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外星球大揭秘
16583200000016

第16章 地外星球上的生命(1)

生命的奥秘

195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一个名叫米勒(Miller)的青年学生有一天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既然生命物质由各种元素构成,因此各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就能产生生命物质。他把构成星球最原始的物质甲烷、氨、氢、水汽等混合在一起,然后模拟40亿年前的地球环境,如雷雨、闪电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奇迹出现了:试管的底部出现了一种淡红色的物质——一些能诞生生命的基本物质,氨基酸、糖和脂肪!

米勒的实验似乎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既然地球上的物质元素与遥远星球上物质元素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宇宙中又存在着大量的与太阳系类似的星系,因而无论在哪个星系,只要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条件,生命就会诞生。而根据进化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生命一旦产生,其由低级到高级,进而产生理性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形成于20世纪中期的着名的“平庸原理”。

1971年,在苏联召开的有关国际会议上,坚信“平庸原理”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根据有关理论得出结论: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内大约有100万颗生命星球,每两颗生命星球距离为300光年。

1959年,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成立伊始,便开始了一项实际持续了30多年的SETL计划(探索地外智慧生物计划),以图寻找远在天边的人类旅伴。1993年就在这项政府计划因耗资巨大又没有结果而被终止时,美国加州SETL研究所在民间资助下又启动了同样目标的“凤凰计划”,开始对1000颗类太阳恒星进行搜索。

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对太阳系周围约80光年内的上千颗恒星进行了长时间地观测和搜索。结果多少令人扫兴:没有发现任何可能的星际通信源。

值得安慰的是,天文学家在广阔的宇宙空间虽然没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痕迹,却发现了100多种有机分子谱线,这些分子包括了能组成蛋白质与DNA的基本化学物质。

而近年来一系列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登陆探测,也证明地外有机分子的存在。用我国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研究员的话来说:“这就是说生命的种子早已漂浮于无垠的宇宙,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运行在充满生机的太空,谁知道是不是彗星或者流星将这些种子,甚至将已有复制能力的分子植入地球,谁知道我们古老的先祖是不是舶来品?”

在实施SETL计划的同时,另一项CETL计划(与地外智慧生物通信计划)也实施了:1972年和1974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两艘宇宙探测器。它们各带了一块画着地球人形象的太阳系标志牌。

1974年11月16日,着名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星系发射了一束包括表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等符号的强大无线电波。

1977年,美国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两个宇宙探测器。经过近20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目前已飞越太阳系最边缘的冥王星。

在它上面,有一套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上面录制了介绍地球文明的几十幅图像和声音,其中一段话表达了人类的一种愿望:“……我们正努力延续时光,以期能与你们的时光共融。希望有一天在克服了所面临的困难之后,我们能置身于银河文明之列……”茫茫的太空中,有谁在聆听这来自于地球的致意?

探索宇宙人

最近,在电视、漫画等科幻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宇宙人陆续登场亮相,因而谈到宇宙人,或许大家并不感到惊奇。如果在宇宙的某个地方真的有宇宙人存在,并且同我们能相互通信,相互见面,这一定会成为人类历史中极其灿烂的一幕。

究竟有没有宇宙人呢?宇宙人发出的电波,是否真的传到过地球上来呢?

1961年,美国国立电波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开始着手实施一项如同梦幻一般宏伟的“奥兹玛计划”。该计划认为,在无垠的宇宙空间某处,如果有智力发达的宇宙人存在,他们一定会试图同其他星球上的生物通信,并不断发出电波信号。因此,我们一定要试着接收这种信号。于是,选定波红星座和鲸鱼星座的各一颗星球作为目标,用高倍电波望远镜进行观测。之所以选择这两颗星球作为观测目标,主要是因为这些星球是位于10光年处的离地球较近的恒星,通过对这两颗恒星的长年观测,人们发现,它们仿佛喝醉了酒一般,晃晃,故而推测其周围一定有肉眼看不见、但能带来引力的行星天体。假如真有行星的话,那么是否一定会有智能发达的生物呢?就这样,为了寻找地外未知行星上传来的宇宙人的电波,天文学家们开始了百折不挠的观测工作。

可是,没想到,这个充满幻想、令人为之雀跃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因需大量资金,加之其他许多观测项目的上马,只进行了不到一年就被迫中止了。

从那以后,接收宇宙人电波的试验工作一度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再次开始。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至今仍在热心地进行着探测工作。

仅仅接收宇宙人的信号似乎乏味了些,人们还着手从地球上向宇宙人发射信号的试验。在探索木星和土星的探测器“先锋号”上,载有“致宇宙人的信”,在另一艘探测器上,装上了有地球人声音的录音。这些探测器在摆脱太阳系的束缚,朝着宇宙的远方飞去,它们到底能否同宇宙人相遇,人们正拭目以待。

宇宙人是否确实存在,或根本就不存在,弄清这些问题,似乎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但是,人们已经找到了推测宇宙中充满生命这一事实的依据,那就是宇宙空间的种种分子的发现。

我们已经知道,在星和星之间的广大宇宙空间,存在着像氢原子那样的更为简单的物质,人们称之为“星际物质”。但是,最近通过用电波望远镜观测,发现了许多由原子黏合在一起形成的分子,其中还找到了许多由构成我们人体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所形成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的分子,这不能不说是个惊人的发现。

在冰冷的、近似真空的宇宙空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子呢?简直令人不可思议。科学家们正为此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着。

宇宙中遍布有机物分子,的确出人意料,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它说明宇宙中充满了构成生命的物质,或许它们在宇宙的各处正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诞生着新的生命。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在遥远的宇宙尽头,我们会真正找到宇宙人,这并不是一个幻想。

外星来客

当人们放眼太空,看着那些数也数不清的星星时,马上会想到,那些星星上也有人居住吗?难道只有地球才有智慧生物吗?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此吸引了很多着名的科学家。

许多科学家都坚定地相信,既然地球上有智慧生物,其他星球上也一定会有。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一些人所接受,到了今天,探索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脚步加快了。有些人通过对银河系星球的概算,求出了有智慧生物生存的星球个数。美国着名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阿西莫夫通过估算,认为银河系有53万个星球上有智慧生物。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室主任卡尔·萨根估计有100万个。德国天文学家基彭哈因通过有趣的计算,估计有250颗。

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计算,认为其他星球上也存在智慧生物是一致的,因此,寻找外星智慧生物的庞大的SETL计划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它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射电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响应。所谓SETL计划,就是“寻找外星智慧生物”的英文缩写。

美国着名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和电离层中心主任、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首先领导了探索其他星球文明的奥兹玛工程。他们利用直圻间径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对距地球11.8光年的鲸鱼座t星和距地球10.8光年的波江座e星两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观测了150个小时,结果一无所获。但锲而不舍的德雷克并未灰心,仍在从事这项工作。他于1971年提出了着名的“宇宙文明方程式”,于1974年,组织发射了第一封“宇宙电报”。

1972~1975年,实施了第二期“奥兹玛工程”,对地球附近的650颗星星进行了观测。这次观测仍收效不大。后来,人们陆续观测了大约1000多颗星球,都没得到令人鼓舞的消息。因此,当时便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怀疑SETL计划的实际性。尽管如此,这项计划仍吸引了许多着名的科学家,像菲利浦·莫里林和卡尔·萨根等。探索工作也没有被束之高阁。

为了推动SETL计划向深广发展,有关这项研究的国际会议不断召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3年春,由卡尔·萨根起草,14个国家的72名科学家(其中有7名获诺贝尔奖)联合签署了一项国际性呼吁,倡导建立国际性组织,合作进行SETL研究。有两项主要研究在美国正在进行,一是制造一部可以同时监听12.8万路相邻频道的射电天文系统。二是计划在加利福尼亚、西班牙和澳大利亚设置25米直径深空间射电望远镜监测网,使接收系统的能力最终增到至少800万个独立频道,对无线电频谱中天电噪声小的所有区域进行监测。

据了解,美国在1992~1999年,为SETL计划提供4000万美元的研究费用,计划对800颗类似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进行监测,希望能找到一颗与地球相似的星体。同时,还对一旦收到星际间电信号怎么办的问题制定了一份《原则宣言》,要求把信号通过华盛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控制的专用电话线,把发现结果通知全球各地的观测人员,还要求在答复外星人电信号之前,应进行广泛咨询。

假如外星智慧生物的秘密一旦揭开,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

神秘的玛雅星

在研究玛雅人留下的历法时,人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计年法,即卓尔金年、地球年、金星年,它们分别是:卓尔金年260天,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现在我们知道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的计算都十分精确,而这两颗天体在太阳系里都能找到,唯独这个卓尔金年使科学家们犯了难。有人解释说,卓尔金年是玛雅人的宗教纪年法,每年13个月,每月20天,这个260天日历是用来占卜吉凶的。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卓尔金年与地球年、金星年一样是用来计算一个星球运转周期的。

然而,在太阳系里根本找不到260天绕太阳一周的行星。如果真有这么一颗行星的话,它应该位于金星和地球之间。巧的是人们在金星和地球之间的空间里发现了一条陨石带,闯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大多数来自于这条陨石带。所以人们推测,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的确存在过一颗周期为260天的行星,有人称它为力星,也有人直接称它为玛雅星。

据推测,这颗星曾出现过高度的文明社会,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颗星爆炸了,爆炸后的碎片形成了一条陨石带。在这颗星爆炸之前,它的居民有计划地移居在其他星球上,有一部分人移居地球,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他们就是玛雅人。

但是,玛雅人尽管小心翼翼地避免同地球人的接触,可是地球上的各种病毒还是侵害了他们,最终他们都灭绝了。最近,考古学家又发现,在玛雅人生活的地方,出土了一种人的化石,根据化石复原,人们发现这种人与我们地球人不一样,一个明显的差别在鼻梁,我们人类的鼻梁上部无一例外都是凹进去的。可是这种人的鼻梁上部却是隆起来的,即从前额到鼻尖形成一条直线,古生物学家把这种化石划归为“已灭绝的古猿类”,但也有一些人根本不同意,提出许多证据,证明这种生物与古猿在年代上相距甚远,而且他们是人不是猿。

孰是孰非,至今没有定论,看来这场辩论还要继续下去。不过,多数人倾向认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这颗玛雅星也好,X星也好,它不会比地球生物进化得更快,所以,根本不会出现超越地球现代文明的文明,因为我们地球人直至今天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向外星球大规模移民的程度。

有学者认为,金星、火星上的文明遗迹当源于月球文明,因为正像以上所说的那样,月球比太阳系的任何一种星球的历史更为古老,当他们从遥远的宇宙来到太阳系的时候,也许这些星球上正生机盎然,原始的智能生物没有任何抵抗地而被他们所利用。有人甚至怀疑,金星、火星的文明就是被月球人毁灭的,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利用这两种文明促进自身进化的目的,或者是这两种文明已经发展不到符合他们自身进化要求的时候,被他们彻底毁灭了。他们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呢?

织女星

织女星是广大业余天文爱好者非常熟悉的一颗恒星。它离我们地球只有26光年,尽管直径只比太阳大两倍,却比太阳亮60倍。从地球上看去,它的亮度是稳定的。当Iras的探测器对准织女星时,人们非常惊奇地发现一个出乎意料的现象——在织女星的周围有一片巨大的物质云。Iras的热探测器记录到温度约-150益,与土星最外层环的温度相近。但相同点仅此而已,因为织女星不同于土星,它的引力已迅速把许多太小的物体吞没,因此,环绕织女星旋转的这个圆盘可能由许多相当大的小行星组成,甚至是由许多行星组成,这个物质盘的发现将使我们可以解答至今尚未解决的有关行星系形成的大量问题。

至今为止,我们只有一个唯一的参考模型,即我们自己的太阳系,因此难以回答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自1970年以来,由于对空间的征服,太阳系的宇宙起源论已大大地发展,大部分天体物理学家都同意:我们的行星起源于原始星云。这个星云在旋转时,因自身质量而塌缩。由于离心力,这个塌缩导致许多原始物质在一些比较冷的地域中各自凝聚,形成行星盘,而中心部分则自行收缩而成为太阳。

人们还发现,在金牛座中好像有轨道旋转的巨行星,在猎户座的一颗恒星周围好像有一个气盘。它们的发现所引起的轰动较之织女星盘的发现所引起的轰动要小,理由十分简单,因为要涉及许多假设,也由于天文学家的高度谨慎。

这些雏形的行星系将有助于我们通过类比了解我们自身宇宙的往昔。Iras的许多发现还将开始回答在科学界争论的另一问题:太阳系的形成是恒星正常演化的结果,还是罕有的偶然情况,或是恒星特殊演化的结果。在第一种情况下,行星系将是非常多的;在其他两种情况下,行星系将是非常罕见的。在织女星这样一颗直径比太阳大两倍的恒星周围发现一个物质盘,可能最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