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16638200000015

第15章 宪法基本知识(3)

宪法监督的范围,各国有所不同。宪法监督,首先是要解决法律及其他法律文件的合宪性问题;其次是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审查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纠纷等。在联邦制国家,违宪审查制度还有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防止一方侵犯另一方权力的作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不同国家的宪法监督机关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由立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

这些国家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审查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是否违宪。

(2)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

这些国家由法院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

(3)由专门机构监督宪法的实施。

这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如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等,履行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监督机构不同,监督方式也相应地有所不同。由立法机构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采取书面审查和规范审查的方式。在这种体制下,立法机关可以自己主动审查,也可以应请求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法律规范的内容。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监督方式与普通法院的诉讼方式相同,既是依请求的被动式审查,又是个案审查。由专门机构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委员会或者宪法法院的监督方式各有不同。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实行的是事前监督制;宪法法院的监督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有的实行事后监督制,有的实行事前监督制。

12.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在宪法监督制度的设计上,我国既不像普通法系国家那样,由司法机关行使宪法监督权,也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由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来行使宪法监督权。我国实行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这项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同宪法不相抵触。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

(2)对******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进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3)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司法解释进行监督。

(4)对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进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宪法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

13.怎样处理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宪法的稳定,是指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基本原则等内容保持不变。宪法的发展,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情况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有关内容和条款进行修改、删除和补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必须保持稳定,但宪法又不能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是在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的。

第一,维护宪法的稳定是由宪法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确立符合政治、经济方面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或者阶层的政治价值观念,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确认国家权力来源,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从效力看,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宪法,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宪法规定国家生活各个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决定了宪法必然成为国家生活一切重要方面的基础。国家是否稳定,取决于宪法是否稳定。我国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宪法必须与时俱进。

首先,宪法体现制宪者的治国理念和基本国策,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制宪者指导思想的发展,国家发展目标的调整,往往成为修改宪法的重要理由。

其次,受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制宪者不可能在制宪时就事先预见未来的一切,宪法应当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宪法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发展变化,要求宪法随之发展。宪法是为解决特定时期社会面临的根本问题而制定的,它的内容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此,宪法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宪法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也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不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将变化了的现实反映到宪法中去,就难以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宪法的稳定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对立的统一。宪法的稳定和发展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宪法文本的任何修改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宪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宪法的稳定又依赖于宪法的发展。因为,宪法稳定的价值在于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如果宪法与现实生活发生脱节现象,制宪者又不采取措施协调宪法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不相一致的关系,那么宪法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从这种意义上说,宪法的发展增强了宪法的稳定性。宪法的稳定不是说宪法一成不变,宪法的发展也不是任意的、不必要的频繁变更,它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不得改变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14.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

我国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

第一,宪法体现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我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是党的正确主张的制度化、法律化。宪法的修改,从启动到修改建议的形成,始终都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宪法体现了党的正确主张,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人民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需要由党来进行概括和表达。

第二,宪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人民的意志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根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进行的。宪法修改是由全国人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通过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宪法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体现。

党的主张与人民共同意志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宪法,就是反映人民的意志,因为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要求、利益的体现。而人民的意志写入宪法的过程又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离开人民的意志,党的主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的意志就难以集中、上升为宪法的规定。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宪法是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法律体现。

15.我国宪法序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的序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涵,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理解宪法、准确适用宪法,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重要依据。

第一,宪法序言如实记载了1840年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及其成果,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经验。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具有的共同认识,是理解我国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民族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宪法问题的基础。

第二,序言总结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规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序言确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定位。序言正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这表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正是在对上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序言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有了共同的活动准则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三,序言明确了实现国家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

(1)序言把四项基本原则肯定下来。

这是我国近代史最基本的经验总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序言规定,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

这是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国家各项改革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3)序言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极大地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4)序言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这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5)序言规定,国家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同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

这些规定将极大地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快、更好地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第四,序言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在宪法中确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确认宪法的法律性和规范性,对于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宪法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宪法序言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宪法的灵魂,同宪法条文一样,具有宪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