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玉良言:影响人类生活的21条黄金法则
16513100000027

第27章 蚂蚁学说——勤,乱了手脚;懒,得以思考(1)

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遭遇危机,懒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

懒蚂蚁的故事

早在恐龙时代就有了的蚂蚁,在当今无数个物种都已消失得杳无踪影时,蚂蚁却依然兴旺地进行着生命的演进与繁衍。生物科学家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人十分惊讶:这就是蚂蚁王国中竟然存在着“懒蚂蚁”!

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蚁群数量有多少,在辛勤忙碌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懒蚂蚁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四处闲逛。难道蚂蚁中也存在着“剥削阶级”?也存在着“剩余价值”?科学家于是将这些懒蚂蚁尽皆捉拿,蚁群全剩下了勤蚂蚁、科学家满以为蚁群的效率与公正会有所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在不长的时间里,勤蚂蚁中又分化出了原有比例的懒蚂蚁。

这是何故?科学家迷惑不解。通过进一步观察,谜底终被揭开: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遭遇危机,懒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原来,这些懒蚂蚁并非“剥削阶级”,它们之所以四处闲逛,是为了搜集生存信息,以便指挥其他勤蚂蚁更快捷而准确地去寻求生机。

如果没有它们的指挥,其他勤蚂蚁只能是无事可干或无功而返〔在蚂蚁王国的生存中,懒蚂蚁的作用因此可见一斑。专司组织、思考、指挥与战略运作但什么具体事务也不干的懒蚂蚁角色与分工的存在,反映了蚂蚁王国中那种独特的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勤与懒相辅相成,业兴于勤,亦兴于懒。勤有勤的理由,懒有懒的道理,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任何一个组织内,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勤奋做事、辛勤劳作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最终需要去思考,去判断,去决策,去创造,这就需要“懒”只有从忙碌的杂务与具体事务中得以解脱,他才会有时间去思考,才有精力去探索一没有这种“懒”,任何“勤”都会迷失方向,失去头绪,甚至越勤越乱,越勤越危险。

懒者有智,智者有谋,谋者有成,谋者腾达。蚂蚁王国需要懒者,以高度合作为组织特征的企业,更需要懒者。这种“懒”,是有思想的人一种必须的工作状态;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智慧;是一种必然的领导行为。

集思广益

企业家要做懒蚂蚁

一个现代企业家最需要搞清楚的是,在领导企业过程中,哪些方面应该勤,哪些方面一定要懒,什么时候不应该懒,什么时候不需要勤。企业家的勤与懒,在企业经营中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做得多就会想得少,想得多必然做得少。一个企业家,其精力与时间都十分有限,侧重一面必然削弱另一面。试想,如果让所有蚂蚁都去奔波辛劳,就不会有懒蚂蚁了,当然也不会有蚂蚁王国的存在。所以,企业家应该做懒蚂蚁,应成为懒蚂蚁式的企业家。

第一,必须是个思想者。具有创新思维,以思路决定出路,以思想制胜,是当代企业家的根本特质。他们视思考为天职,把别人用于从事各种具体事务的精力,用来思考有关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为企业的未来寻找发展的出路。他们的“懒”只是懒于事务,是为决策积蓄力量,为创新做谋划与准备。他们未必不勤,他们的勤主要用于学习与思考,用于谋划与领导。所以,懒蚂蚁企业家,一定不仅要有高度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有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思维并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理念的思想者。

第二,必须是位领导者。他们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勤于动脑,懒于杂务,以个性化的领导艺术把企业引向成功。这种领导,不应是身人其中而应是居高临下,不该是身先士卒而应是善于指挥。企业家需要具备把握全局、整合信息、战略谋划、形势预警、组织运筹的综合能力。

当企业面对颓败时,他们能够扭转局势,挽回失利,反败为胜;当企业前途渺茫时,他们能够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明确地指出前进方向;当企业遭受挫折和打击时,他们能够激发员工斗志勇往直前;当企业稳步发展时,他们能够居安思危,引导企业走向新的辉煌。

懒蚂蚁企业家的特质:勤于思考而懒于动手;富有智慧,富有思想;抓大放小,着眼未来;不断学习,思想常新。

思考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思考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来源。其他的一切都是思考的结果,思考的恩泽。”爱因斯坦也说过:“整个科学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炼。”

思考是一件令人痴迷的事情。你可以透视事物的本源、事物的现状、事物的将来。你可以看透阴险的陷阱,感受无微不至的体贴。你能够察觉环境微妙的变异,能够从容应对这种变异。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善于思考。思考才能察觉时间流逝中的各种变化,并且只有思考才能应对各种变化。思考乃是有效率活力的原动力。僵化的管理者的思维不但可能葬送一个企业的前途,也会使管理者自己抱憾终身。并且思考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保持有效率的活动力,有赖于思考和经验。

思考还应贯穿于其他四个原则:目标的合理设计,勤奋的效率性和连续性,镇定地处理意外事件,对机遇的审视。而这些的实现是在思考本身具有逻辑之后才有可能的。

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思考包括这样三个层次:首先是自己是否还具有有效率的活力,然后是整个公司是否具有有效率的活力,再就是企业是否适应整个环境。因而就要考察和思考环境的微妙变化。在企业是否适应整个环境这个层次上,最漂亮的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办法是创新。

前人的经验需要加工

一个渔人有着炉火纯青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人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其他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经验加工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假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正是这样处理的20世纪初美国西海岸的渔民出海捕鱼,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比如去年6月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海域捕了很多鱼,今年6月份他们还是会去同一海域我们的好朋友过去聪明漂亮、善解人意,即使相隔好几年,我们还是相信她依然聪明漂亮、善解人意。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显然有致命的弱点。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至少无损于自已利益的事情这样处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这样处理就粗糙了一些,对这些关系重大的事情,对经验的思考,就要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现代美国西海岸的渔猎公司出海捕鱼前,总要请专家预测海流、水温、天气,等等,从而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哪个海域是鱼群聚集之处。

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要从经验中发现是这样的逻辑链条。比如从一个鱼群聚集的海域中,可以看出什么样的水温、海流、天气等更适合鱼群的生存。然后再通过预测水温、海流、天气等预测好的捕鱼海域。

我们知道,问接经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已经被他人的思考加工过。对这样一个特点,首先要判断这种思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然,这种判断的准确性和你自己的学识、能力和以前的经验是有关的。很多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是很有益处的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再思考还能不能进一步发展。对旧有思考成果的深化和广化,是人类的知识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牛顿就这样说:“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对问接经验的否定也是思考的常用方法。通过新的经验,或者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找出他们的错误,进而提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结论。这也就是黑格尔常常提出的“否定之否定”。

“聪明”也划为用人标准

聪明就是能迅速地有创见地理解并深人研究复杂的问题。

比尔·盖茨说:“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在这点上,微软公司确实做到了,因为他们真正拥有聪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