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外星球大揭秘
16583200000018

第18章 地外星球上的生命(3)

在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像人类那样,或者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呢?如果有,又能否同他们建立联系呢?今天,人们已开始提出这样一类的问题,甚至着手进行试验性的探索。科幻小说《大战火星人》曾经轰动一时。多年来有关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频频出现,有人把它同外星人联系在一起而变得更为耸人听闻。

1960年5月,美国一些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观测恒星鲸鱼座t,试图收到外星人发来的信号。这颗星距我们11光年,它在许多方面都同太阳相似。如果它周围一颗行星上栖居了一批技术水平同我们相仿的外星人,那他们也许正在向外发射无线电信号以求与外部同类取得联系。正是这样的合乎逻辑的推理,促使人们进行了这项称之为“奥兹玛”的探索计划。计划进行了3个月,结果一无所获。

人类也有过向外界发送信息的尝试。1974年11月,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大射电望远镜向武仙座星团发送了3分钟无线电信号。信号将在24000年后到达目的地。如果届时某一类文明生物已有了大射电望远镜,并恰好指向地球,那也许就会收到我们的信号。当然,要通过这样短的发射来达到目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不过,这毕竟是人类力图把自己的存在告诉别的同类的一次尝试。

就在这次发射之前不久,“先驱者11号”“先驱者12号”飞船上携带了两块特别的镀金铝盘离开地球。铝盘上刻有男女裸体人像,以及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有关太阳系的一些信息。后来“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又携带着“地球之音”的人类信息飞向太空,其中有115幅照片和图表,近60种语言的问候语,35种自然声音,以及27首古典和现代音乐等。科学家们希望有朝一日这些“信物”会落入外星人之手,从而使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并设法同我们联系。

富有智慧的生物

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绿藻类。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亿~15亿年。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

现在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钟相当于160年。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月、4月份出现了蓝-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此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9月份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上11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德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

现代人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钟。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钟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一秒钟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

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的生命

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应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单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有同地球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在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对于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的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的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实上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因而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于是银河系中会有100万颗行星能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寻找外星人

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了。对于地外高级生物,只有与它们建立联系时才有意义。就人类目前的认识来看,无线电信号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因而必须进一步探讨有多少个行星上居住了有能力发送这种信号的文明生物。如果它们从存在以来一直在发送这种信号,那就应该有100万个正在进行无线电发播的行星。但事实上不要说藻类,就是人类在100多年前也还没有这种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已遭到破坏,以及本身已遭到毁灭的生命形态也是不会这样做的。

请不要忘记,差不多在能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同时,人类也研制成了大规模核武器,它们足以把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彻底毁灭掉。外星人会不会为失去理智的战争狂所支配而毁掉自己呢?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让我们又一次乐观地认为外星人有能力、有理智解决那些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并假定他们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生活了100万年。由于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生活充分富裕,他们必然会想到、也完全有能力耗费巨资来从事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试图同外部世界同类建立联系。它们在100万年内不停顿地向外界发送强有力的无线电信号。这么一来在上述的100万颗行星中,就有一小部分正在发播这种信号,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是100万年除以40亿年,即0.025%。这意味着目前正在发送信号的只有250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人类发出的信号要经过4600年才能送到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人那儿。

如果他们收到了并随即发出回答,那要收到他们的回音,我们还得再耐心地等上4600年!奥兹玛计划的联系对象离开我们只有十几光年,这样做实在没有多大意义。要使计划变得有实际意义,必须监听4600光年范围内每一颗类似太阳的单星是否在发出有含义的信号。

要是更实际一点,想想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只有4000年。如果外星人只是在4000年长的时间内有能力进行无线电发播,那么今天在向外界播发信号的就只有一颗行星!于是,整个银河系中除地球外充其量也就再有一种文明生物在发送信号,我们用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内留心倾听这种信号的种种努力就完全是徒劳的无功之举!

读者也许会为这一结论深感失望。那么实际情况同这里所估计的会有多大差异呢?上面的讨论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每颗单星周围都有行星吗?生命是否只能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诞生?还有,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一种智慧生物到底能生存多久,它们能一直生存下去吗?这些问题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然而原始人又何尝想到今天的大型客机、彩色电视、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登月飞行呢?只要人类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一直生活下去,科学的发展会逐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外星人即使存在,我们也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因而,把不明飞行物同天外来客的宇宙飞船联系在一起恐怕是不可信的。

2025年有望发现外星人

近日美国权威天文学家麦克·迈尔宣布,在我们的银河系存在着类似于我们太阳的星体数量众多,在其周围旋转的行星,非常相似于我们的地球。我们的银河系总共有1000亿颗星星,按照迈尔的说法,其中有100亿~300亿颗是类似地球的行星。

迈尔认为“它们具有形成岩石陡峭而非大气的行星的所有特征,类似条件下导致了地球的产生”。迈尔近年来借助于太空望远镜Spitzer,从事着新星和其周围圆形宇宙尘雾的研究。这种尘埃被认为是岩石碎片破裂所带来的副作用,当它们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行星。

“100亿颗行星,是绝对和我们的地球相类似的。”迈尔感叹道。进而逻辑上可以得出暂时还没有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公开宣称的结论,即在一个或者若干个,甚至全部行星中都应该存在着生命。有些尚未开化,有的则是完全把人类抛在后边的先进文明。

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学院高级学者谢尔盖·亚采夫表示非常赞同迈尔的观点。然而数亿个类似地球的行星还只是一个假说。人们还没有在宇宙中找到如此小的物体,例如类似于我们地球的行星。现在我们发现了250多个行星和别的星体,但它们全都比地球大上数百倍。然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将得以改变。现在几个宇宙望远镜的建设即将完工,它们将能够在银河系中“探测”

到更小的宇宙物体。再过5年我们就十分有可能找到那个类似我们地球的行星。

“5年后我们要找到行星,但我们找到智慧生物将更快。”另一个美国天文学家萨特·肖斯达克——寻找外星智慧私立学院院长曾这样表示。美国还建成了一个主要任务是寻找外星人的新天文台。现在有42台射电望远镜,当其全部竣工时将达到350台。它们监听着太空,试图捕捉可疑的无线电信号。肖斯达克相信,在2025年以前将至少发现一个星体,在围绕其运行的行星中居住着智慧生物。如果迈尔博士的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样的星体是非常多的。

寻找地外生命

为了寻找地外生命,1999年5月24日,一个名为“相遇2001”的公司借助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叶夫帕托里亚直径70米的射电望远镜,朝4颗50光年~70光年远的类太阳恒星方向发射了一系列射电信号,这是人类25年来第一次有意识的星际广播。

早在1974年11月16日,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曾用阿雷西博直径305米的射电望远镜向24000光年以外的球状星团M13发送过信号。可那次信息的长度仅为3分钟,由1679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人类的外形和DNA资料、5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构成形式以及一个射电望远镜的图形。

相比之下,此次发送的信号比德雷克的那些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被地外生命接收到的可能性更大。该信号的发送频率为5010千赫兹,比电视广播强10万倍,长度达到40万比特,它包括一系列页面,有地球和人类的详细资料、基本符号、用逻辑描述的数字和几何、原子、行星及DNA等信息,并在三小时内重复发送三遍。

当然,两次信息的发送都使用同一种二进制数学语言,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语言,我们才有可能和宇宙中假定存在的地外生命沟通。科学家们相信,任何具有一定数学知识的地外生命都有能力破译这些二进制编码,进而了解其内容。如果他/她/它真能截取并记录下这些信号,那么就会了解地球、太阳系、人体、人类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大致状况。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功能足够强大的计算机,科学家们还建立了SETIO鄄home系统,以便在处理射电望远镜收集到的地外生命信号时,得到全球计算机用户的帮助,防止这些信号溜掉。

除此之外,这个由国际上多家航天业、信息业和生物化学业领域的知名企业联合组成的“相遇2001”公司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在2001年年底发射一艘小型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将一直在宇宙中漂流,直至有一天被地外生命截获为止。它将载有更多的人类信息,并可以将数以十万计的志愿参加者的照片、手写信息和头发标本送入太空。其中,头发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使其所含的人体DNA信息保存完整。

来自外星球的呼唤

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1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那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世界呢?也许那些行星上出没着、长着巨大翅膀或者满身都有巨爪的庞然大物,也许会出现身长不足一寸却大脑高度发达的智慧生命,他们也许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演化岁月,有战火纷飞的岁月,也有和平繁荣的年代。

10亿年前,在距地球5600光年之遥的M4的球状星团里,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发生了:

一颗已经在宇宙长河中旋转了100亿年的老年恒星耗尽了它最后的燃料,变成了一颗红巨星,接着又轰然向内坍塌,形成了白矮星,并被它附近一颗大质量的中子星紧紧吸引着,组成了一个双星系统。

这是一颗恒星走向死亡的典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恒星迸发出巨大热量和强大的射线风暴,使整个恒星系统热浪滚滚,强烈的粒子流弥漫空间,靠近恒星内侧的第一颗行星首先遭遇灭顶之灾,很快与恒星一起被溶化、消解,葬身于茫茫宇宙。接着,灾难开始逼近位于恒星中间的类地行星,而那颗类地行星上的智能生命已经进化了差不多100亿年了,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制服地震、海啸乃至小行星撞击这样的灾难,但对如此巨大的整个恒星系统的毁灭仍然束手无策。在这末日来临之际,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园,但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愈来愈高的温度熔化,直至最后被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