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04

第4章 告诉孩子“你最棒”(3)

3.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要依据孩子自身的标准。例如,虽然乐乐当时的曲目弹得不够流畅,但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如果乐乐的妈妈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要求孩子,就必然导致指责多于表扬,并最终导致孩子的退缩甚至放弃。只有每次给予孩子的任务是孩子有所准备的,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成就感带给孩子的快乐是任何其他的快乐所难以比拟的,也是任何痛苦都掩盖不了的。

专家给父母的话

每个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父母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的表现创造机会,为孩子的进步传递一份赞许,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就会激发他更强的自信心,孩子也会在自信心的鼓励下健康成长。

在逆境中磨炼孩子的自信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积极向上,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根本经受不了任何挫折和逆境的历练,他们就像养在温室的花朵一样,不能承受任何风吹雨打。父母的教育愿望与孩子现实状况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家长在生活中常常对孩子过于保护,不让孩子经受任何磨炼,尤其当孩子处于逆境的时候,父母总是极力避免孩子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使孩子在以后遇到逆境和挫折的时候不敢自己面对,这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点好处也没有。相反,那些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不幸,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心,在逆境中保持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够战胜困境,笑到最后。

与他的名字不一样,杨光从小就没有多少机会见到阳光。8个月时,因为一场疾病,他双目失明。然而,从小失明的杨光并没有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看不见东西的他反倒是对声音有着特殊的敏感。从两岁起,杨光的父母就发现他很有乐感。那时候电视里正每天播放连续剧《霍元甲》。该剧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杨光听电视里唱过两遍之后就会自己唱了,还是纯粤语的。于是每天晚上他就给家人演唱这首歌。

8岁那年,杨光的爸爸给他买了架电子琴,他就整天在家自弹自唱。

一个盲人,看不到乐谱,甚至看不到琴键,怎么弹琴呢?其实,杨光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记歌曲的旋律,只要听过一首曲子,他立刻就能弹出来,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由此,杨光觉得自己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他相信只要勤加练习,自己将来一定能够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于是他要求父母给自己请老师来辅导,从电子琴到钢琴,15岁那年他又开始学习声乐,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之下,杨光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8年,杨光考入北京一家残疾人艺术团,但他很快发现那里的生活不适合自己,于是辞职开始了“北漂”生活。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特别艰难,他每天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有时甚至困窘到一天只吃一顿饭。为了生计,他卖过手机,去文化公司做过策划。虽然生活艰苦,但杨光始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会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来。

果然,机会真的眷顾了杨光。2007年他参加央视《星光大道》,从周赛到月赛,再到年度总决赛,一路过关斩将,笑到了最后。2008年,杨光参加春晚演出,并从此一炮走红。

谁都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但只有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的人才能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特别是作为孩子,他们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当孩子遭遇挫折,或者身处逆境中的时候,正是锻炼孩子自信心的大好时机,父母千万不要错过这种机会。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孩子过分爱护,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逆境和挫折的磨炼,孩子强大的自信心是不会真正建立起来的。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敲打,再好的铁匠也打不出好刀来;没有经过含辛茹苦的磨炼,再大的海贝也产不出珍珠来。事实证明,不经逆境磨炼的孩子,其自信心也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考验。

人生因自信而美丽,生活因自信而精彩。自信的孩子敢于尝试新的领域,他们能够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孩子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在充满自信的孩子眼里,逆境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来。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虽身处逆境,但总是充满自信,自强不息不言放弃,最终获得成功。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患有口吃,语音微弱,平常说话时经常受到别人嘲笑,但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口吃,他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年因猩红热而失去了听力和视力,但她从来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她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成为一代美国人的模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脸麻子的后遗症,后来又被高烧弄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斗志昂扬十余年,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了基础……身处逆境须自信,自强不息不言弃。当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如果家长不能够利用逆境锻炼孩子的自信,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缺少自信而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如今很多人稍微受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想不开,畏缩不前,自暴自弃,有的人甚至去自杀。这些人正是小时候缺少了自信心的培养和锻炼。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即使到了绝境,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有希望,就能够战胜困境。如此,孩子才能够克服困难,经受逆境的考验,在逆境中培养起坚定的信心。

所以说,接受“逆境锻炼”也应该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关于父母如何教会孩子上好这门“必修课”,有以下方法:

1.让孩子及早自立

父母可以利用现实生活,通过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来增强孩子对逆境的承受能力。教育专家认为,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就必须要求他们晚上独立睡眠,要求他们自己吃饭、如厕、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同时,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养态度也应一致,每天进行反复练习,反复提示,严格要求。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成熟起来。

2.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

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身处逆境,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

所以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以培养孩子抵抗困境的能力。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物品。还可以带孩子登山、野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捡柴火、备食材、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逆境锻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逆境锻炼”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逆境锻炼”,孩子的自信心一定会在逆境的磨炼中逐渐得到增强。

专家给父母的话

人们常说“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利用逆境锻炼孩子的自信心,让逆境成为磨砺孩子自信之锋的磨刀石。因为只有在逆境中培养出的自信,才能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变得更加坚强。

让孩子在乐观的心态下充满自信事物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乐观的孩子往往能够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困境中找到自信,而悲观的孩子常常只会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面对困难唉声叹气,眼看着机会从自己面前溜走。明智的父母会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中找到自己的信心。

古时候,有个秀才想考状元,他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上。他的邻居都嘲笑他,认为他根本不是那块料,纷纷劝他不要再参加科举考试了,干脆在家种种地,照管好自己的庄稼就行了。但是他却并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他决定下次还去考。

这一年,又到了科举考试的时间,进京赶考临出发前,秀才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临考之际做此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去找村东头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这次科考你肯定没戏!”秀才一听,心里琢磨着,虽说平时非常自信,但是自己大半生的时间都花在了科举考试上,竟然没有一次成功,自己的实力确实有一定问题。

于是秀才边想着算命先生说的话,边灰头土脸地往家里走。半路上,秀才碰上了一个朋友。朋友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就问他何以如此。他就把算命先生的话说给朋友听了。朋友一听,笑着说:“唉,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能考中。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双保险吗?你这次一定可以高中状元的!”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想想自己大半生都参加科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轻车熟路,难道没有高中的可能吗?于是,秀才立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进京赶考去了。结果,秀才还真中了个状元。

悲观情绪会使人丧失自信,而乐观情绪却能增强人的自信,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秀才一样,算命先生悲观的话语打击了他的自信,而朋友乐观的语言却感染了他、让他充满自信从而考中了状元。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灌输积极乐观的思想,这样孩子才能在困境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满怀自信地走向成功。只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才能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才能客观、正确地去生活、去做事、去学习。拥有乐观情绪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客观、正确地去面对。好的心态带来好的方法,带来理智和自信,只有乐观、自信的孩子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可能获得幸福灿烂的人生。子女得到这个厚赐,他们将一生受用不尽。

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孩子不仅较为健康,而且将来在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父母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乐观和自信。相反,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酿成悲剧。父母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这样的孩子谈何乐观?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

拥有广泛的爱好,孩子就会长久保持快乐的感觉。如果孩子的爱好比较单一,比如孩子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别的什么都不喜欢,一离开电脑孩子必然会郁郁寡欢。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比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

4.教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快乐一辈子,乐观的人都是在战胜困境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乐观的情绪的。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5.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在孩子的人生路上总有一些时候,他们会看不清前面的路,看不见未来的希望。但是没有什么难关是闯不过去的。父母要教会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孩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充满自信地过完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