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16582200000022

第22章 女子不“狠”,地位不稳,绕指柔可以变为百炼钢(1)

精彩导读:不管世间事如何反复无常,总有一些女人能够自在地徜徉于幸福的婚姻中,她们就像阳光下的花朵,时刻绽放着自己最光彩的一面。

女人也有不让须眉的追求

过去,“女人是弱者”、“女人不如男人聪明,不如男人有出息”的观点不仅在很多男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就是在一些女人自己的心中也是深信不疑的。

在这些人的意识里,男女的差距似乎是上天注定不可逾越的,这让男人们几千年来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统治者的强者特权,也让女人们几千年来一直心甘情愿地服气认输,成为被统治者。

在今天这个时代,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分辨出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但真正觉醒,并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女性并不是百分百,男人依然是这个世界的实际主宰,因为只有心中真正立下这股不服输的志气的女性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而这样的女性往往在其少女时代就会表现出不弱于任何男子的才华和志气,比如我国有“万婴之母”称号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而不喜欢她。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徒家庭。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

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却因为是女人,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

每天,当哥哥弟弟背着书包出门上学时,巧稚都用渴望的眼神目送着他们出门,而当他们放学回来后拿出书本读书、做题、温习功课时,更是让巧稚羡慕的不得了。

巧稚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她认为自己一项都不逊色于哥哥弟弟,因此觉得很是不公平,并非常渴望读书,于是,她就去求妈妈。在巧稚的百般央求下,妈妈心软了,终于答应让她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大能耐!”

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

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们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

林巧稚5岁时,母亲不幸病故。懂事后,她从大姐和嫂子的口中得知母亲是因为子宫大出血而死,便萌生了长大后当医生的愿望。

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再次给了林巧稚很大的鼓舞,她下定决心当个外科医生。

1921年夏,林巧稚报考协和医学堂。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录取她入了学。

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被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是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在外国人办的协和医院里,林巧稚抱定一个宗旨,作为中国大夫,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求诊,都要有求必应。

1932年,努力工作的林巧稚终于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但是在途中,她接到要她改学公共卫生的电报通知,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女性做妇产科医生。林巧稚气愤地把电报撕成碎片,抛入多瑙河。她坚持选修妇产科,决心为中国妇女争一口气。

最终,林巧稚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学成高超的医术,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并且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她的精湛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不治愈病人绝不懈怠的坚韧的作风,不耻下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中外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女性都是在其少女时代便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与男人一争高低的斗志。

性别并不重要,它不能成为阻碍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限制,重要的是要有志气,女人不能甘心落在男人的后面,不能没有理想抱负,不求上进,情愿一辈子围着锅台转。

做出一番事业,把自我价值最大程度地实现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的个人理想。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志气的女人不仅是平庸的,也不会拥有散发个人魅力的光彩。

也许我们的身材没有男人子魁梧,也许我们的体格没有男人子强壮,也许我们的气力不够多,精力不够足,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落后于男人的必然理由。

毕竟身体是可以锻炼的,智力是可以发展的,但失去的时间却是无法追回的,如果我们不能重新认识自己,不能审度自己作为女性所具有的优势,而是一味地盯着自己的不足,认为女性就是不如男性,自己就是不如男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女人的追求也绝不比男人差

男女平等,这是全球女性尽几百年的努力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这个目标的实现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而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中,妇女的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她们的地位依然很低,权利依然很少,她们的自由也仍旧受着诸多的限制。

比如在一些******国家,女人至今仍然地位卑贱,不可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要用厚厚的纱巾把自己的头和脸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有的国家甚至只允许女人穿黑色的罩袍。

在这样的国家里,女性要想追求男女平等,获得更多的主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事实上,却有一位******国度的女子不仅追求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从小就不穿黑色罩袍,而且还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她就是贝娜齐尔·布托,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国家中第一位女总理,并且还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贝娜齐尔·布托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政治家阿里·布托的长女,出生于1953年。她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立者,1971~1977年间曾任巴基斯坦******共和国总统和政府总理。在1988年,年仅35岁的贝娜齐尔·布托成功地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理。

很多人无法理解,在很多已经大体实现了男女平等的自由国度里位居领导地位的女性都不是很多,然而为什么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尤其是重男轻女现象相当严重的******国度里,却能够涌现出贝娜齐尔·布托这样杰出的女政治家呢?

其实个人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最重要的却仍然取决于内因——自己的努力。

看看少女时代的贝娜齐尔·布托是如何在她的父亲阿里·布托的教育和引导下努力学习、斗争的,我们就会明白女性的力量有多么大,她们简直比生长在山崖石缝间的小草还要顽强。

贝娜齐尔·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在巴基斯坦南部的港口城市卡拉奇。她是阿里·布托夫妇的第一个孩子。

在巴基斯坦,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在布托家里,却很少有这方面的思想禁锢。受过西方教育的布托夫妇,具有现代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打破了一切陈规陋俗,实行男女平等。他们把贝娜齐尔视为掌上明珠,爱称为“萍姬”。

因为贝娜齐尔出生在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夏至那一天,布托夫妇便认为她一定会有好运气,给她起名“贝娜齐尔”。在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里,贝娜齐尔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可见布托夫妇的良苦用心,作为布托家族长女的贝娜齐尔,从小就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显示出超凡的才能。3岁时,贝娜齐尔就被送进当地有名的詹宁斯女子幼儿学校,接受早期教育,进行智力开发。

5岁时,贝娜齐尔又被送进卡拉奇的耶稣和玛利亚女修道院学习。它是当地最好的一所教会学校,贝娜齐尔在这里学完了小学课程。

由于在这所教会学校里授课的爱尔兰修女们用英语授课,所以贝娜齐尔很小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常和父母在家里讲英语。

贝托夫妇对贝娜齐尔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极力为女儿营造自由发展的温床。

有一次,阿里·布托夫妇要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临行前,阿里·布托特地给贝娜齐尔留下购买食品和家庭生活开支的钱,要长女和管家一起担负起管理家庭的责任。

那时,贝娜齐尔只有8岁,虽然年纪小,但她对父母交待的工作表现得十分负责,每晚照顾弟妹们睡觉之后,她就爬上小凳子,煞有介事地在厨房里和忠诚的老管家一起认真地核对一天的账目。

虽然这几乎仅仅是孩提时代的一种游戏,但对把它看得极为认真的贝娜齐尔来说,却是一种增强自立能力的极好的锻炼。

贝娜齐尔长到一定岁数后,按照******的传统习俗穿上了代表清规戒律的黑罩袍。回到家中,父亲看见了,严肃地对妻子说:“萍姬没有必要穿罩袍,先知自己说过,最好的回避是眼睛的回避。让人们不是以她的衣着,而是以她的品格与思想来评价她吧。”

就是这样一句话,贝娜齐尔摆脱了千千万万******妇女终生都要受的束缚,她成为布托家族中第一个不必在黑暗中度过一生的女人。

贝娜齐尔·布托还在父亲有意的引导下,开始关心时事与政治。布托总是鼓励她多了解一些世界,并不时带她外出旅行或出席各种活动,以增长见识,接受政治和外交的熏陶。

作为一名女性,贝娜齐尔·布托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她曾经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在其艰难的政治生涯中九次被软禁和入狱,并被迫流亡国外。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已近六年,但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作为巴基斯坦的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是领导******国家的第一位女性。尽管当时政治骚乱不断发生,但她还是成功地推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变革。同时她还促进了巴基斯坦妇女整体地位的提高。她以自身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世界里,妇女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国家已经摒弃了男尊女卑的陋习,对女性的歧视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某些落后的思想至今依旧根深蒂固。因此导致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男女的期待依旧是不同的。

作为一名现代女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好好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对自己抱有更多的期待,坚信男人所能做到的,女人也同样可以做到!

事业家庭可以“两不误”

许多女人都在为同一个问题而困惑:“家庭和事业,选择哪一个?”

有的女人会自信地说:“两个我都要!”

在现代,女性接受和男人一样的教育,靠自己就可以实现经济独立,不需要靠男人养才能活。而且,现代社会里生活压力加大,一个家庭光靠男人支撑还不太现实,女人出去工作可以分担一部分经济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即便男人可以负担起家庭,聪明女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要想人格独立,首先就要在经济上独立,不需要依附任何人都能够生存。有人说,现代婚姻不可靠,承诺不可靠,没有人是永远的依靠,女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以保证在失去依靠后还能够独立地生活下去。

女人可以不用赚很多钱,但是一定不能失去赚钱的能力,不能选择过寄生虫的生活。《圣经》认为,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人要活着,就要侵犯其他生命。牛羊鸡鸭都是人的美味,是因为人与它们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人饲养它们,给它们提供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然后换取它们一点点肉。所以,聪明的女人不会让别人“饲养”,她不会让自己落到等着被吃的境地里。

工作会让女人心情愉快。女人对工作的态度与男人不同,她们更看重环境和关系,她的生活中固然需要家人、丈夫或是朋友,但是工作上的同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家庭之外,有人与自己一起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喜悦或是焦虑,这种团队气氛是在家庭中体会不到的。

女人大多是“群居动物”,她们害怕孤单,喜欢有人倾听、理解自己,也喜欢付出关怀和母爱,良好的工作环境正好能够满足女性对于“小群体”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