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蒋介石在上海滩
16679400000016

第16章 流氓头子三结盟

当年旧上海初辟租界时,小东门一带商市紧凑,人烟稠密,城开不夜;城外沿黄浦江一带停泊各省来往的商船,真是弘舸连舳,巨舰接舻,前后相继,难望尽头,其繁华景象,冠盖全国。尤其是从国外远航而来的巨型机轮,运载大量舶来品倾销我国,当这些商品在卸货上码头时,就成了那些无业流氓明抢暗偷的对象;同时也有与流氓相互狼狈者,为这帮盗贼窝赃和销赃,作为营生。旧上海第二个青帮大亨杜月笙,就是在这一带起家的。

杜月笙1888年阴历7月15日出生于上海高桥镇,小名月生。“月笙”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有了名气时改的,他的父亲叫杜云宝,在高桥镇上做小贩。杜月笙自幼丧母,由外祖母抚养长大,自幼散漫成性,不受管束。因家境贫寒,杜月笙幼年失学,常年在高桥镇上过着小瘪三生活。12岁那年,父亲因病身死,他成了孤儿,更是漫无拘束。有时无钱花用,就偷窃他舅父衣袋里的钱和家里的东西,到了14岁,人大胆大,竟偷窃邻居家的东西,其舅父忍无可忍,就把他驱赶出门。他流浪到上海十六铺,依靠他伯父杜云庆。当时杜云庆在十六铺一家顺茂水果行当店员,托友人把他荐入同街的宝大水果行做学徒。杜月笙在学徒期间,劣性未改,不守店规,还经常外出和流浪街头的小瘪三厮混在一起。有时遇到强横的欺侮弱小的,他就打抱不平,为此常和人打架。他被别人打伤,从不叫痛苦;有时打伤了别人,被打伤的就向老板诉苦。老板怕生闲气,就把他辞退了。

旧社会做学徒的,学徒期间如被店主驱逐,称作“回汤豆腐干”,是最不光彩的事情。伯父杜云庆见他如此不争气,从此便不再收留他,他就流浪在十六铺一带,做起小偷小摸的勾当来。

宝大水果行有个会计名叫陈贵堂,宁波人。杜月笙沦为小瘪三后,蓬首垢面,衣不蔽体。陈贵堂见了于心不忍,就私下叫他来店内,把拣挑下来的烂水果,以低微的价钱卖给他,叫他到街上叫卖,赚钱买饭果腹,免受饥饿。杜月笙得到陈贵堂的援手,感激万分。他把从宝大水果行买来的烂水果稍微加工后在十六铺设摊叫卖。因为这种烂水果价格便宜,买的人倒也不少,他竟成了一个固定的摊贩。

杜月笙自小就善于以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他在十六铺卖水果期间,常把卖水果得来的钱,分给与他共过患难的小兄弟买食吃,他宁愿自己饿肚皮。受过他恩惠的小瘪三,也愿死心塌地地跟随于他,为他出力。有时遇到水果店数日不来货,他的摊上无水果可卖,肚子饿得咕咕叫,会计陈贵堂就暗地里摸出银毫子给他买饭吃。因此,陈贵堂就等于他的重生父母,再世恩人一般。杜月笙发迹以后,就请陈贵堂到他家当管家帐房,让他享受清福。

杜月笙在十六铺卖了几年水果,当年和他在一起的小瘪三们也都长大了。因杜月笙在这帮小流氓中处事比较公正,排难解纷,直言不讳,深得他们的拥戴,他在当地也就渐渐地有了一些小名气。

这时,杜月笙已与四五十个小流氓结成一帮,专门靠偷窃码头上的货物维持生活,有一次,锡箔商人从杭州航运来一批锡箔,要在十六铺码头上卸货上岸。这个商人想觅个流氓小头儿保护货物。当时张啸林在这里也有了些小名望,锡箔商人就答应如每船来货在码头上不受损失,愿按来货多少拿出若干小费,托他代为照顾,张啸林就拍胸承担下来。

张啸林生长在杭州,这个锡箔商人也是杭州人。既是同乡,有话好说。俗话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他既得了人家的钱财,当然要保护人家的货物安全。但又觉得力量不够,遂与杜月笙协商,分给他们一部分钱,嘱其代为照料。杜月笙见有小费到手,强似暗地偷窃,也就答应了张啸林的要求。

可是张啸林和杜月笙合伙保护锡箔的消息,很快被其他流氓知道了,都觉得事关大家的利益,岂容他包办独专!早就摩拳擦掌,怒目以待。锡箔卸上码头那天,其他帮流氓从四面八方蜂拥前来,动手抢劫。杜月笙带领自己的小流氓出来阻拦,双方立刻打了起来。杜月笙这帮小流氓,人数既少,又是新手,没上过大阵势,不惯于豁出命来打架,打不多时,就被对方打得落花流水,鸡飞狗逃。最后只剩下杜月笙一人,被打得鼻青眼肿,遍体鳞伤,仍在拼命苦斗,直到被打得卧地不起,动弹不得,对方才罢手,各自散去。

经过这场殴斗,杜月笙被打得奄奄待毙,张啸林把他扶起来,送回他的住处,求医诊疗,服药调治,休养了几个月才痊愈。在养伤期间,一切医药费用均由张啸林东借西贷,甚至卖掉身上御寒的棉衣。对此,杜月笙深感张啸林的恩德,张啸林也认为杜月笙做流氓有“狠劲”,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才”,于是两人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啸林生于1877年,卒于1940年,小名“小林”。辛亥革命前进浙江武备学堂读书,没有卒业,辛亥革命失败,武备学堂也同时撤销,他在杭州成为无业者。“啸林”这个名字是后来在上海当流氓成名后才改的。因为张小林属“虎”,就把生肖连贯在名字上,取“猛虎啸于林”之意。

张啸林原是“青帮”流氓里一个正统的流氓。张啸林的老头子“爬牙老生”范阿臣是在宝带桥附近开饭店的老板。过去“青帮”老头子对门徒有一定的帮规约束,不能象上海地方“青帮”拜老头子后就可到处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张啸林自加入“三合会”后,在会里属于普通的门徒。一天,逢着亲戚家有喜事,应邀吃了几杯喜酒,心头已有三分酒意。在回家途中行到拱宸桥附近时,看到有几个人合力殴打一个人,就向前劝说道:“好了,好了!人家被你们打成这样儿了,你们还不肯息息拳脚,直要把人家打死才罢休?太有些不讲理了。”那几个人看到张啸林在旁多嘴,就围住他动起手来。张啸林原是练过拳脚的,见三人来打,一脚踢去,正踢中一个人的****,倒地身死。他知道闯出了大祸,急忙挣脱身,也不敢回家去,就连夜逃往上海。

张啸林逃到上海后,就落脚在小东门外东昌渡一带码头上,更名林生。因他是“青帮”里“大”字辈的门徒,而且熟记“海底”术语,下一排辈的流氓们都要叫他一声“张爷叔”。张啸林就把这里当作他第二故乡了。他还传信到家里,让妻子偷偷地来到上海。

又过了一年多,杭州官府对他打死人命一事搁置起来后,张啸林在上海才敢露面,这才有了同杭州锡箔船商打交道,杜月笙被打鼎力相救的事,也正是如此,杜月笙对他的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于怀。张啸林是青帮“通”字排辈,杜月笙叫张啸林为“老爷叔”以示尊敬。

再说张啸林与黄金荣。当年黄金荣在十六铺巡捕房当二埭头巡捕,因经常在码头上值勤,张啸林向船商们榨得油水时,就劈给他一份利润。黄金荣见张啸林是青帮“通”字排辈的正统流氓,做事倒也落门落槛,就和他交了朋友,彼此称兄道弟。迨后,黄金荣骤升为麦兰捕房华探长,张啸林为要高攀这个“贵人”,更是趋奉不迭。适至黄金荣合股开设三鑫公司毒窟时,张啸林不但给他出谋献策,而且竭尽一切力量保护他的利益。因此二人遂成莫逆之交。

一个流氓要显身扬名,总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曲折。张啸林也不例外,也是从生死关头、惊涛骇浪中钻出来的。当新开河码头建成后,外省船商因不堪上海稽征吏的勒索,纷纷到别处卸货。这班稽征吏从侧面一打听,却原来是张啸林在船商们中间暗地捣鬼砸了他们的饭碗,不由怒从心头起,妒火胸中烧。他们经过商量,决意要把张啸林擒到手,结果他的性命。

一天,张啸林正在南码头联系事务,被驻该处的稽征吏发现,就立即纠集十余个稽征巡警,不问情由,把张啸林强拽进稽征局内捆绑起来,打得他死去活来,准备夜深人静时,把他扔入黄浦江里淹死。

当天下午,张啸林的老婆得知他被稽征局捉去,便急忙找到杜月笙,求他及早设法营救。杜月笙听说后,一面叫手下把弟兄到稽征局打听虚实,一面和几个头目商量营救办法。大家认为如若白天去抢救张啸林,稽征局里有几枝老爷后膛枪,难以得手,不如等待傍晚时分巡警们下了班,冲将进去,打他个措手不及。大家计议已定,随即挑选了数十个流氓,到了晚上,杜月笙和李阿三率领流氓一齐冲入稽征局,救出了张啸林,然后一哄而逃。

张啸林脱险回家,休养了数日,打听到捕他的头目“金狮狗”原是一个手段非常残忍的家伙。为了要报仇雪恨,他就请三十六帮流氓头子“吊眼阿定”助他一臂之力。吊眼阿定平时见金狮狗依官托势,勒索船商们的钱财,也非常看不入眼,于是答应了张啸林的要求。

一天上午,金狮狗照例出来巡查商船,正独自走到江边时,突然前后窜出十几个人,不问情由,把他掀倒在地,一顿拳脚,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拖到江边,一声号子,奋力往江里一抛。此时江畔正好泊来一艘大粪船,只听扑通一声,金狮狗被抛到大粪船中。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已饱尝了大粪的滋味儿。金狮狗爬出了大粪船时,张啸林等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张啸林在法租界码头上的流氓中,奔走于三十六股流氓帮之间,给各帮流氓广辟财源;同时又拉拢各帮流氓集合在杜月笙名下,并对黄金荣曲意奉承。此时,因他有了些名声,遂收受了两个越剧女伶为“干女儿”。这就是当年名闻越剧界的施银花和屠杏花。

女子越剧首次来沪演出,主要女演员就是施银花和屠杏花。她俩一个演小生,一个演花旦。剧团老板绰号叫“老秃鹫桂荣”,杭州人,和张啸林是同门把兄弟。老秃鹫桂荣带领剧团来到上海,走了几个场子处处碰壁。正在走投无路的当儿,打听得张啸林已初露头角,便请他给找演出的场地。张啸林因和老秃鹫桂荣是同门弟兄,又有乡邻之谊,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老秃鹫又恐张啸林不肯为他尽力,就暗地唆使施银花和屠杏花紧紧缠住张啸林。并且备了一席酒筵,买上一对大红烛,请张啸林吃饭,同时叫施银花和屠杏花两人拜他为“过房爷”。直乐得张啸林心花怒放,喝得烂醉如泥。后来张啸林安排他们在东新桥聚宝茶楼暂时演出,又在法租界的一块空地上因陋就简地搭了一个小型的剧场,名叫“武林戏院”,作为两个“干女儿”演出的场所。这个剧场就是后来龙门剧场的前身。

施银花和屠杏花有了张啸林这个“过房爷”,又有了固定的剧场,再加上演的剧目都离不开“公子小姐楼台会”和“私定终身后花园”等内容,因而招引了不少观众。从此便逐渐兴旺起来,不但红遍上海,而且享誉全国。

张啸林在这段时间里还在城南瞿真人庙开设了香堂,收受门徒101人。张啸林门下,关山门的门徒,就是过去英租界九江路扬子饭店前任经理的石少棠。后来黄金荣和杜月笙把收受门徒的仪式改为投帖,张啸林却始终谨守帮规。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杜月笙后期所收的门生都是金融界里的人物,而张啸林所收的门徒,绝大多数都是做乌龟王八蛋的人物。如“留香院”、“怡红院”、“春花院”、“安乐院”、“香泽院”等么二堂子的老板,都成了他的高徒。法租界八仙桥地段花捐班班长“活无常阿明”,也是张啸林的门徒。此人即当花捐班的班长,又是开设么二堂子的老板,一生不知糟踏了多少良家姑娘。他开设的么二堂子就有十家之多,单是分派在各门口监管的女姘妇就有七八个。活无常阿明为了孝敬老头子张啸林,每逢节日送给老头子的礼物价值都在数百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