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玉良言:影响人类生活的21条黄金法则
16513100000036

第36章 墨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1)

永远不存在完全正确的事或从不犯错的人,错误总是难免的,然而,错误并非完全意味着厄运,成功者是从一次次的错误中走出来的。

最不想发生的事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源于美国空军1949年进行的关于“急剧减速时飞行员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的志愿者们被绑在火箭驱动的雪橇上,当飞速行驶的雪橇突然停止时,实验人员会监控池们的状况。监控器具是一种由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所设计的甲胄,甲胃里面装有电极。有一天,在通常认为无误的测试过程中,甲胄却没有记录任何数据,技术人员感到非常吃惊。墨菲后来发现甲胄里面的电极每一个都放错了,于是他即席说道: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错误。而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

墨菲的这一说法后来得到广泛的流传并被总结成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永远不存在完全正确的事或从不犯错的人,错误总是难免的,然而,错误并非完全意味着厄运,成功者是从一次次的错误中走出来的。

企业管理者担负着带领众人实现事业目标的重任,这就要求管理者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错误,从微小的差错中发现大错误,并带领众人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一步步走向成功。

集思广益

错误伴随着我们

“墨菲定律”是20世纪中叶美国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人类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开始飞向太空;人类有能力修筑巨型水坝、核电站和空间站;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而貌……

正是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人类得意忘形对十亘古长存的茫茫宇宙来说,人类的智慧只能是幼稚和肤浅的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永远也不能完全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

人类还有个难以避免的弱点,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灾难才得以发生。

“墨菲定律”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

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我们最好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尽量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

因为错误伴随着我们,我们只有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然。

以小搏大,哈勒尔对阵宝洁

在20世纪60年代,哈勒尔购得一种名为“配方409”的清洁喷液批发权,并在全国展开零售。到1967年,哈勒尔已经占有了美国清洁剂产品市场的5%这一业绩引起了同行的眼红宝洁是家用日化品的大象,岂肯眼看着哈勒尔这只小蚂蚁独自赚大钱。被红眼病折磨得难受的宝洁迅速推出一种名为“省事”的清洁剂,并推出一种名为“新奇”的清洁喷液,想一举打败哈勒尔。

宝洁在包装、命名、促销方面,都做得轰轰烈烈,那架势是想立即让哈勒尔关门。他们甚至可以一次投入数百万美元,而不考虑是否立即有收获。

有一点,宝洁忽视了小公司机动灵活的优势。当哈尔勒得知宝洁将把丹佛市作为新产品试销地,将在那里大举促销时,他运用自己的游击战术,悄悄地将“配方409”从丹佛市撤出。当然,他并不是将产品从货架上撤下来,那就成了逃跑了,会很快被宝洁发现。他是停止当地的广告和促销活动,当一些商店卖断货时,他也不补货于是,宝洁在丹佛市的试销非常成功,试销小组的负责人洋洋得意地向总公司报告:“大获全胜!”哈勒尔所要的,正是对手这种“胜利感”,因为对手获得这种胜利感后,就会信心十足,并产生“配方409不堪一击,根本不用再考虑它的存在”的想法,也就不再把哈勒尔放在眼里了。这叫麻痹战术。丹佛市的“成功”,使宝洁信心十足地展开了全国攻势。

就在对手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之际,我们伟大的哈勒尔开始还击了,他把16盎司装和半磅装的“配方409”一并以0.48美元的低价销售,比一般零售价低得多这是降价战,哈勒尔没有资金进行长时期的支撑,但是,这一招可以使清洁喷液消费者一次买够半年的用量。

当宝洁开始在全国各地销售产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家中都已经有了“配方409”,短时问内不会冉考虑买别的清洁喷液,也不会关心新的清洁喷液了。也就是说,清洁喷液的消费者已不在市场上。

这当然使宝洁的全国攻势收获甚微,和试销一对比,宝洁销售主管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进IN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全国市场对清洁喷液需求量很小,市场容量太有限,不值一做当宝洁将产品撤回时,剩下的市场又是哈勒尔的了。

不要和强者全面对抗,而应该从局部去取胜;不要和强者正面对抗,而应该从侧翼去进攻。

灾难发生有根源

灾难性的错误究竞出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让人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企业管理人员倍感困惑的问题只有弄懂了这个问题,企业的各项工作才可能逐步规范化、明确化可事实上,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千奇百怪,具体原因也多种多样不过,从大的方面来讲,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其中内因是主要的危机来源,大多数危机看似是由企业的外部因素导致的,但其根源还在企业内部,只有少数危机纯粹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错误的确是出在我们的企业内部,对这一点企业管理者要保持十分清醒的认识,也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尽量地减少这种错误,才能使企业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

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企业中各种危机的发生大多都源自于企业的内部矛盾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外部原因只是一种催化剂,或者可以说是危机的导火线,它不是危机发生的根源,但是却能在一定条件下诱发或激化企业内部积累的各种矛盾,使企业内部矛盾加重,从而使企业陷人危机,以致溃败。

企业存在危机是必然的,因为市场、顾客、竞争对手等诸多外部因素始终在不断变化对危机进行预警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去避免,甚至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才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这一点,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预警机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反映到企业运作上,就是企业能够审时度势地采取策略,缜密地研究市场,充分利川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形成超强的竟争力,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危机预警系统,不断地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预测与警报,密切关注其具体状况及变化趋势,并及时做出反应。应该让各级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具体的管理工作,改善对危机的监测和预控功能,从根本上遏制危机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固有的危害。

按系统论的观点,在社会的整体系统之中,企业及其外部环境各自是一个子系统。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企业通过生产、促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对其外部环境施加影响,反过来外部环境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起着某种制约作用。外部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市场机遇或制造市场威胁等方式体现出来。这些机遇或威胁,有的能帮助企业起死回生,使其获得较大的发展,有的则会让企业陷人危机,一蹶不振。

快点终止错误

一家发展迅速的电脑公司总裁告诉员工:“我们是发明家,我们要做别人从未做过的事。因此,我们将会产生许多错误。我给你们的劝告是:‘可以出错,但是要快点终止错误’。”

一家尖端科技公司的某部门经理,询问副总工程师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得到的答案是“大约50%”,这位经理回答说:“太高了,最好设定在30%,否则在我们的计划内,我们会因太保守而不敢放手去做。”

某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认为,除非有一半时间都失败,否则他不会快乐,他说:“假如你想做个原始创意人,就需要犯很多错误。”

银行业也有相同情形。据说如果贷款经理从未放过呆账,就可以断定他做事不够积极。

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有类似的话:“成功之路就是使失败率加倍。”

每一次基因繁殖时发生的错误,就会导致遗传上的突变发生。在大多数的情况中,这些突变对物种都有不利影响,使其遭到自然选择的淘汰,但是偶尔也会产生对物种有利的突变,且会遗传给下一代。

地球上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生物,就是这种出错过程的结果。如果原生的阿米巴虫不产生任何突变的话,哪会有今天的人类呢?

在你创造过程的萌芽阶段,错误是你偏离正轨的警告,如果你一直很少失败,那就表示你不是很有创造力。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错误是脱离常轨和尝试不同方法的指标。

但是,犯错误也是有学问的。

如果你犯了错,就把它当成获得新创意的垫脚石。区分“尝试犯错”和“避免犯错”的不同,后者的代价要大于前者。如果你未曾犯错,那你应该问问自己:“由于太过保守,我错失了多少机会?”加强你的“冒险”力量,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但必须常常运用,否则就会退化。你可以把至少24小时冒一次险列为生活的重点。要记住失败的两种好处:第一,如果你的尝试失败了,你将知道哪条路行不通;第二,失败给予你尝试新方法的机会。

新闻媒介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电视、广播和报纸在未来事件和公众形象中的影响作用,那就会有屡遭不愉快事件的风险。一般刚成立的企业都很少与新闻界打交道,但如果你的生意做大了,或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么,就一定有新闻记者来打扰你了。新闻媒介可以帮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可能把那些暴发户一下子变成你和你的同行都得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与新闻媒介打交道呢?

你碰到的很多新闻人员,他们之所以干这一行业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软磨硬泡、咄咄逼人的个性。他们不见得是在攻击你,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干的是新闻这一行,这一行最大的忌讳就是枯燥无味。在多数情况下,只要你顺着这种“诱”的格式来,就能够让人理解你的观点。如果不这么做,而是“虚晃一枪,跳出圈外”,或者闭口不言,那只会落个“差嘉宾”的名声。

与传媒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花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建立,你会受益无穷。如果记者来找你要新闻,你应该向他们提供线索,努力帮助他们,有朝一日你也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助。同时,你应努力提供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的信息。之所以经常会出现报道失真的情况,原因在于当事人没有花时间解释自己的真正想法。如果你的话被引用错了,首先与记者联系,友好地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不要对记者说该如何写。如果你怒气冲冲地闯进编辑室,你将失去记者的尊重和友谊。

记者,其实更像是一群怀疑论者。如果你讲的话站不住脚,或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你想把一个纯粹新闻素材变成一条有偿商业信息,那你就会被打断,或者会受到猛烈的攻击。是的,你是有一些信息想让人了解,但是记者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如果让人觉得你像是个卖二手车的,对记者所追求的角度和要求的形式不去努力适应的话,就不必奇怪自己没有得到想像的那种关注,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想像的那么长时间的镜头。

只有那些和新闻媒介打交道经验很少的人,才会期望那些编辑、记者们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只来关心自己这一件事。除非你是个超级明星,或者是位重要的政界人物,否则记者给你的时间总是很有限的。所以,你们一旦接上头,你就应该直奔主题。任何其他的做法都会让人把你看成是刚出道的新手,你讲的事情在新闻媒介中露面的机会也要大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