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17

第17章 志不强者事不达(2)

解放后,******年岁大了无法再承受冷水浴,但洗澡时他仍坚持只用温水不用热水。当别人问及原因的时候,他解释道:“一个经常洗冷水澡的人,就不会怕冷,冬天就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

******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注意通过生活细节来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除了冷水浴,他还坚持每天睡硬板床。直到解放后,他的床还一直是没有床垫的硬床。此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每天午饭坚持只吃一把蚕豆,以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

正是通过这些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磨炼,******练就了坚忍不屈的顽强意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百折不挠,带领人们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可见,培养孩子的意志不仅要有一个大的目标和方向,还应该注重细节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细微处的坚持来磨砺孩子的顽强意志。但是,如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很容易好高骛远,往往不愿意从小事做起,不愿意从细微处做起。其实,意志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一定要从长计议,从生活小事做起。

那一天天气格外冷,刮完大风之后,铅灰色的天空就飘起了鹅毛大雪。教室里孩子们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大家被冻得一起跺起了脚。

杰克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鼻头也被冻得红红的。往日很温和的杰克先生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就好像教室外面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孩子们看着杰克的红鼻头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脸上画满了大大的问号。“这么冷的天,出去干吗呀!”“外面多冷啊!”孩子们开始乱哄哄地议论了起来。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声更大了。杰克对着孩子们说:“这堂课我们要到外面上,如果谁不上这堂课,那就永远别上我的课!”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水塘。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大风卷着雪花并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学生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杰克没有说什么,面对学生们站定,脱下羽绒衣,“到操场上去,站好。”

孩子们没有吭声,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弱的杰克只穿一件白衬褂,裹在衬褂里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立着,5分钟过去了,杰克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杰克对孩子们说:“风雪没有什么,寒冷也没有什么,在寒冷的风雪中站上5分钟对你们来说肯定顶得住。其实风雪就像是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不敢面对一丁点儿的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你坚持住了,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学生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杰克老师是聪明的,他懂得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任何关于意志的大道理在他们面前都不管用。因此,他从生活最细微的地方出发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位家长都在大冷天把孩子拉到外面进行意志力的锻炼,这些事例只是给家长一些启发和参考。关键是家长要明白,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做起,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孩子的意志一定会得到加强。

专家给父母的话

大凡意志力顽强的孩子,其父母不仅注意从大的人生道理上对其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让生活中的小事来磨砺和造就孩子的顽强意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精彩,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要求孩子再坚持一分钟

中国有句俗语叫“功到自然成”,其中的“功到”就包含了“坚持”

的意思。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这“汗水”指的就是努力和坚持。每个孩子的智力都相差无几,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毅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持之以恒地努力,孩子才能取得成功。学会坚持,努力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孩子就会拥有受用不尽的人生财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坚持能力,因为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队探险者决定横穿撒哈拉沙漠。在探险途中两名走在后面的队员走丢了,走丢的这两人相约结伴穿越沙漠。两天之后,他俩所带的水喝完了,两个人被困在了沙漠之中。

这两个人又干渴又疲惫,其中一个人在炎热的沙漠中中暑,不能继续行动。队友不忍心抛弃他,想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去寻找水源,他对中暑的人说:“你一定要耐心等我,找到水源之后我会立刻返回来。”于是,他拔出了自己的手枪再三吩咐中暑的人:“枪里有5颗子弹,每隔1小时你就朝天放一枪,这样我就会记住你的大体方位,等我找到了水之后,就会循着枪声前来找你。千万要记住啊!”

中暑的人无力地点了点头,他的队友说完,就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中暑的人躺在沙漠里,按照队友的吩咐每隔1个小时就放一枪,但是他等啊等,4颗子弹都打出去之后,他依然看不见队友的身影。接着,他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同伴真能找到水吗?是不是他已经找到水了,却把自己抛弃了呢?还是他已经在找水的过程中被风沙吞没了呢?他越想越感到绝望,恐惧和绝望如同绵绵长夜的黑暗一样一点一点吞噬着他的精神和灵魂。

夜幕降临之时,同伴仍然没有回来。口渴、头晕再加上夜晚的黑暗,他再也坚持不了了,于是他绝望地把最后一颗子弹打入了自己的胸膛。枪声响过后不久,找到水的同伴就回来了。当同伴提着满壶的清水循着枪响的方向终于找回来的时候,他看到的却是同伴的尸体。

假如那个人能够再坚持一会儿,他一定能喝到甘甜的清水,进而补充体力走出沙漠。但是,由于没能坚持到底,他最终把自己留在了荒凉的撒哈拉。可见,做事不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具有持之以恒的能力,而那些身处困境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往往会被困境打倒。家长教育孩子,更应该注意锻炼他的坚持的能力,绝不能姑息迁就。

曾经轰动国内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她18岁的时候就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录取,还获得全额奖学金。

刘亦婷的成功与她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刘亦婷成功的背后是她本身多年如一日的艰辛奋斗。

还在刘亦婷10岁上四年级时,刘亦婷的父亲就很注重对她持之以恒的能力的培养。一次,父亲给她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忍耐力训练”:捏冰一刻钟。刘亦婷捏的是冰箱里特意冻得结结实实的一大块冰。父亲手拿秒表,一声“开始!”刘亦婷就把冰往手里一放,开始捏冰了。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她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注意力;到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她就用大声读说明书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四分钟,这时她使劲咬住嘴唇,让疼痛转移到嘴上,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五分钟,她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疼了;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痛了;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钟,她的手完全麻木了……当爸爸说:“15分钟到了!”她高兴得欢呼起来。而她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拧开自来水龙头给她冲手。此时此刻,作为父亲,为女儿有这么顽强的意志力而由衷地高兴。

通过手捏冰块来锻炼孩子的坚持能力,这是对孩子毅力的考验,是对孩子感官极限的挑战。据说后来一些好奇的大学生都试过捏冰一刻钟的方法,但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到最后。由此可见,刘亦婷的成功绝非偶然。坚持能力,尤其是身处艰苦环境时的坚持能力,往往是孩子成功的前提。所以家长给孩子创设一些困境,让孩子的心理得以锻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很有必要。

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所有父母都用捏冰来培养自己孩子的意志力,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教育方法。捏冰只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象征,只是人为制造困境来锻炼孩子坚持能力的一种方式。至少,它可以给父母一个提示——积极地创造条件锻炼孩子的坚持能力,让孩子摆脱做事三分钟热度的毛病。

专家给父母的话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龙成风,可是长大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只是少数,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孩子缺乏意志力。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不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都告诉孩子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念,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这样,孩子才会在坚持之中找到机会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娇生惯养,被家人看成是“小太刚”、“小皇帝”、“小公主”,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和大的挫折。父坶为孩子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似乎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从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和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的角度来看,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父母不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补上面对挫折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的环境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对。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对待困境、失败和挫折。

女儿向父亲抱怨学校中的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被老师批评了;跟同学关系处得不好,相互之间闹矛盾了;自己不小心,把生活费弄丢了……父亲耐心地倾听着女儿的抱怨,没有说一句安慰的话。他只是把女儿带到厨房,取来了三口锅,在每口锅里面都倒入了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

水开后,父亲在第一口锅内加入了一些胡萝卜,第二口锅内放入了鸡蛋,最后一口锅里放了一些咖啡豆。父亲认真地煮着这些东西,而女儿只是不耐烦地看着,她根本不知道父亲想要干什么。

10分钟之后,父亲关掉火把3种东西分别放在不同的碗里,然后转身问自己的女儿看到了什么。女儿说:“胡萝卜、鸡蛋还有咖啡。”父亲让女儿靠近些,并让她用手触摸碗里的胡萝卜。她摸了摸,感觉这些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打破已经煮熟的鸡蛋,鸡蛋已经变硬了,不再像先前那样不堪一击。最后,父亲让她品尝咖啡。一口香浓的咖啡入口,女儿仍然不知道父亲到底想说些什么。

看着女儿不解的眼神,父亲解释说:“三种不同的东西,在面临沸水煎熬的时候,其反应竞完全不同。胡萝卜本来是很坚硬结实的,但是沸水让它屈服了,它变弱了变软了。鸡蛋本来是易碎的,但是面对沸水的时候它里面的液体却凝结了,变得坚硬起来。只有咖啡豆最独特,经过高温煎熬,它最后改变了水的味道,让淡然无味的白水变成了香浓的咖啡。其实人也是一样的,面对挫折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妥协,也有的人选择了坚强地反抗,而有的人则将挫折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让自己在经过挫折的磨炼后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孩子,哪个是你呢?”父亲转身问女儿,“当挫折找上门来的时候,你该如何反应呢?你想做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是啊,面对挫折,应该让孩子作何选择呢?其实,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咖啡豆的态度,即积极面对挫折,将挫折变为自己成长的养料,促进自己的成长。就如同珍珠贝将落人体内的沙子变成珍珠一样,这样才是面对挫折时的正确态度。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生活却似乎很爱捉弄人,总是喜欢用数不尽的挫折来折磨孩子。如此看来,挫折似乎不能避免。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将挫折视作孩子不断成长的养料,那么孩子就会在不断地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进而走向成功。

里根在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以前,曾经遭受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每当里根受挫时,他的母亲就这样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好运是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