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纠结 不抱怨 不生气
16500300000037

第37章 不抱怨家庭,怀一颗感恩的心(2)

念亲,就是不管在哪里都想着父母。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社会,子女不必守在父母身边,但出门应该告知父母,在外应该不断有书信问候、报平安,以免父母担忧挂念。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祀,祭之以礼。”这就是说,父母生前,我们要尊敬他们,奉养他们。父母死后,我们要真心地悼念他们、怀念他们。

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不仅要尊敬他们,还要爱和关心他们。这不仅仅是一种孝道,而且是一种美好的意愿,就是要达到和父母内心世界的沟通和理解。只有消除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创造和睦、美满、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

3.百善孝为先

人类社会是代代延续相传的。后人的活动,都与前人相承相关。没有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抚养教育,人类社会的延续就会中断;没有前代人的努力奋斗,就没有后代人的幸福。养亲必孝,既是对父母亲养育之恩的报偿,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对前人劳动的尊重。

前人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所以,做人就要踏踏实实地像人那样生活,就要遵守各种现实关系对人的限定。比如,天地给人以生命,父母养育了我们,圣贤为我们提供了安宁和智慧,亲朋好友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礼、法、道德使我们摆脱动物的蒙昧状态而成为懂得礼义廉耻的文明人。这些因素使我们成为人,我们作为人就必须接受这些因素的制约。

有一部电影,片名叫“角色”,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女孩的奋斗历程。

这个女孩那原为女仆的母亲靠给别人家洗衣服养活她。她则靠着前一位房客所留下来的百科全书度过自己的童年时期。这套缺页、又只到T的百科全书,是她百看不厌的童伴,也成为她日后做事的高参。

这个小女孩后来当上了副市长,她遇到许多好心人。她有一位在人前贬抑她、在人后却称赞她的恩师,有一位看似冷酷沉默的妈妈,有一位为了不耽误她发展事业的爱人。这些人都在逼迫她走上成功之路,令她没有退路,只有成功。

不知是谁说过:“恩情,不一定会用世俗恩情的形式呈现在你我面前,它有时会变换不同的容颜来帮助你。不要用绝裂的行为对待所有的关系,因为有时是你错解了它;不要让遗憾发生,用感恩的心情看待世界,可防止一切不幸发生。”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的最基础情感是孝敬父母双亲。一个人对父母无情,对何人何物还复有情?“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孝既然是情感,就要有发自内心的深爱。

有一位老母亲,因为年纪衰老而逐渐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她的儿子千方百计想遗弃她,于是狠心地背着她往深山里走。途中,这个儿子一路上都听到老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他心想:“一定是老母亲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识路下山,因此在沿路做上记号。”他不以为意地继续往深山里面走,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之后,他放下背上的老母亲,毫无感情地对她说:“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这时候,他母亲慈祥地说着:“上山的时候,沿途都有折断树枝的记号,你只要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安然回家了。”这位老母亲并不在意儿子的大逆不道,反而沿途帮他做了记号,以使他在返家的路途中不会迷路,这种无比慈祥的伟大胸襟,终于唤醒了她儿子的良知,赶紧向母亲赔罪,又将她背回家,从此对母亲百依百顺,善尽人子孝养之道。

此外,有一个男孩,在他20岁时,父母亲相继去世了,只剩下一个妹妹与他相依为命,为了赚钱养家,他按照报纸的招聘广告去寻找工作,面试时,老板问他一个不同寻常的问题:“你有什么宗教信仰?”这个男孩回答:“没有。不过,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可是已经过世的双亲却一直活在我的心中,只要一想到他们,我就不会做出坏事了。因为我告诉我自二,绝不做出让父母亲伤心的事情,我一直秉持这个原则生活着。”老板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终于录用他为公司的员工。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我育我,不辞劳苦。”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社会福利和服务机构日趋健全和完善,其结果从好的方面看,意味着现代人可以从家庭和亲友之外获得更多的帮助;但从坏的方面说,这样一来同时也减轻了人际情感交流的重要意义,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孝情的威胁。一个从服务上乘的全托幼儿园里长大的孩子,能指望他对父母产生挚深的感情吗?当老年人住进舒适的养老院之后,子女还会有尽孝的机会和习惯吗?

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分解,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然后是父母双亲,接着就是夫妻之间,最后轮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于是现代社会一方面汽车成群,高楼林立,另一方面则是人为造成的鳏寡孤独如雨后春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重新呼唤渐渐被人遗忘的家庭亲情,其重要性大抵不次于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孝是中华传统伦理的基础,因了这份情感,炎黄子孙的人生所以充实、幸福。

4.孝心需要行动

父母,一个多么熟悉而神圣的字眼。

当我们啼哭着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父母慈爱的笑脸。从那时起,父母便用他们全部的心血哺育着我们茁壮成长。

现在,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当我们迈开大步,在宽阔而平坦的操场上奔跑时,当我们挥动画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时……我们可曾想到,自己能有今天,是父母春去秋来,经过儿千个日日夜夜,含辛茹苦拉扯大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恩深似海,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我们为父母尽一份孝心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历来提倡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便是个很好的典范。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他的母亲患了重病,三年卧床不起。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才给母亲喝。刘恒孝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为证: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除此之外,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孝敬父母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1919年,******同志的母亲患腮腺炎。当时,******同志在长沙任教,得知消息,急忙赶回韶山把母亲接到省城治疗,可是,由于并发了其它病症,还是谢世了,享年53岁。******同志万分悲痛,跪在灵前,以泪和墨,含悲挥毫,写下了《祭母文》和挽联。1959年,他已经66岁了。

这年6月,他回到离别32年的家乡,进行考察,特意看望了父母的坟墓,把一束翠绿的松枝恭敬地献在父母的坟前,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回到住所,他感慨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的是父母,总是要记住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在《爱父母》一文中说:“侍奉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人类的美德,是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的美德。”朱德同志的文章《母亲的回忆》也寄托了对生他养他的母亲的无限怀念。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母亲,她有七个女儿。有一次,母亲因事到一位远方亲戚家住了一个星期才回来。当母亲走进家门,女儿们十分亲热地围了上来。

大女儿说:“我思念您,就像种子盼望阳光一样。”

二女儿接着说:“我等您,就像干旱的土地盼望甘霖一样。”

老三说:“我想您都想得哭了,就像幼小的雏鹰想念老鹰一样。”

“没有您我感到非常痛苦,就像蜜蜂没有花儿一样。”四女儿抢着说道。

老五低声说:“我梦见了您,就像玫瑰花梦见露珠一样。”

“我望眼欲穿地张望您,就像樱桃园张望夜莺一般。”六女儿说道。

只有小女儿什么也没说,她为母亲脱下靴子,并为她端来一盆洗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