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21

第21章 人不能孤单地长大(3)

专家给父母的话

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有些“自私”,常常只会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如果能让孩子试着替他人想一想、让他经常换位思考,这会让他与人的沟通和合作更加顺畅和谐。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比喻,说人与人之问互为肢体,也即所有的人联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身体。所以,有的人是脚,有的人是手,虽然手脚各自的功能不同,但手不能看不起脚,脚也不能不尊重手,否则就不能成其为一个完整的身体。生活中也是这样,父母一定要告诫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念,虽然不一定完全赞同或附和别人,但对于别人同自己的差异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和尊重。

一个小孩平时不爱学习整天贪玩,因此学习成绩很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用功读书,小孩的母亲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决定找一个“活教材”进行“现身说法”。

一个周末,这位母亲把儿子带上街,然后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蹬三轮车的看样子岁数也不小了,背有些驼,头上的白发已经很明显了,整个脸上也布满了沧桑。

母子二人上了三轮车后,老人问:“去哪里?”孩子的母亲不耐烦地说:“往前走就是了,你哪来这么多废话,怕不给你钱吗?”

老人没有吱声,吃力地踏着三轮车向前走去。这时,这位母亲开始教训儿子了:“你必须得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只能跟这蹬三轮车的老头一样没出息,只能干这种低贱卑微的工作!”母亲指着老人的后背教训着儿子。

这些刺耳的话清楚地传到了老人的耳中,老人心情非常气愤,立刻停下车,指着孩子的母亲说道:“你给我下去,我不拉你!”

孩子的母亲毫不生气:“不拉就不拉,你不拉有人拉!”然后趾高气扬地掏出一块钱扔给老人:“给你一块钱!”

气愤的老人一挥手:“我不要你的臭钱!”这时,这位母亲哈哈大笑起来,但仍不忘教训儿子:“看到没有?他拉了我们半天连一块钱都挣不到。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跟他一样。”

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才是。但这位母亲不但没有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反而还无所顾忌地教孩子歧视他人。这样的教育方法如果奏效的话,这些孩子就会养成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性格缺陷。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长大后也就无法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从而很难融入社会。这样的孩子无论他的学习成绩多么优秀,掌握的知识多么丰富,都难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孩子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孩子家庭很富裕,有的孩子则家境贫寒;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有的孩子有所残疾;有的孩子是工人家庭,有的孩子是干部家庭;有的孩子是农村的,有的孩子是城市的;有的孩子高个子,有的孩子小个子;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瘦;有的孩子说话快,有的孩子说话结巴。这些都是每个孩子存在的不同特点和个性,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和不同而显得更加精彩。但不管怎样,只要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尊重和包容别人与自己的差异,那么大家就能避免很多矛盾,就能很好地相处。

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让孩子从小就对别人有歧视和偏见,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大人世界的偏见和歧视已经够可怕的了,难道父母希望下一代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父母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家长待人彬彬有礼,孩子就不会粗鲁莽撞;家长遇到长辈能亲切问候,孩子见了长辈也能主动问候;家长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影响、打扰他人,孩子自然也不会吵闹、喧哗。另外,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就必须先尊重自己的孩子。

2.讲故事

父母光有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身教之外还要注重言教。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使孩子明白事理,如通过讲述******尊师的故事,讲述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的道理等。此外,还可以联系身边发生的小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评论,或与孩子探讨。如对公交车上看到的让座与抢座行为进行讨论,让孩子学会判断哪种行为才是正确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自觉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从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及时表扬

对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会强化和明确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父母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孩子做出尊重他人的事,如孩子能对客人使用礼貌用语,父母应立即说:“你这样尊重客人,爸爸妈妈很高兴!”孩子能为老人让座、吃东西时谦让,父母应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尊重他人中感受愉悦。

4.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帮助孩子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自己的心爱之物,欢迎别人来参观,共同分享快乐,而对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取用。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这些行为是错误的。

要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5.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意愿

孩子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和想法,凡事不要强迫别人。尤其是当同伴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

虽说开朗、自信和强势的性格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有好处,但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他今后真正得以立足的关键。

专家给父母的话

尊重别人不是小事,而是关乎人生成败的大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作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让其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孩子,而相互尊重才可能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让孩子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会分享的孩子大多都能够和别人和睦相处,这对合作非常有利。假若孩子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孩子赢得玩伴,使孩子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等技能;分享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分享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合作共事。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教会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然而,现在的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更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两岁的超超是家里的独生子,全家人都很宠爱他。一天,全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超超正拿着他最爱吃的饼干吃。爷爷说:“超超乖,给爷爷吃点儿。”超超很快走过来,拿着饼干往爷爷嘴里送。爷爷假装咬了一口,说:“超超真乖,爷爷不吃,你吃吧!”超超得到了爷爷的表扬,喜滋滋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叔叔回来了。超超看到叔叔,兴高采烈地跑到叔叔身旁,亲了亲叔叔。刚坐下,超超又手拿着饼干往叔叔嘴里送,边送边说:“叔叔吃。”叔叔看到侄子这么热情,非常高兴:“超超真乖!”说完,张开大嘴一口把超超递过来的饼干给吃了。超超的笑脸霎时不见了,“哇”的一声哭出来:“饼饼没了,我不要,我不要……”爷爷忙走过来帮忙,假装着一边轻打叔叔一边给超超说:“叔叔不好,打他。乖乖,不哭啊!”说完,抱起超超出去了。剩下一脸尴尬的叔叔。

超超和家人玩惯了“假吃真表扬”的游戏。时间长了,超超就习惯了,在他的意识中有了这样的想法:好吃的东西大家都让给我吃,还常表扬我。谁知道今天突然遇到了信以为真的叔叔。如果超超的家人长此以往地对其进行着这样的教育,无形中就会助长了孩子自私的心理,从而让孩子养成不愿与人分享的行为。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与别人分享,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天生的。父母必须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与别人分享的好品质。比如在饭后吃水果时,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一讲孑L融让梨的故事,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并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予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这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在幼儿园第一次食品分享活动中,孩子们都怀抱着自己心爱的糖果迟迟不愿与他人分享。于是老师拿着自己的糖果来到孩子们面前,主动和孩子有礼貌地分享,让大家直接、间接地体验分享的快乐。老师乘机请孩子每人拿出一样食品问:“你们想尝尝别人的糖果吗?”渐渐地,一些孩子伸出了手,开始交换食品。

这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只见玲玲一把拿过同伴递过的糖,自己手中的糖却紧攥着,忘了交换;晶晶把自己的糖果罐藏到了椅子下面;阳阳则把自己吃过的饼干递给同伴……在这第一次分享活动过后,许多孩子都尝试着和同伴分享,孩子们也都意识到了分享的快乐。此后,老师组织的分享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在分享的活动中表现得也越来越自主、友好,孩子都会带来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渐渐地,孩子们的家长也被孩子所感染:天冷了,玲玲的妈妈给班中每个孩子编织了一副小手套;端午节,阳阳的妈妈给每个孩子准备了装有成鸭蛋的网兜、晶晶奶奶给每人带来一个香包;天热了,佳佳的爸爸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游泳圈或皮球;六一儿童节,乐乐妈妈特地拿来一只蛋糕,让大家分享节日的快乐。

对孩子的养育,可以说每个父母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父母就为了这个柔嫩的小生命而紧紧围绕在他左右。给孩子吃最高级的奶米粉,给孩子穿名牌衣,给孩子买高档玩具……父母所做的这些,无非是想让孩子活得开心,活得快乐。但是如果有一天,父母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非常自私,发现孩子不愿意把好吃的和大家分享;为了好看的少儿节目把别人都支出房间;爷爷奶奶腿脚不便还硬要背、硬要驮;家中来了客人却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图书、食品都藏了起来……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懂得分享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也是合作的起点。懂得分享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接纳,而信任和接纳会成为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也会为彼此问良好的合作培育肥沃的土壤。俗话说,一份快乐通过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这也是因为分享会让我们的沟通和合作少了很多阻力。

教育孩子懂得分享,这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这会让他与人的沟通和合作更加顺畅,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

专家给父母的话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促使孩子们形成自私、不愿与他人分享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致命的伤害。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因为,有分享才会有信任和交流,才会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