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19

第19章 人不能孤单地长大(1)

沟通合作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这架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让机器正常运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整个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孤单地长大,他总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心理学家汉普瑞曾指出,交往能力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他认为,人类心智最具创意的运用就是有效地维系人类社会,而一个人成功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流和交往的智力,即与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就必须教育他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地相处,培养他良好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是孩子赢得好人缘并在生活、学业和以后的事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沟通,从心开始

21世纪是沟通合作的时代,因为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人际和国际之间的交往合作将日益频繁。将来的社会将是一个重沟通、重合作的社会,沟通将成为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成就、获得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奋斗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精神。

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会与人沟通。孩子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与人分别时,也需要家长提醒之后才会说声再见。有的孩子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入学后别人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可他却孤零零地一个人,不知怎么才能进人这个群体。或者还有些孩子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经常与其打架、争吵,最终被同伴所抛弃。

上述类型的孩子通常都具有沟通能力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失去天真活泼的气息,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由于父母工作上的调动,比尔跟着父母转学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

比尔是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平时不大跟别人说话。到了新学校,处在新环境中,他就更不愿意跟同学沟通了,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解决,有什么困难也都自己一个人担着。以至于转学一个月了,比尔连班上一些同学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比尔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又由于他不愿意跟新同学交往,大家也都没人愿意理他。种种因素结合起来,比尔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于是,他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天放学后,比尔把书柜里的书、衣柜里的东西,全部装进了书包,实在装不下的就拿在手上。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父母来替自己收拾,这样会让他们丢脸。

就在比尔拿着自己的东西往家走的时候,突然一群孩子向他跑去,他们把他手臂上抱的书撞了一地,还把他推倒在地。他的眼镜飞了出去,落在几英尺开外的草地上。

比尔缓缓从地上坐起,摸索着眼镜,眼中充满泪水。

“这些家伙太坏了,真该教训教训他们!”一个男孩蹲下去,将比尔掉落的眼镜捡起来递给他说。

“谢谢!”比尔朝他看了一眼,原来是自己的同班同学约翰。

“你家住在哪里?”约翰帮比尔捡起了地上的书,问道。

“布鲁克林街4号!”

“天哪!和我家只隔一条街。可我以前上学怎么没见过你?”

“我一直在一家私立中学读初中。”两个人似乎很投机。

于是,比尔和约翰一路上不停地交谈。后来,约翰邀请比尔星期六下午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踢一场球。比尔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整个周末,他俩都在一起,两个人无话不谈。

在以后的3年里,比尔和约翰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转眼间已经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比尔作为毕业生代表向学校致词。约翰拍着比尔的肩膀说:“伙计,你会讲得很棒的!”比尔笑着说:

“谢谢!”

比尔演讲的时刻到了,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起来:“毕业的时候是你向所有帮助你度过这些不寻常岁月的人表示感谢的时候。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兄弟姐妹,你的教练……但主要是你的朋友们。我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他顿了顿,讲起了自己和约翰第一天相识的情景:“那时我转学过来有一个月了,我认为我的父母根本不关心我(当时他们的工作非常忙)。

由于不善于和同学沟通,我很难适应新环境,也没有结识很多人。于是,孤独的我决定在那天结束我的一切。我收拾了所有东西,甚至准备好了自杀的地点……但幸运的是,我得救了,我的朋友约翰用无法描述的行为救了我。谢谢!”

适时的沟通消除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见沟通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沟通能够消除隔阂,赢得信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懂得沟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从小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意识,增强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不善交流的孩子,家长也不用过于焦急,只要父母基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够增强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

1.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要鼓励孩子就不同的事情发表意见。在日常生活小事比如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也尽量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说得不对甚至荒唐可笑,父母也不要嘲笑他。这样,一方面,孩子会感到备受重视,因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切实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孩子的交流创造机会

孩子与同伴之间的玩耍是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好方法,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为孩子与同伴的交流创造机会。比如,父母可以邀请性格开朗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多鼓励孩子和开朗活泼的同伴玩耍。这样,孩子在同伴的带动下,就会逐渐变得开朗和乐于交流。

3.经常给孩子以表扬

父母的批评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不敢面对陌生人,而那些经常受到父母表扬和鼓励的孩子则通常都是相当自信和勇敢,敢于与人交流。所以,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以鼓励,多多表扬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让孩子树立起信心,特别是当孩子主动与人交流的时候,更要给以足够的关心和鼓励。

4.教孩子化解冲突

孩子在相互交往的时候有时会发生冲突,父母不要轻易介入这些冲突,因为这正是孩子提升交流能力的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观察孩子及其同伴的反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们可以自行解决;如果真的很难自我化解,父母也不要强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要启发性地向孩子建议几种解决的办法,而后让他们自己解决。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主要是父母教育方法的失误,而并非孩子生来如此。每个孩子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只要父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享受到与他人畅快沟通的乐趣。

专家给父母的话

智慧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善行能博得别人的认可,沟通则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沟通是交换思想、表达意识的工具,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一个在家里善于和父母、兄弟姐妹、亲属沟通的孩子,长大后走上社会也一定善于和同事、朋友和领导沟通。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对他沟通能力的培养,以使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加通达顺畅。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培养孩子的四种能力,以帮助幼儿有能力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这四种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会合作的问题,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分工合作的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流。要想让孩子将来有所成就,让孩子将来生活的更美好,父母就要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教孩子学会利用团体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在团体的帮衬下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美国加州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红杉。红杉是世界最高大的植物,其高度少则八九十米,相当于三十层楼的高度,更有创世界吉尼斯纪录者,单株身高达120米以上。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许多奇特的事实。从常识上来讲,一般是长得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扎入土中越深,以确保其不受风雨的侵袭而愈加坚固。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根扎得并不深。

那么,红杉为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能抵挡狂风暴雨而屹立不倒呢?

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红杉属群生木本植物,必定生长在一大片的红杉林中,并没有独立生长的红杉。成片的红杉彼此之间的根系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紧密相连,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接、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皮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红杉分毫。

这就是红杉为何根浅却长得如此高大的秘密,它的根大范围密布于大地的浅表层,方便快速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与营养,并将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以往上生长。所以,红杉才如此经得住暴风骤雨的侵袭,才生长得如此高大伟岸,才如此奋发向上生长。就这样,红杉打破了一般植物的生长方式,用根部相连、彼此相系,成为不倒的大片红杉林。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既然连植物都懂得通过合作而提高生存的可能性,那人类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时刻感觉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且迫不及待地把这种紧迫感传达给孩子,要孩子从小就处处争第一、抢先机。在这种培养方式下,孩子们会逐渐变得心胸狭隘、自私,无法与人合作,提防心重,嫉妒心强,容不得别人的成功和快乐。

这是一节手工课,同学们要进行缝沙包比赛。晨晨和西西分到了一组,她们拿到材料之后就各自动手缝起来。晨晨和西西都是聪明灵巧的小女孩,她们很早就学会了缝补,因此她们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

她们低头忙碌着,过了一会晨晨和西西就先后完成了几个布片的缝缀。就在她们准备完成最后的工作时,她们却发现沙包布片都缝成了一个方向。沙包本来是六块布片,四块布片连成一块,上下放两块就能成形了,可是晨晨和西西却分别把三个布片连缀到一起,这样她们就无法做成沙包了。没有办法,她们只好重新拆掉。这时候,晨晨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快完成任务了,她就非常生气地对西西说:“都怨你。本来我的缝补是最出色的,都因为和你一组,才变成了最慢的。”

西西毫不示弱,她反唇相讥:“我的手工也是最棒的。都是因为你自以为是,不看看我已经缝了三片,还要在那里缝。”

就在晨晨和西西两人闹别扭时,已经有小朋友完成任务了。晨晨更急了,可是她发现自己拆完了,而西西居然也把三块布片拆完了,这样,等于她们前面的工作全部报废。西西也发现了晨晨拆掉了全部的三块布片,她大声喊起来:“晨晨,你是不是怕我得第一啊,你没看到我已经拆了,你还在那里拆。”

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对她们说:“如果你们两个不能合作,这项工作就永远也不能完成。”

这是两个完全不能合作的孩子,她们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也确定自己才是对的。在需要与别人合作时,她们不能考虑对方,只按照自己的构想去完成任务。这样,本来两个优秀的孩子却因为相互的抵触,而削减了力量。

善于合作的人就是在做加法,他们总是能够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而不善于合作的人就是在做减法,用别人的力量来削减自己的力量。

一般来说,在集体的氛围中孩子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由于人性本身存在的嫉妒、猜疑等负面心理,孩子之间的合作又会变得困难。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1.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所谓悦纳别人,就是接受别人。但是一定是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而不是表面上的敷衍。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

2.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寻找并确定合作伙伴。有诚意、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以说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孩童世界中尚无多少涉及根本利益的合作行为,有的不外乎是一块游戏玩耍之类的事。事虽小,然而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捕捉正确的合作时机同样事关合作的成败。冈此,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对人的观察和分析便显得十分必要。

3.让孩子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没有合作的氛围,难以形成合作的习惯。家长可以让孩子从小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相信每对年轻的父母都曾亲身体验过。沟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性格特点,对孩子合作能力的训练,能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要从小就让自己的孩子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活泼、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