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震防范与自救
16583100000006

第6章 天塌地陷的地震(5)

(6)(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7)(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8)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5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9)(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0)(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1)(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全球有哪些破坏力巨大的地震

美国旧金山地震:1906年4月18日5时13分。震级约为8.3级。震后的破坏并不是直接来自地震本身,而主要是震后火灾引起,大火整整燃烧了3天,烧毁了520个街区的近3万栋楼房。估计有2000多人死亡。

中国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震级为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极震区面积达2万余平方千米,死亡24万人。

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震级为8.2级。东京湾西南部60~80千米的海岸,包括东京、横滨以及许多小城市50%~80%的房屋完全倒塌。地震引发了严重火灾,加之适逢大风,而且城市消防设施在地震中损毁,使城市陷入一片火海,共有14.3万人在这次地震及火灾中丧生。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5时11分。震级约为8.9级,是20世纪最大的地震。在此之后一个月中,周边地区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3次,7级以上地震10次。同时,地震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地震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

中国辽宁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震级为7.3级。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报预防,避免了惨重的人员损失,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中国河北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震级为7.8级。同日18时43分,距唐山40余千米的滦县又发生7.1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被列为20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灾害之首。罹难者超过24万人,16万人受伤。

墨西哥大地震:1985年9月19日7时19分。震级为8.1级。

共有3.5万人死亡。

日本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震级约为7.6级。此次地震使号称防震设施最好的日本遭受严重打击,许多经过抗震设计的立交桥、高层建筑、高速公路被破坏。6000多人死亡。

印度大地震:2001年1月26日8点46分。震级7.9级。这是50年来印度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震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村庄和城镇被夷为平地。至少2万人死亡。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年12月26日7时58分。震级8.9级。这是21世纪震级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等国。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中国汶川地震: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江苏、辽宁、上海等省市均有震感。2008年9月18日中午12点。官方确认,截至此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另有17923人失踪。

地震死亡人口最多的是哪次

渭河流域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平原沃野,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有文字可考的3000年来,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40余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6次,最早的地震记载是公元前1189年的地震。

1556年1月23日北京时间0时左右(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半夜子时)正当人们入睡之际,古今中外地震史上最惨重的地震灾难发生了。据记载,地震时“袤延千里,振撼荡,川原拆裂,郊墟迁移,壅为岗阜,陷作沟渠,山鸣谷响,水涌砂溢,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推圯,十居其半”。以华县为中心,西起陕西渭南,东至山西永济蒲州镇,东西宽9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包括华县、华阴、大荔、潼关等县在内的2000平方千米,各类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华县“堵无尺”,城垣尽塌,州署与城墙俱圮,庙宇倾覆成墟。渭南“公私庐舍、城垣尽圮”,县城楼橹墙堑,倾堙殆尽,鼓楼震毁,来化镇等地砖塔倒塌,县署破坏后“莅治者咸席坐棚下”。华阴“垣屋尽倾”,县城遭“覆隍之变”,砖塔倒毁,儒学殿舍尽圮。历代华山封禅、祭祀的西岳庙“观宇倾颓”。蒲州镇“城郭宫室,倾覆殆尽”,州署、抚、按察院的行召、布政分司、文庙、书院及兵备道衙门等,全部倒塌。明代蒲州是山西西南部重镇,住有山阴、衰垣二王的皇亲宗室,经过这次地震,“堂堂钜镇,一望丘墟”。创自隋唐以《西厢记》的轶事闻名的普救寺及寺内唐塔,也在这次地震中“摧折无遗”。

在上述极震区内,地表大规模形变,山崩、滑坡、裂缝、地陷、地隆等现象随处可见。华县“原阜旋移,地高不尽改故迹”,地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渭南县城内“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自县治至西城陷丈余”的故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县城东甫的五指山陷入平地,毁削无存。

距县城东南9千米的张岑滑坡,长、宽、高各1千米以上,滑坡体所过之处“原移路凸”。县东张家岭滑坡体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000米,体积1000多万立方米。郭家沟滑坡体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50米,体相300多万立方米。华阴县城西驻马桥石桥摧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甫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是面积可观的湖沼,“经地震平芜”,湖水干涸。

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下钉柏桩,上垒条石,中贯铁锭”,十分坚固,地震后“堤岸尽崩”。永济至临潼之间出现东西向长近100多千米的地震断裂带,断裂带以北大面积下降,以南大面积上升,断裂的垂直断距超过5米,其华县地盘下降5~10米,赤水镇下降4米,渭南下降2.5~4米,华阴下降2~3米。

遭受这次地震破坏有文字记载的共计101个县,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有感范围很广,有文字记载的有11个省区的227个县,北到山西北部,南达江西、湖南,西至甘肃,东抵山东、安徽,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

关于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在世界地震史上绝无仅有。据明史《嘉靖实录》记载“二千里人烟几绝”,“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虽然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有夸大之处,但从此亦不难悟出当时破坏程度的严重。

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朝官吏秦可大在震后的回忆文章《地震记》中写道:“受祸大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他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说矣。”

这样高的死亡率和这样大的分布范围是极其罕见的。明世宗时每10年调查一次人口,但各县人口数字现在尚未查到一处是完整的,只能根据有关记载推算。蒲靖三十八年《蒲州志》载:“弘治五年,户: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口:八万七千八百九十一。嘉靖二十五年,户:一万一千七十三,乙卯冬地震大损,现在止有五万五百五十一。”地震时估计有14万人左右,死亡9万人左右。渭南:清朝光绪《渭南县志》载,明弘治年间“渭南人口有户: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四,口:十五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嘉靖年间“有户:八千四百八十四,口:七万五千六百六十五”。估计地震死亡13万人左右。泾阳:明朝天启四年《同州府志》

载,嘉靖年间有人口63441,隆庆年间有人口33286人,估计地震死亡3万人以上。按类似情况推算,华阴、华县地震死亡10万~12万人。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泾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人的县西起平凉,北到庆阳,东至绛县。

明《嘉靖实录》所记载的死亡人数,是地震发生当月根据各州县报以姓名者统计的,“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清康熙五十二年以前一直以人丁计税,隐瞒人丁者各地均不少,偏僻山区无户口者更多;地震时全家覆没而漏报者不可能没有,至于隆冬地震,灾民冻饿而死和次年瘟疫及其他次生灾害而死者,尚未在统计之中。可见1556年大地震的人口死亡数字确实是十分巨大的。

一次大震造成如此惊人的高死亡率,除了地震强度大、震区人口稠密、地震发生在夜间等因素外,还因当时当地的一些局部因素加重了震害。极震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较厚,地下水位较高,地震时砂土液化造成地基普遍失效,加重了建筑物的破坏。当时居民居住条件简陋,多居住黄土坡的窑洞,地震时黄土大量滑坡,窑洞坍塌造成巨大伤亡;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地震前又没有明显的地震前兆,人们没有丝毫精神准备;地震前两年间,陕西地区大旱,岁荒粮欠,灾民“天寒露处”“饥寒交迫”,完全失去抗御这种巨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些以数十万人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世界上最不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美国的科学家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

据多年观测统计,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80%,且冰层厚度大。由于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融”状态,同时由于冰层面积大且分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强烈的压缩,而这种冰层形成的巨大压力,与地层构造的挤压力达到了平衡,因而不会发生倾斜和弯曲,所以分散和减弱了地壳的形变,因而无地震发生。

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是美国加州帕克菲乐德。帕克菲乐德是一座古怪的小镇。它只有一栋仅一间的校舍,一所县图书馆和一条孤零零的大街。但在一家咖啡馆旁的水塔上却赫然呈现大幅“广告”: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

过去的150年里,里氏震级约为6级的地震曾平均每隔22年就出现一次。因为该地恰巧坐落在岩质地壳的1290千米长裂缝带,即“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上面,而该断层正是加州屡次发生地震的震源。由于这里是研究地震活动的理想场所,因而地震学家都来此进行研究,安置各种仪器,现场观测地面运动、水位、磁场及岩石形变等,以便获取地震的前兆现象。

1966年,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袭击了帕镇,但至今还未再爆发,看来,上一世纪的22年周期并不等于固定模式。然而,戒备之心不敢放松。就当地的探测设备而论,各种手段依然坚测不撤,严密监视着该地区的地震情况。

帕克菲乐德镇上的居民,对经常活动的地震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包括地震演习在内的日常活动一律照常进行。

世界上财产损失最大、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的8.3级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晨,江户市(今东京市)的工人和机关人员,急匆匆赶往工厂、政府部门上班,一切井井有条。神奈川县等地区,平静如常。人们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还毫无察觉。11时58分,人们正在坚持午餐前最后两分钟的工作。突然,地动山,8.3级的关东大地震发生了,几分钟内,几乎整个日本都感受到了这次剧烈的震动。震后引起大火,火光冲天,蔓延整个东京。木屋居多的东京有36.6万户房屋被烧毁,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14万人,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死的;横须贺市有3.5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5.8万户房屋被烧毁。估计财产损失28亿美元。当时,在附近的海湾中,有的海底下沉了400米。一时间,无家可归、无衣无食者到处都是。震灾之后,政府垮台,天皇只得另组新的政府。

水库蓄水引发地震

1967年12月,印度柯伊那水库发生了一次6.4级的地震,大坝受到损坏,造成严重损失。这个地区原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地震,可是在1962年水库开始注水,当贮水量还没有达到总容量的一半时,这里的小地震就频繁出现,5年之后,发生了这次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是不是水库蓄水引起的呢?人们很容易想到这个问题。事实上确实有关,世界上不少水库蓄水后都有过类似的现象。

1962年3月19日,中国的新丰江水库大坝附近发生了一次6.1级中强地震,地震后,有人整理了新丰江水库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发现该地区是一个微震小震地区,历史上从没发生过如此强烈的地震。

水库蓄水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不仅因为水库中水的重量会增加对那里地壳的压力,同时还由于水向岩层里渗透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以及岩石中的水增多后,会改变原来的性能,打乱了原来地壳中力的平衡。但这仅仅是事情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那里的地下存在着断裂,当水渗进断裂带以后,使断裂带两边的地基之间减少摩擦易于滑动。因此,并不是水库蓄了水就会有地震,主要还在于这里的地壳中有无可以活动的断裂,而水库蓄水只不过是一种触发作用,使这里地壳中积累的能量通过一系列小地震释放出来。对于这种地震要事先估计到它的可能性,采取工程上的预防措施,是可以保证水库安全的。中国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在1959年10月蓄水后一个月后,开始发生很小的地震,发现后,当即严密监视地震的活动,并采取了加固大坝等措施。因此以后在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时,水库依然安全无恙。

水库地震多发生在水坝附近,即库水位最深的地方,水库地震的活动性与库水位的深浅关系密切,而与水库面积关系不明显。当然,并非所有修建了水库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水库只占水库总数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