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6585900000022

第22章 优化行为方式,将软弱意志拒之门外(1)

意志的强弱是需要存在空间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软弱意志预留了空间。比如拖延、不良习惯等。意志软弱是内心的反应,但主要是体现在做事方式上,当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你就能将软弱意志拒之门外。

意志力降低坏行为就会增多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当意志力耗竭时,人们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习惯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就是,行为上的坏习惯更容易出现。

吸烟的人可能有过这种体验,当工作任务很多,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时,自己的吸烟量也会随着上升。尤其是熬夜工作时,吸烟量可能会是平时的两倍甚至更多。

很多人都认为,加班时吸烟增多是为了提神、保持大脑清醒。但是持有上文所述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控制自己坚持工作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意志力,导致意志力出现耗竭状态。

在前文中,我们曾提到过,进入到考试阶段的学生宿舍经常是一片混乱。有心理学家在研究自我控制时,专门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实验调查。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肯o程在研究自我控制时,受到了哈佛大学萝卜和巧克力实验的启发,对一些学生在同一学期的不同时间段的自制力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这个调查研究中,肯o程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对同一批学生被试者的自制力水平进行了测量。除此之水实验者还对这些学生的其他方面展开了调查。比如,学生们的饮食情况、卫生情况、身体锻炼情况等。

学期结束后,肯o程的调查也随之结束。肯o程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在自制力水平测验中得到的成绩最差。而其他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时候学生们生活中的各种好习惯消失而坏习惯却出现了。

抽烟的人在学期末时抽得更多了;学生们******的摄入量也变得更多,几乎翻倍;在饮食上,他们也不再注意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的大多是方便的饮食方式,所以他们的垃圾食品消耗量相对于平时提高了50%,对于饮酒量,学生们并没有因为聚会机会的减少而减少。除此之外,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学生们的个人卫生状况也变得更糟糕。具体表现就是:他们不再勤快地刷牙;头发、衣服、袜子等脏了也不洗;胡子长了也不刮。

其他的行为表现也显示,学生们某些行为的积极性会降低。比如,学生们给别人打电话、洗脏盘子、拖地板等行为的积极性降低;以前坚持锻炼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会停止锻炼。

肯o程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调查中显示出的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们在学期末时需要在复习和考试上消耗大量的意志力,而学生本人也刻意控制自己将意志力消耗在这方面。这就导致学生们的意志力被大量消耗,呈现耗竭状态,从而使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控制力降低,出现各种坏习惯。

根据上述研究,研究者得出:个体在某件事情上消耗大量意志力时,会导致个体在其他方面的控制力降低。意志力处于耗竭状态时,个体的坏习惯更加容易出现。

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心理学家的观点,证明意志力耗竭会导致坏习惯的出现。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应该适当地休息,让意志力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

意志力被消耗后,是可以恢复和补充的。但是,假如你所进行的自我控制任务强度很大,意志力的消耗速度很快,且消耗过程中意志力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那么你的意志力就会陷入耗竭状态。

当意志力耗竭时,人们的自控力下降,在言行上倾向于遵循潜意识的想法,以快乐为原则,随心所欲。这不但导致人们情绪和言行极易失控,还导致人们的坏习惯相继出现。

因此,想要获得更好的自控效果,就要学会合理地调控自我控制和休息的时间。在自控过程中,适当地放松自己,不要让自我控制超过意志力的限度,以免长时间处于意志力耗竭状态。

远离导致你拖延的因素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定有些事是我们“最不想做”的,而不想做的理由可能是这些事很困难、很有挑战性,我们根本不认同这些事,或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所以在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的人性驱使下,我们常常会选择逃避或拖延来降低压力。

但事实上,拖延是我们获得成功的无形杀手,也是我们的成功之路上最严重的坏习惯之一。既然知道拖延有这么多弊端,为什么还有近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呢?导致拖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远离导致拖延的这些因素?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后认为:“从心理层面分析,人对工作能力的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在工作上曾遭遇过重大失败、不够自信的人,通常容易产生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于是越拖越久。而且,他们还常常以疲劳、状态不好、时间充足等借口来拖延工作进度。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为,这部分人其实内心很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完不成任务时,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是因为时间不够、不够努力造成的,而不是因为能力不足。

此外,一些内心不够积极上进的人也容易养成懒散、拖延的习惯。他们常常觉得什么事都很难做,因此喜欢找各种理由推脱,比如,别人不做,为什么我要做?即使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也不愿意立刻开始,而是拖拖拉拉,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这样的人,也是因为意志力差而加入了拖延症大军,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他们坚信自己到期限时一定能完成任务,因此在做事时也通常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结果到最后才发现,事情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于是才手忙脚乱地进行,最终发现自己实在是自作聪明。

鲍勃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一次,他要到日本出差,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为此,他让甲负责草拟演讲稿,让乙负责拟订一份与日本公司的谈判方案。在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都来给老板送行,有人问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么?”甲睁着惺松地睡眼说道:“我的那个不算难事。昨天太累了,晚上我熬不住就睡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日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日文,在飞机上不可能检查一遍。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把文件打印好,再以电讯传去就行了。”

谁知转眼间,鲍勃驾到,第一件事就问甲:“你负责准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甲把他的想法告诉了老板。鲍勃闻言,脸色大变:“怎么能这样?我原本打算利用坐飞机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现在这样只能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了!”甲的脸色一片惨白。

到日本后,鲍勃与一位要员讨论了乙提交给他的谈判方案,整个方案既全面又有针对性,既包括了对方的背景调查,又包括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策略。乙的这份方案大大超过了鲍勃和众人的期望,后来的谈判也很顺利。

鲍勃回国后不久,便提升了乙,而甲被降职了。

由此可见,任何一种原因导致的拖延,都可能会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果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性拖延,做什么事都喜欢往后拖,喜欢找借口。这样的习惯不但会使人变得越来越懒惰,时间长了还会使人的意志力变得越来越差,整个人也会变得反应迟钝、思维僵化,这必然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挫败人的上进心。

有人问一位法国的政治家:“您是凭借什么使自己在政坛上获得巨大成功,同时还能承担多项社会职务的呢?”政治家答道:“我从来不把今天能做的事情拖到明天,仅此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凡事立即行动,决不拖延,既是锻炼意志力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作风。

既然找到了导致拖延的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远离这恼人的拖延呢?

学会将工作目标融入自己的人生设计轨道中,比如,如果希望自己今年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那就遵循这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同时,还要时刻监督自己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一些自己无法把控的大目标主动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把控的小目标,并从个人思想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从而获取完成目标的动力。

巴金森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从事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来完成它;而如果你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你就会更加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完成它。所以,给自己建立一个时间有限的观念,严格规定目标完成的期限,可以帮助你远离拖延,提高意志力。

我们几乎做每一项工作时,都会经历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集中精力的阶段。比如,对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写一份重要的报告;准备一场报告会,等等。不管你要做的是什么,都需要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地将事情完成。然而,我们可能很难有几小时不被人打扰的时间。如果有拖延的习惯,意志力又比较差,那么在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下,我们完成一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千万不要将任务拖到最后做

哈佛大学对学生做过这样的一项生活调查发现:学生从书市买来一大堆书,想要提高自己,但结果这些书却只起到了填充书架的作用;学生从体育用品店买来一副昂贵的羽毛球拍,想要锻炼身体,结果这两支球拍却只起到了装饰墙壁的作用;学生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完成任务的计划,准备监督自己提前或者按时完成任务,结果还是拖到最后一天才匆忙完成。

很多人都有过与以上情形类似的经历,对计划的事情、需要完成或者想要完成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缺乏连续、均衡完成任务的意志力。

哈佛大学对50名中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并画出画的是一张假期时间和假期作业完成量的函数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假期前面四分之三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几乎都为零,到了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才逐渐缓慢上升,直至假期的最后两天,假期作业完成量急速上升并到达顶点。

从这张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拖延对任务完成的影响。而生活中,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管工作量多少,假如缺乏监督,让他们对其长时间的坚持工作往往很难。人们总是将事情不断地往后拖,直到最后不得不完成。这种拖延习惯的影响就是,导致一个人最后几天的工作量特别大,而且使任务完成质量降低。对此,有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实验,从实验的角度来探索一下拖延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2002年,哈佛大学的克劳斯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者,克劳斯教授将被试者分成了A班、B班和C班。

克劳斯教授要求学生被试者们在3周内完成3篇论文,并告诉他们,假如他们过期不交,则视作0分。除此之外,克劳斯教授对A班的同学说,他们可以在3周的最后一天上交这3篇论文;对B班的同学说,他们需要自己预先安排好每篇论文的上交时间,把这个时间报告给自己,并按照这个时间上交每篇论文;对C班的同学说,他们在每个周末时,必须上交一篇论文。

论文都上交后,克劳斯教授对论文进行评分。并将三个班被试者的论文成绩进行比较。克劳斯教授通过比较发现,三个班级中C班的论文最好,其次是B班,论文成绩最烂的是A班。

从上述实验中三个班的学生被试者论文所得的分数情况,克劳斯教授得出以下结论。拖延会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到最后时累积的任务量越多,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就会越差。

其实,从生活中拖延的表现可以看出,它对于工作任务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任务的完成存在非常大的阻力。因此,想要控制自己、让自己按照计划安排完成任务,非常有可能会让你和拖延心理对抗。只有在战胜拖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毅力按照计划较好地完成任务。

将这种现象和上述实验所得实验结果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要将事情拖到最后才做。将任务拖到最后再做,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质量。且拖得越严重,任务的完成质量就越差。

怎样才能降低或者避免拖延对于任务完成质量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实验中借鉴一些方法。

实验中的被试者同样是在3周之内完成3篇论文,但是因为上交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最后上交的论文质量也不一样。由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段完成工作任务来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降低拖延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小技巧“骗”一下自己,让自己提前完成任务。比如,本来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但是你可以“骗”自己任务完成时间只有4天,并在4天之内抓紧时间将任务完成。然后,在剩下的3天时间里,对所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适当的修正。

每当按时且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可以强化你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从而培养出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