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他的规模很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没有打过败仗,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近。也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用兵灵活。伊阙之战避实就需,各个击破;鄢郢之战改用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而长平之战则佯败,断敌粮道,分割,最后围歼。白起喜欢追击战,数次长途奔袭。与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迥然有别。
白起喜欢杀人,胜与攻城,这大概和孙子相同,孙子云:“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白起也信仰这个理论,所以每战必屠杀一番,前后数十年歼敌超过一百六十万。有效的打击了敌方的有生力量。后世称其为战魔。后世多称赞他的巧妙用兵,而讥评其杀戮无度。却少有人从当时的战局角度着想的。
白起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观。尤其是后来称病时候关于不可攻赵的言论,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白起才能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参见长平之战)。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赚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着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的人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没有尝试过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但是,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都是如此。
白起,战国第一名将,又被称作“杀人魔王”,在其30多年的征战生涯中,有据可查的杀人人数超过150万人,可堪称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战将。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郿郡(今陕西眉县)东常镇白家村人。他戎马一生,指挥了数十次重要战役,取得了赫赫战果,是战国最为有名的大将,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了绝对功勋,也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史书评价他:勇谋兼备,长于野战进攻,料敌用兵,战必求歼。
白起的凶残程度在古今中外也是首屈一指,他每战必胜,胜则尽杀降卒。这倒不是因为白起天性嗜杀残忍,而是因为他是秦国的将军。在战国七雄中,秦国被称为“虎狼之邦”,秦国特别奖励军功,而军功又以砍头的多少决定,导致各级将领无不以杀人为快。
伊阙之战是白起成名的第一战。公元前295年,韩国和魏国国君相继去世,两国大丧。赵国也发生内乱。秦国趁机大举进攻。当时白起在秦国大将向寿帐下任左庶长,在宰相魏冉的举荐下白起替向寿担任主将,于是有了伊阙之战。伊阙地形险峻,易守难攻,韩魏联军在此布置了34万人。白起兵力不足联军一半,但白起利用韩、魏之间相互猜忌的矛盾,采用正合奇胜、各个击破战术,于公元前293年政下伊阙山,生擒主帅公孙熹,斩首24万级。
白起创下一次杀人最多记录的是长平之战。公元前261年,秦派王龁攻打赵国,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久攻不下。后受秦的挑拨,赵王上当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主将。年轻气盛的赵括立即改变廉颇的部署,要同秦决战。秦立即秘密派上王牌战将白起为上将军,赴长平前线指挥。为麻痹赵括,秦严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公元前260年,白起一举打败赵军,赵40余万全部投降,白起斩俘杀赵军45万。赵国也因此一战而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据《史记》记载,伊阙之战,白起斩首24万;攻破楚国三次,杀敌35万;攻赵先后斩敌60万;攻韩魏歼灭30万,累计达150之众。
现在看来,白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魔王,没有一点儿人道。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大屠杀也的确是削弱敌国的最有效的手段。
后来,白起在是否需要再次攻打赵国的问题上,与秦襄王发生了分歧,秦王命令他不得留在咸阳。但白起走后,秦思前想后,认为他一定会心生怨言,不如直接杀了他,于是派人拿了宝剑让白起自裁。
白起悲怆自问:“我怎么得罪了上天,让我到达这样的地步?”过了很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兵投降的人数十万人,我欺骗瞒天过海而逃脱,是足以死。”公元前257年,一代名将白起被迫自杀,未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