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27

第27章 苟日新,日日新(3)

现如今有很多孩子缺少独立思考能力,遇事只会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曾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什么都不缺,就是一遇到事就没主意。我们家孩子下学期就要分文理科,到现在都没想好到底是学文还是学理,结果还是我和他爸替他做决定了。”连自己该报文科还是理科这样的事情都不能独立思考,还能期待孩子在其他事情上能够开动自己的大脑有所创新吗?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再问学生是什么。小学生的答案非常丰富,说的五花八门,什么零、圆圈、苹果、太阳、月亮、气球、车轮、铁环、月饼等一通乱说;而初中生则除了说是“零”、“圆”之外,还有说“球”的;等到被调查者变为高中生时,学生们除了说是“零”、“圆”之外,就没有其他答案了。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越多,创造性和想象力却越来越贫乏了呢?这种随着知识增多,独立思考能力反而下降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在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的溺爱和干涉是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原因。

1.溺爱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事务都包办代替,对孩子过于溺爱,结果造成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不仅束缚了孩子个性和开拓精神的发展,甚至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

2.过度干涉

有的家长作风很****,常常用“棍棒”教育孩子,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画出死框框,务必使孩子言行符合其意愿。

孩子稍有差错,就唠唠叨叨,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缩手缩脚,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孩子自然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论是溺爱还是干涉,都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溺爱和过度干涉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可能蜕变成一部“考试机器”——麻木、顺从。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还何谈独立思考能力呢?

很多父母都说,教会孩子进行独立思考是件艰难的事情。其实问题不在孩子那里,而在父母身上。当父母“异常热心地为孩子安排了每一件事情”,或者对孩子的言行进行严格限制,那孩子自然会在父母的溺爱和干涉下疏于思考,而孩子的创新能力也会被慢慢地扼杀掉。

所以,父母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这里有几个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父母可以参考:

1.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还不能照顾自己就把他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想让孩子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其实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并为了孩子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氛围。

2.让孩子学会思考

家长平时与孩子交谈时要常用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从而给孩子留下自己思考的余地。家长还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孩子解答,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3.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家长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方思考、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由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俗话说,有思考才有灵魂。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随波逐流,这就需要父母采取适当措施教会孩子独立思考。

专家给父母的话

独立思考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这样世界才丰富多彩。假设人们都不去思考,每个人都只会不断重复别人,那所有人都会像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一样,变得毫无差别。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不成为别人的复制品,父母就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力。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想象力。时下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总是“异想天开”,经常出于保护孩子而加以反对,实际上这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父母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有时候这种“异想天开”

是孩子对自我挑战的一种渴望。因为孩子的这种想法可能会被别人嘲笑,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包容孩子的“异想天开”,多给予孩子真心的鼓励。

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正播出一个地板广告,其中有一句广告词:“好地板自己会说话。”

后来一天中午,茜茜一家正吃午饭,电视上又播这个广告。妈妈就顺嘴说:“茜茜,地板怎么会说话呢?”

茜茜瞅着广告,说:“假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块地板,也许它们自己也会有家庭,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呢?”

妈妈接着说:“肯定是呀。有的木头本身就是药材,这药材就是树家族中的医生。人们有了病都会去找它看。”

茜茜听了妈妈的话,有了更多的想法,叽叽喳喳地就说开了:“有的树是歌唱家,小鸟的叫声就是它练习唱歌呢。有的树还特别有学问,人们叫它博士。”

妈妈赶紧点头称是,并说:“这些树都有自己的名字,你叫它们什么呀?”

茜茜想了一会儿说:“有两块地板,一块来自智慧树,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人们叫她艾丽丝,小学生的作业她都会做,每次都能考一百分。她的哥哥,另一块地板,是用药树做成的,叫凡卡。他能治很多人类治不了的病。”

妈妈听茜茜这么说,也插嘴替这两兄妹想象情节,说它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妹妹还扎着一对羊角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像生活中真有这样一对兄妹一样。

几天过去了,茜茜兴冲冲地从自己的屋里拿出一沓稿子,说童话写出来了,题目就是《神奇的地板》,并念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后,先是夸女儿写得好,肯定女儿的成绩,然后指出不足,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女儿听了妈妈的意见之后,又改了很多遍,直到自己感到满意,才让妈妈打印出来,寄给了《中外童话故事》杂志,并很快在该刊发表。

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父母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就能做出很大的创新。想象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拿孩子阅读图画书来说,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的过程。通过想象,孩子可以把书中的画在心里转化成为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生动地再现故事场景,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还丰富了孩子的审美体验。可以说,想象力是孩子创新的源泉,呵护孩子的想象力是父母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文学才华出众,她们的作品内涵丰富,而这得益于父亲从小对她们想象力的培育。她们的父亲是才智卓越、文学修养深厚的人,受他的影响,孩子们也喜欢阅读。但是由于家境贫困,她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买书籍。于是,他就带领孩子们编故事,而且他对于女儿们不经意间编织的故事给予了肯定。就这样,她们越来越喜欢运用幻想来编故事。

从1825年直到后来的5年多时间里,勃朗特一家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持久的运用想象力的游戏。在他们丰富的想象中,安格里亚王国诞生了,为了让这个王国有声有色,她们又共同精心设计了王国的战争、政治、贵族社会以及他们的世仇和爱情。这些作为文学作品是不值一提的,但它却成了勃朗特家才女们练笔的园地,为她们三姐妹后来成为职业作家铺平了道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开掘其创造力,对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助孩子从书本、音乐以及其他所有的艺术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一般说来,想象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角色转换,二是时空变换,三是发散联想。而研究表明,在孩子们的梦境中,这三样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