宛丘集》七十六卷(或称《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存赋三卷三十二篇。

由此赋首句“先生闲居乐道”之语观之,《鸣鸡赋》大约作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这时张耒正闲居陈州。

先生闲居乐道,昧旦而兴[1]。家畜一鸡,司晨而鸣。畜之既老,语默有程[2]。气意武毅,被服鲜明。峨峨朱冠,丹颈玄膺,苍距矫攫[3],秀尾翘腾。奉职有恪[4],徐步我庭。啄粟饮水,孔肃靡争[5]。山川苍苍,风霰宵凝。黯幽窗之沉沉,怳余梦之初惊。万里一寂,钟鼓无声。闻振衣之腷膊[6],忽孤奏而泠泠[7]。委更筹之离乱[8],和城角之凄清[9]。应云外之鸣鸿,吊山巅之落星。歌三终而复寂[10],夜五分而既更[11]。万境皆作,车运马行。先生杖履而出,观大明之东生[12]。

(《张右史文集》卷一,《四部丛刊》本)[1]昧(mèi)旦:天色将明。兴:通醒。

[2]程:规律。

[3]距:爪。攫(jué):捉取。

[4]恪(kè):恭敬。《诗经·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5]孔:甚。靡:通非。

[6]腷(bì)膊:鸡叫声。韩愈《斗鸡联句》:“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皤。”

[7]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

[8]更筹:古代夜间报更的梆子声。

[9]城角:城楼上的号角声。

[10]三终:三遍。古代乐曲演奏完一个章节叫一终。

[11]既更:更尽,天将明之意。

[12]大明:指太阳。《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

评此赋借赋鸣鸡,抒发自己老而弥壮、昂扬向上、奋发不已的精神。赋先写雄鸡的外表,突出它刚毅坚强的气概。接下来则写雄鸡“司晨而鸣”的情景,突出其坚守职责、为人类报晓的精神。夜气严寒,万籁无声,忽然鸡声鸣起,三唱之后沉寂下来,但这时已是五更已尽,天色朦胧,又迎来了一个黎明。这篇赋在构思上很有特色。祖逖、刘琨有闻鸡起舞的故事,作者弃而不用,也不由此引发,有意摒弃陈词滥调,别开蹊径。作者显然是在托物言志。这只老雄鸡被刻画得神貌如生,俨然是一副刚强的老者的神态,无疑正是自己的写照。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