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6501700000034

第34章 放开手,让孩子学会交往(3)

张兰并没有对女儿说一些什么比较蛮横的话,只是表明了自己对这样的状况感到很不舒服,紧接着并问双儿对朋友的举动有何看法。其实双儿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态度显得太专横,因此在一直强调双儿的朋友并不是个坏人,只是可能她接触的环境太过于复杂,有点太不利于双儿的健康发展。听完妈妈的话,双儿沉默着不说话,但从她的肢体语言里,妈妈还是看得出双儿已经明白了妈妈的意思。”而且张兰也并未硬性阻止双儿和这个朋友的交往,但在这次谈话之后,女儿和那个朋友的关系果然就慢慢疏远了。

【妈妈这样做】

有些妈妈虽然允许孩子交朋友,但是规矩很多,而且总是存在过分干涉的问题。孩子有了新朋友,就横竖打听,稍不称心,就不准孩子跟人家来往。但是妈妈都忽略了一点,孩子选择朋友,当然是依自己的标准和喜好,妈妈怎么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呢?还有的妈妈限制不了孩子,就给他们脸色看。当孩子带着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就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当着别人的面,朝孩子发火,说些不中听的话。这么做不仅会使孩子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而且也从另一方面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会让他自己觉得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话孩子在伙伴面前是会很没面子的。聪明的妈妈,不是不许孩子交朋友,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交朋友。如果你担心孩子交朋友受到不良影响,事先可以提醒孩子,在外面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妈妈只做善意的提醒和建议,而不加以干涉。

(1)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小伙伴玩耍。

孩子并不会自然而然就能交到朋友的,再说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里以后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小伙伴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妈妈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例如多和邻居打交道,多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耍,多带孩子去家里附近的公园玩耍,多和亲戚中有同龄小孩的家庭交往等等。让孩子在妈妈创造的社交环境中得到锻炼,交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2)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妈妈一般都希望孩子交上品学兼优的朋友,但事实上孩子并不懂分辨。妈妈不应该强行让孩子断绝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交往,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友谊要得,哪种友谊不值得。比如孩子有个朋友喜欢和人争辨,生活习惯也不好,到家里玩不经允许就到厨房里拿东西吃,还到处乱翻东西。妈妈可以向孩子提出来自己的见解,但决不强求孩子停止和这位朋友来往。很快在接触中孩子会亲身感到这位朋友蛮横、粗俗,就不再愿意来往了。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这些朋友采取硬性攻击的话,结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3)尊重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社会需求也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天生的性格有关。交朋友不重数量,质量才是最关键的。适合孩子的朋友,哪怕他只想要一个,也是足够的。所以妈妈不要强迫孩子和不喜欢的小伙伴玩,但可以教育孩子多观察一些别的伙伴的优点,让他学会欣赏他人。

(4)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不会游泳,就不会被邀去游泳;如果不会跳舞,就不会被邀去参加舞会。如果孩子有一些特长,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并为他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妈妈如果觉得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让孩子在每个假期去学一些他自己喜欢而且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增加了在参加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建立朋友之间友谊的机会。

另外,妈妈要明白孩子的社交生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就尽管大胆地放开你的双手吧!孩子会在你的帮助下,从一个个朋友身上汲取友爱的营养,并从错误中学会如何选择真正的朋友,信心十足地把持好自己今后的社交生活。

4.改变孩子不合群的尴尬境地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留心一些,就不难发现,身边总会有和小朋友们玩不到一起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病,但却妨碍他们去适应环境和学习新知识。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妈妈封闭式的教育所致。妈妈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一个合群的孩子必然是快乐的,也是能够健康成长的。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无法和别的小朋友合群,那么也会影响他的情感智商。最终,他不是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就是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30多万儿童患有孤独症或性情孤僻,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担忧。所以,父母应学会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

【案例回放】

案例一

小静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平时在家倒是很活泼开朗,爱笑爱逗的很是可爱。可是只要出了家门,有时候叫她和邻居阿姨打个招呼都不好意思,而且她特别不喜欢出门。尤其是在学校,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静每天上学从来不迟到,也没有早退过,成绩也很优异。可是,她在学校里,总是很少和其他同学一块玩,常常独自坐在一边,看着其他同学在操场上跳皮筋、玩游戏,很少参与其中。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小比赛、活动,她也从不报名参加,好像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老师好几次给她父母打电话,问他们小静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

星期天,妈妈带小静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当初是她要求去学的,她说喜欢学英语。可是,在课堂上,她却不够积极,虽然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举手之类仍是不积极主动。老师也不提问她,只是在全体接龙回答的时候才有机会发言。发言的时候也不自然,声音也放不开似的。下课的时候,妈妈向老师提了意见,希望孩子们机会均等,不要只是给胆大的孩子机会很多,表现差的机会就很少,学习不只是为了几个单词去的,也是希望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可是老师说,不是没有给小静机会,只是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却总是沉默。

案例二

姗姗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特别喜欢和别人交朋友。不管妈妈把她带到哪儿,她都能很快地找到新的朋友,并且很快地和新朋友相处得很融洽。这让她的妈妈很欣慰。

这天,妈妈领姗姗到体育场去玩,她很快就发现旁边也有一个女孩在与妈妈玩耍,她马上跟那个孩子打了个招呼,那个小孩子非常羞怯,躲在了妈妈背后。姗姗跟那个女孩说:“你知道吗?我昨天来这里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星星,你想看吗?”

那个女孩子非常好奇,就探出了小脑袋,可是她仍然不敢和姗姗接近,那位妈妈也充满怀疑地看着姗姗。姗姗又发出了邀请,那个小女孩还是不敢出来,她的妈妈鼓励她与姗姗玩。可是,她却死死抓住妈妈的裤子不松手。

姗姗一见如此,就找别的孩子了。不一会儿,她就和几个孩子玩在了一起,就好像她们是老朋友了。临走时,姗姗还留下她们的姓名、学校和联系地址。看到姗姗和她的新朋友们玩得很开心,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妈妈这样做】

合群的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她不会封闭自己,并善解人意,能够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人。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的羞怯心理,这就要求妈妈必须有耐心,让孩子慢慢地改变。充满爱心的妈妈可以参照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走向合群。具体可以这样做:

(1)妈妈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同时,当孩子从学校里或其他场所受到伤害时,妈妈应该是她的第一个疗伤医生,在第一时间内把孩子从困境中拉出来,以免孩子越走越远。

(2)妈妈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有些孩子只是比较含蓄内敛,但经过妈妈在别人面前不断重复“这孩子太害羞”的暗示后,再加上亲戚朋友的不断议论,孩子就真的变得害羞起来。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言行上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3)妈妈要多关怀、鼓励孩子。

当孩子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妈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使孩子的表现欲付诸行动,妈妈也要表示赞赏、支持然后给予解释,绝不能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会瞎胡闹”之类的话语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4)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伴交往。

著名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提出的教育原则是:妈妈不要太亲近儿童,儿童应该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儿童总是与妈妈在一起,就会产生依赖式的自卑心理,将来步入社会就会感到很难适应。

妈妈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得到社会生活的训练,培养社交能力。

这样一来,孩子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将会妈妈从羞怯中走出来,接触到小伙伴的快乐世界。妈妈也就不用担心孩子的“不合群”问题了。

5.让孩子尝到分享的甜蜜:“婷婷,你应该跟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

假若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虽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因此,妈妈有必要让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对于她的人格成长非常关键。现在,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和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辈、亲友等照顾、抚爱的集中对象。因此,“分享”对于她们来说比较困难,孩子不懂得分享的现象非常普通。

分享是什么?分享就意味着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慷慨地分给别人,让别人分享。分享是与独占和争抢行为相对立的,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东西的分享,还包括对思想、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分享对于一个人与社会的融合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影响着人们能否被社会接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社会中生存。

当人们主动与别人分享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东西时,当人们提出对双方同样有利的建议并付诸行动时,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与人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于独自享受,只为自己谋利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的。生活需要快乐,快乐就要分享。分享要成为一种做人的习惯,那样,生活会更加美好!现在,许多妈妈习惯于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心中没有他人。他们不会关心妈妈,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懂得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