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与其他治疗活动的有效结合适时而充分地利用其他治疗项目,如治疗性锻炼、治疗性活动等,以促进体能和运动的协调,保证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进行,同时,对提高活动的技巧性也有帮助。
8.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吸收患者家庭成员参与训练过程,首先解决患者及家属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在需要给予帮助时,家属知道如何帮助才是最恰当的。
(四)ADL训练的主要治疗作用
1.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ADL训练能使患者重新获得已失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方法,帮助其建立新的活动技巧,掌握自助具的使用方法,使其在不依靠他人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所需的活动。
2.促进身体功能改善与恢复通过训练,可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异常的肌张力状态,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治关节及软组织挛缩与肌肉萎缩,保持各种运动的柔和性、协调性和灵巧性。
3.发挥残存功能患者如肢体残缺,其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甚至丧失,通过安装假肢、矫形器后的ADL训练,可发挥其残存功能,能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回归社会。
4.改善心理精神状态ADL训练在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心理上的调节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5.提供适应的社会环境根据病伤残者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实际要求,由治疗师设计制作必要的辅助器具,如自助具、助行器、夹板支具、压力衣、轮椅等,对家居条件、工作场所、公共环境进行改进,达到无障碍目标,以利病伤残者便利、安全、省力地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之中。
(五)ADL训练方法
1.转移、移动动作训练
(1)床上翻身动作。①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双手握拳,双上肢前伸,肘关节伸展,健侧足自患侧足下插入,健侧上肢带动躯干,进一步带动骨盆及下肢,同时健侧足带动患侧足向健侧翻身。必要时,治疗者在骨盆给予辅助。②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双上肢动作同上,健侧下肢略抬起,配合上肢向左右摆动数次后,借助惯性翻向患侧。
(2)起立动作。以从普通椅子坐位起立为例予以说明。首先,臀部前移,将中心放在椅子的前2/3处;双足后移,至少位于膝关节偏后方;双手握拳,双上肢充分前伸,肩关节90°屈曲;躯干充分前倾,重心前移,髋关节、膝关节进一步屈曲;双下肢均等负重地起立。
(3)床和轮椅之间的转移动作。首先将轮椅45°斜角放置于患者健侧肢体一侧;患者起立后以健侧下肢为轴心旋转身体,直至臀部正对轮椅;躯干前倾同时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后缓缓坐下。轮椅向床的转移做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4)步行训练。
1)立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是获得步行能力的基本条件,而双下肢的均等负重又是立位平衡的基本条件。因此,步行训练的最初阶段,是以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进一步双下肢均等负重下的立位平衡能力为主。
治疗者立于患者患侧,一只手握住患者患侧手,另一只手在对侧肩部保护,引导患者反复做向患侧转移重心,由患侧下肢负重片刻后再恢复原位的动作。
独立站立训练:初期,患者练习静止状态下的站立平衡。
站立的状态下,加入头颈部的旋转动作、与他人谈话、双上肢的上举运动等。
站立的状态下,双上肢向左右方向摆动,带动躯干旋转。
利用减小双脚之间的距离,缩小支撑范围的方法加大保持平衡的难度。
2)患侧支撑训练:指导患者将重心向患侧移动后,向前方和后方迈出健侧下肢。为了获得转移重心的同时进行负重的能力,指导患者将健侧足向前迈出,在患侧足底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做向健侧下肢移动重心的练习。
3)患侧迈步练习:为了获得正常的步态,避免“画图”步行,必须加强髋关节内收和膝关节的屈曲功能。患侧向前方迈出的时候,提示患者自然放松骨盆,同时屈曲膝关节和背曲踝关节之后迈出。立位下,练习患侧膝关节独立的屈曲、伸展运动。
4)实用性立位训练:立位平衡有所恢复以后,增加训练难度。治疗者与患者面对面站立,做互相传球练习。初期,可采用气球等轻质材料的球类,慢速地传递。治疗者可灵活掌握传递的方向,全面地练习患者在站立状态下自如地向各个方向转移重心,同时做出上肢的动作。
(5)室内运动。室内运动侧重于患者在室内的转移,包括转移的方式、范围、用具和环境等,如步行运动、上下楼梯、助行器和轮椅的使用之外,家庭用具的高度和空间大小及房屋面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碍于活动的设施尽可能清除。
(6)室外运动。此项活动是让患者了解室外环境,如观察路面、斜坡、台阶及障碍物;识别路标、指示牌、安全标志;训练自我保持的意识和方法(如安全跌倒与爬起的技术),这对截肢、截瘫者尤其重要"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尚应训练在室外发生紧急事件的处理等。
2.进食训练完成进食动作要求坐位平衡的保持和耐力,以及手眼协调性、上肢的运动和操作能力。治疗者应该在患者实际的进餐过程中,观察、分析患者进食困难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同时还应考虑对进食器具进行改良,用辅助具代偿患者丧失了的部分功能,适应患者的欠缺部分。
(1)进食指导。坐位进食是正确的进食姿势。患者只要能坐起来,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就应该坐位进食,即使坐位不稳,有家人照顾左右,就应该坐位进食,坐轮椅进食较为安全。而卧位进食属非正常,患肢功能恢复才能自己进食也是一种误解。早期进食要特别注意患侧上肢的位置,上肢以伸展位平放于餐桌上,掌心向下,健手进食。切忌患侧上肢下垂或屈曲放置胸前,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上肢放于餐桌上可以唤起患者的注意,利于康复。有单侧忽视的患者,家属站在患侧提醒患者,进食时防止一侧食物漏吃,克服对偏瘫侧的忽视。
(2)吞咽障碍的进食训练。大多数的吞咽障碍都是因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所致。急性期患者可留置胃管补充每日所需蛋白、电解质等。但长期留置胃管可造成进食废用,也不利于其他障碍的恢复。所以,吞咽障碍的进食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训练:鼓腮、按摩双侧面部、舌向各个方向运动。目的是改善口、面、舌、下颌的运动功能,促进主动收缩功能恢复,每日1~4次。坐位训练;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每日逐渐抬高床头直到独立坐位,每日1~2h,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
2)吞咽训练:咽部冷刺激和冰块刺激方法。咽部刺激法是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因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冰块刺激方法是采用头部30°~60°前屈仰卧体位,先用较小的冰块刺激口腔两侧黏膜一舌根一咽部,然后咽下,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每日2~3次。采用以上方法后患者出现吞咽功能,即可开始进食训练。
3)进食训练:选择进食体位。坐位和半坐位。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颈部稍向前弯曲,使舌骨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管。半卧位:躯干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同时还可以减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食物的选择,先选择易在口腔内移动、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食物,如果冻、香蕉。然后到糊状食物。在每次进食前先用冰块刺激和诱发吞咽动作,观察喉结运动,确定有吞咽动作后才能开始进食。选择小而浅的勺作为餐具,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以利于吞咽。在训练中为防止实物残留造成误咽而继发肺部感染,吞咽和空吞咽交替进行。
(3)进食器具改良常见的方法。①将叉、勺等的把手加粗。②两只筷子之间用弹性钢丝连接。③餐具下方垫防滑垫或在轮椅板上做固定餐具的凹槽。④使用吸管饮水。⑤选择边缘角度大的餐盘。
3.更衣动作患者一旦能坐稳,可以进行穿脱衣服的训练。进行更衣训练时,需要观察患者实际的更衣过程。了解和发现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患者按照方便的穿、脱衣服的顺序穿脱衣服,掌握正确的更衣方法。其原则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更衣训练时应考虑以下几点:脱衣服比穿衣服容易,应该先练习脱下,再练习穿上;穿上衣比穿裤子省力,应该先教会穿上衣,再学习穿裤子;站立穿袜比站立穿鞋困难,穿袜时一定取坐位;衣物上尽可能少的扣件有利于穿脱,用带有弹性的袖口和腰带、尼龙扣替代拉链和衣扣,操作起来简便省时;对严重残疾者,衣着以保暖为主,避免为装饰而穿着多层,繁杂的服饰;更衣困难者应借助拉衣钩、纽扣器、穿袜器等自助用具完成各项活动。
(1)穿开衫衣服时,患者将衣服横放于双膝上整理,让衣袖悬垂于双膝之间,使偏瘫侧手容易穿入其中,然后将衣袖沿手臂上拉到肩。肘关节保持伸展,肩胛前伸。患者健手从身后绕过去抓住衣服,把它拉向健侧,直到健臂能穿入另一衣袖。脱衣服时先脱健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