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玉良言:影响人类生活的21条黄金法则
16513100000022

第22章 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2)

仅仅是高出那么一点点,就能将名列第二的乔戈里峰给“吃”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那些影响力大一点的媒体,把广告“吃”了几亿、几十个亿,而那些没什么影响力的媒体,连几十万也没“吃”着。

赢家通吃的另外一种阐释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韦尔奇任通用电气总裁不久就提出了著名的“No.1orNo.2”战略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位居第一或第二的企业才有实力避开残酷的竞争,赢得巨额利润。

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提问,谁是篮球王国的No.1,大家都会说是乔丹。但是却很少有人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能力上第一比第十能强过几t一倍吗?不是,乔丹的才华并没有比其他优秀球员强几十倍,但是他的收入却是其他优秀球员的几十倍。

在一个著名商业咨询机构担任顾问的教授,其职位比另一位同事高了两级,但是他得到的报酬却是他的10倍。“难道我真的比他能干10倍吗,当然不是。这就是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他坦言道。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赢家通吃这一现象呢?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它并不遵从公平原则。一个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仅停留在对外界的抱怨上,而是应该直面赢家通吃的现实,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赢家通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成为竞争规则的制订者。这在国际间的竞争中尤其明显,一个最好的例子是联合国里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这同样也体现在企业的竞争中。

企业产品的规格定位就常体现出马太效应的作用。在录影机的市场争夺战中,日本新力的Betamam规格比松下的VHS规格先推出市场;在产品的技术与价格上,Betamam比VHS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市场占有率上,Betamam原本高于VHS}但是,在松下公司的强力进攻下,Betamam却被VHS全面击溃。现在,大概只有在新力公司自己的档案馆才看得到Betamam的录影机。

19世纪末期,美国正处于电力产业发展初期,供电系统大多是独立式的,工厂、医院、住宅等都拥有各自的发电设备,自行生产所需用电,本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当时电力产业界领域的运作下,集中式配电系统取得最后胜和上目前,虽然仍有不少工厂、医院拥有自己的发电机,但却都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所设立的。

电子信息业因为行业较新,许多产品规格尚未标准化。谁能建立标准规格或者跟对了赢家的规格,谁就是马太效应的获利者。因此,厂商之间的竞争,有很大部分是“规格之战”。美国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使得微软在个人电脑软件的应用程式与规格上,占有独享的优势,导致其他的软件公司都不得不跟随其后,就是马太效应的最好说明。微软与网景在互联网浏览器上的殊死战,也是因为马太效应会使得输赢结果影响太大,而不得不全力以赴。

造成企业竞争中马太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边际成本递减、报酬递增现象。经济理论认为产品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递减,因此,就出现报酬递增现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规模出效益”。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许多科技产品的使用者越多,就越能增加该产品的价值。第二个原因则是锁定现象。使用产品的人有一定的习惯,使用该产品的人越多,越难改变单一使用人的习惯。

资源:马太效应的奥秘

在前面对马太效应的分析和解释中,你也许注意到了一个概念:资源。这是马太效应的核心奥秘,或者说,是推动马太效应的内驱动力。

资源是什么?可以解释为做某事所必须依靠的某些条件。它就像你所拥有的财产,你可以用它做事,也可以用它交换其他资源。

其实,马太效应中所谓“强”与“弱”;就是指其可掌握和使用的资源及其多与寡。

大部分资源表现为物质,如金钱、设备以及你所拥有的任何看得见的财产;有些资源是非物质的,如创意、理念、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素质;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如人际关系、某种资格或特殊的机遇。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你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赢家”。其原因是:

更多的资源首先表现为更强的能力。正如一个本钱越多的人赢的钱也就越多,即使利润率相同,一个本钱超过对手10倍的人,利润额也高10倍。况且,占有更多资源者往往利润率更高,他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降低成本,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更多资源也意味着优势地位。在与合作者谈判时,一个资金雄厚、渠道畅达的经销商就可以凭借实力压低进价,以更低的价格达成生意,这无疑又会增加他在竞争中的优势。

资源丰富同时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潜力。微软公司每年花费30亿美元用于软件方面的研发,这使它可以招揽更出色的人才,开发性能更优秀的产品,这是它的对手无力做到的。

资源丰富的优势还体现在拥有更高的社会美誉度上面。这一方面是因为更多的资源可以使它做得到,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都是趋向“锦上添花”的,在你没有成功时,没有人愿意了解你、宣传你;一旦你成功,所有人又都会蜂拥而至。而且,正如有关“可口可乐”和“万宝路”的例子说明的那样,资源丰富者可以通过广告等工具构造自身的神话,甚至左右社会舆论。

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经济社会中,萧条期是不可避免的。当整个大环境不景气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而大公司却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可以通过紧缩开支、裁员等措施熬过“严冬”。这种萧条期对于大公司而言甚至可能是好事,可以帮助它整肃市场,淘汰潜在竞争者。

个人也是如此。当整个环境不景气,公司纷纷裁员时,能力一般的人受威胁最大,而技能超群者则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裁掉或因公司倒闭而失业,找到新饭碗也比普通人容易得多。

资源丰富者对每个人都更有吸引力。正如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对于公司而言,它的员工忠诚度更高,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强;它的客户和合作者对它也有更高的认同。这种巨大的引力通过社会舆论的辐射作用,使之在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你的“雪球核心”

如果你要滚一个大雪球,必须先团一个小雪球作为基础和核心。同样,在利用马太效应滚你的“成功雪球”之前,你也必须有这样一个“核心”。那么,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可能你想到的是钱,如果你手握金山银山,这样想是可以的,如果你不是,那么你在没开始之前就已经失败了。如果你信奉马太效应,就该知道小钱很容易被大钱吃掉。凭着你那一点钱去竞争,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你必须另有依靠才行。

如果你感到绝望,以为马太效应并不站在你这一边,那你还没真正领会马太效应的精神,“钱生钱”只是它的表现,不是它的实质,它的真正内涵是:具有某种好东西,就能为你换来更多。

有一个人曾向美国励志大师皮尔抱怨:“我很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可我没有钱。”

皮尔回答道:“我不认为空空的钱包会阻止你做任何事……只有空空的脑袋会。”

这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没有钱,那么你就必须有一个充实的头脑,充实的心灵,以此作为你的“雪球内核”。

一个坚实的“雪球核心”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欲望、热情、坚持、信誉、鉴别力和善于合作。

下面我们将对这个核心的种种“成分”做一点分析,希望这对你有益,你会看到,很多现在已经“站在云端”、令我们须仰视才见的人,是如何到达那个地方的。如果他们行,你为什么不行?

领先一步,步步为“赢”

毫无疑问,谁都想进入向上电梯的良性循环,成为马太效应的受益者;而反感和恐惧坐上向下电梯的恶性循环,成为马太效应的受害者。但仅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成千上万的人和你一样渴望着成功和富有,在心理的起跑线上你和他们是别无二致的。

那么,人们又该如何成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的那一部分人呢?

其实,经商的要诀、经验多如牛毛,你不可能都记在心中。你只要记住“领先”这个要诀就行了。“领先一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但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可以“见微知著”,从许多小事看到商业机会。如果能率先抓住一个机会,便会从中受益无穷,哪怕是抢先半步,也会步步领先。

日本索尼公司的秘诀就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当然这也是所有马太效应受益者的秘诀。“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索尼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上到下,大家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这样的氛围是索尼今天成功的动力,而目标和梦想的实现来自于“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竞争战略。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想要一直立于时代潮头,只有不断努力。索尼公司生产工人一增再增,效益扶摇直上,但它并不满足这种生产、产值、利润同步增长的喜人形势。索尼的董事长说:“一步领先不等于步步领先,今天的好势头不能保证明天不被挤出市场。企业家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超前意识,做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抓住了商机,也就让您拥有了成功的开始。”

“永远领先半步”是美国甲骨文软件公司为提升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恪守的经营理念。甲骨文公司的总裁说:“之所以提出‘永远领先半步’而不是一步、两步、三步,是因为只有稍稍领先,才能步步领先,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是不能够太超前,如果太超前,市场的消费点还没有形成,那样就不能达到引导市场的目的”甲骨文公司的这种经营理念包括市场敏感度领先、销售策略领先、服务超前、规模超前等。

甲骨文公司开拓新市场时总是领先市场、领先竞争对手半步,而这半步就是经济学家和经济评论家常说的领先市场,引导消费。甲骨文公司的一位高层员工向媒体透露:“别人的软件还没有上市计划,甚至还正在开发的时候,我们的软件就已经上市了,但是我们通常只比别人提前1个月的时间。”

也许谁都知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道理,但对所有商人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走这“领先的第一步”?

中国香港富豪吴兆声先生,20世纪50年代只是香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有一次,他看了一部表现非洲生活的电影,发现非洲人非常爱戴首饰,便萌发了做首饰生意的念头。筹借了几千元,他就独自闯人非洲,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生意已经做到了令人眼红的地步,许多香港商人纷纷占领非洲抢做首饰生意。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吴兆声并不留恋自己独创的基业,拱手相让,从首饰生意中走出来,另辟财径。

由于商业活动中以稀为奇、以少为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所以,要想超出众人,领先半步,就必须有“绝招”,那就是在稀奇、独特上下功夫、打主意,见人所未见、为人所未为,才能出奇制胜,步步为“赢”。

要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

在企业策略的运用上,马太效应告诉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要“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

举例来说,假定一家企业有好几个事业部,许多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常常采取“抑强扶弱”的策略,挪用绩效良好事业部门的一些资源,补贴绩效不好的事业部门。但根据马太效应,企业应该删减那些绩效不良、没有前途的事业部门的资源,对于那些绩效良好,或有广阔前景的事业,则应该给予更多的资源。如此一来,企业可以更强化其本来的优势,而整体的绩效将会更好。换句话说,企业决策层应该把握“抑弱扶强”的原则。马太效应告诉企业,要在每一个绩效点都兢兢业业,不可有丝毫疏忽懈怠。因为,企业若是一不小心,某一事业被其他的企业超前,就很可能发生“赢者全赢,输者全输”的现象,而全盘失去该事业的根基。

这里有个问题:依照马太效应,一个在某一领域落后的企业,就很难在这个领域中超过领先的企业,难道输家就永无翻身的机运了吗?的确,正因为输家翻身不易,所以“改变竞争者的游戏规则或游戏场所”是企业反败为胜的最重要的策略。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只有市场占有率排一二位的少数企业在主宰天下,而排名在后的中小公司很难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以美国汽车市场为例,通用和福特双雄并立,有比较稳定的业绩和利润保证,不必过于为生死担心,而排名第三的克莱斯勒就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虽然艾科卡曾一度给这个公司带来辉煌,但终究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几经沉浮之后,终于被奔驰收购。

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停留在及格线上,同样,也没有一家企业能长期做到这一点,对于追逐者来说,希望存在于:

1.对手犯错误。排名在先的大公司因重大决策失误而从宝座上跌落,这种事任何时代都可能发生,问题是,也许弱小者熬不到强大者犯错那一天。

2.时局的变化。正如巨大的恐龙在天灾中灭绝,而弱小的哺乳类却逃过了劫难一样,时局的巨变往往是打破“强者恒强”规则的最佳机会。

3.技术的革命。想想看,30年前微软公司还不存在,而今天它已经成了主宰未来的几股重要力量之一。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事只有在《天方夜谭》里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