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16588400000009

第9章 从面部微变化掌握心理变化(2)

对于求爱时眼睛的使用方法已经引起很多作家和学者的注意。对于企图保持更亲密关系的对象,无论男女均运用“秋波”这种传统方法,也得到科学调查的印证。一般而言,订了婚的男女,相互注视会增多;意欲从此成为亲密伴侣的男女之间,双目交视的时间也会来得更长。

关于这一主题,海伦·G·布拉温所著的《性和独身女性》作了极为有趣的描述,其中提到:一个独身女子若在西餐馆等公共场所选中一个男子,直接深情地凝视其眼睛,然后,回过头来与同伴聊天或阅读杂志。接着,作出一种挂念的姿态,再度同样凝视其人,随即垂下头来。如此往复三次就会诱惑对方、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兴趣。结论是:暗送“秋波”,至今仍是求爱者的致胜手段。

影响眼睛使用的其他因素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决定相互反应状况中的注视和相互注视程度的因素,除了此前讨论过的对话时眼睛的五个功能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其中,最为有力的因素恐怕是男女之别。无论是听、说,还是沉默,女性都比男性的注视率要高。根据某一调查,会话时注视的时间,女性比男性平均约多15%,无论从其频率、持续时间、对应度等任一角度检测,女性都超过男性。

性格也对注视行为有一定影响。调查一下在心理测试中被判定为内向型的人来看,就会发现外向型者注视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比较高。此外,也有一种研究指明,被判定为自尊心低的人,注视的频率和时间也比较少。

使用一种极为复杂的方法的调查表明,通常诈骗犯大多企图回避相互注视,但在被起诉后的诈骗犯当中,也有高度利用相互注视的反例存在。进而,诈骗犯的这种注视行为同测定其“马基雅弗利主义”的程度的性格测试结果的相关关系也受到了调查。所谓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使用权谋术数的倾向,而调查判定,在这种性格测试中显示高位者,其注视频率远高于显示低位者。

或许人们相信“一边直视对方的眼睛,一边若无其事地说谎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些调查结果中,即有“不可能这样做的人,也有能够这样做的人”。所以,必须对有这种可能的人有所警惕。

从美国某地到别处旅游的人都感觉到说话上的方言差异,而实际上,在美国人眼睛使用的基准上也因成长的地域不同而不同。例如某研究者提供了这样一个例证:在飞往纽约的客机上,邻座的出身于佐治亚州的女子发表了自己的一个相关感想,她说她很不喜欢纽约相互之间毫不关心的状况,证据是“没人看你一眼,恰似你不存在一般,而在南方,大家相互充分注视,一见如故,都带着微笑”。

要想了解目光使用的地域差异,其实并不需要出门远行。在雇佣很多的少数民族集团的大都市里,只要走过几个街区,遇到不同的民族集团,就能判断出目光使用的差异。

有一种假说认为,在对话状况中,听话人要比说话人更多地注视对方,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有人做了相关调查,调查表明,这一假说对于美国的白人来说,确实是恰如其分的,而在黑人中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成年黑人在自己说时要比听人说话时更多地注视对方。

美国的白人青少年,在看到感觉不大愉快的行为或者受人疑忌时,除了发出感叹词汇外,往往眼球向上翻转。但是,黑人使用的类似翻转眼睛的动作,却大多意味着与此截然不同的别的行为和信息。黑人的这种眼睛使用方法有时也表示对他人难以容忍的行为反应,而与白人青少年的不同之点在于:其表情传达的信息并非不信和疑惑,而是敌意。这种“眼睛的翻转法”,首先是睥睨有敌意的对方,不想被其视线纠缠;进而,则像画弧似地把两眼从对方处移开;其间,眼皮稍稍向下。由于这一眼睛动作的全过程是在一瞬间一气呵成的,所以有的白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到。

对话时的话题也是影响眼睛使用方法的一个因素,如果话题不是个人性的,而是相谈甚欢的轻松的那种,则注视增多。反之,在话题是私人性的、有点麻烦的问题时,对话的当事人为此感到发窘、羞耻、难以启齿时,目光接触大概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最后一个因素是对话现象的状况。对话者之间的距离越大,则注视越大,大概是要通过相互注视从心理上来弥补物理上的距离。此外,对话现场中,有无视觉方面的刺激物也有一定影响。如果现场没有引人注目的人、物、背景,则相互注视增加;反之,则减少。

眼球位置不同想法不同

细细回想一下,或者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做一个关于思考和眼球运动的实验,当我们在想想一幅画面的时候,比如说想象一下眼前有一座美丽的大山,小桥流水,再想想你和朋友们欢聚的场景,拿起你的镜子,看着你的眼睛,你会发现什么?你的眼球在不自觉地往上运动。就是这样,不管我们的大脑中勾勒的是未来美好的图像,当下开心的时刻,还是过去悲伤的场景,只要是具有一定画面感的回想、思考,我们的眼球都是在往上运动的。

眼球往上走,能将思考者带入到一个有视觉映像的世界中,大脑的思考会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身体反应中表露出来。如果你正在仔细地听对方谈话,这时候眼球在中间,代表的意思是你正在聚精会神的获取重要的信息,并在自己的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备作出可能的应对。这个时候,你进入的就是听觉的世界。如果你的身体受到了明显的外界刺激,比如说有人打你一巴掌,或者是你的手刺破了,或者是被狗咬了,这时你的眼球在往下运动,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是你的大脑正在被情绪控制,处在非理智状态。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就可以看出来,不同的眼球运动有不同的思考内容,同样,经常性的眼球运动,也能说明一个人的性格问题。

经常性眼球往右上方运动。眼球往右上方运动代表的是视觉想象。比如说你要去相亲,当天晚上你可能会想明天相亲会是什么样的一幅场景,此时你的眼球就在不自觉地往右上方运动。一般来讲,往右上方走代表的多是幻想,虚空的。眼球经常性有这个动作的人喜欢做白日梦,并不是他自己不知道这个行为很可笑,但是很难控制自己。有时候他们的一些想法,看法和普通的逻辑不大相符,也可能是他们经常性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所以思维跳跃幅度比较大,一般人跟不上这个节奏,这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认为经常喜欢做白日梦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习惯的话,那就错了。因为这类人由于很喜欢思考,想象,所以他们的创造力,创新精神,能力比一般人要强,而且,如果能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加以实践的话,说不定会有很大很超前的成就。

眼球经常往右下方运动。右下方运动代表的是个人的情绪,感受,身体的接触等。比如说恋爱时的感受,摸到冰凉的石头等这些情况下,人的眼球就会往右下方运动。经常有这个动作的人思考能力特别强,而且思维缜密,不过心思太过细腻。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疑心重!他们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能让他们思考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很敏感,同时也像是个福尔摩斯,在那里独自推论,看看别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东西。

所以,和这类人相处要小心,不要轻易说一些过头的话,动作不宜过大。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能逃得过他的眼睛,所以很容易就会被他们发现你在想什么,内心的真实动态非常容易就会被他们获取。这类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精明,他们的精明表现在从不吃亏上。如果这类人有过多的金钱来往,显然不是好事。若是偶尔的有这种眼球往右下方运动的情况,就说明这个人的彼时彼刻说的话不能相信,很可能是谎言。

眼球往左上方运动是会议过去的表现,怀旧是他们的典型特征,甚至让人有点不能接受。往左下方运动代表的是听觉发挥主要作用。比如说你在轻声地哼唱一首歌曲,这时候眼球就会不自觉的往左下方移动。经常有这个动作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喜欢自由自在,虽说他们一般很聪敏,不过总是给人一种好吃懒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