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16726000000018

第18章 通过竞争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比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众多的事例表明,通过竞争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记住要记的东西。

“成语接龙”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智力比赛,相信很多人在家中都玩过。第一个人起了头以后,后面参与的人都会竖起耳朵听前面的人说出来的成语。当要轮到自己的时候,全身都会紧张起来,脑海里迅速地搜索着自己要说的成语。说对了,赶快就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个;说错了,周围的人马上就会提醒。几个回合下来,大家记住的成语数量都会有所增多。比赛中有竞争有互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能够记住很多成语。这种活泼的比赛方式是提高孩子记忆力的好方法。孩子在比赛时当然希望自己能够赢,利用孩子的这种好胜心理,家长和他们比拼记忆力,可以使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比赛记忆古诗:家长背一句,孩子背一句,家长能行,孩子也一定能行。孩子的短时记忆力比大人们强很多,这样几个回合下来,玩玩闹闹中,孩子就把诗词记住了。家长还可以找一些写作时有可能用到的字词、句子、范文,和孩子一起背诵,看谁背得快、记得牢,对胜利的一方要实行奖励。这样孩子在得到胜利和喜悦的同时,又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记忆力。

和家长一起玩背扑克的比赛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这种小小的扑克牌,能够有效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家长和孩子把扑克牌各分几组,每人随机抽出一张,看谁出的牌大,谁的牌大两张牌就归谁,以谁的牌多决胜负。在玩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记住刚刚出过的牌的花色和数字,并记住整理后的顺序,几个回合下来,当孩子能够记住自己手里牌的顺序、花色和数字的时候,再逐渐增加扑克的张数以增加记忆的容量。

看过足球比赛的观众很容易被赛场上的气氛所感染。那些在看台上摇旗呐喊的人,比赛场上奔跑着的人还要兴奋。在家庭里玩比赛,就要制造出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让孩子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全身的细胞都处于亢奋状态,把全身的能量都调动起来,将所有的智慧都开发出来。

在英国,有一种传统记忆力家庭比赛。它的玩法是:

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圆桌边,其中一人做裁判,不参加本轮比赛。由裁判起头随便说出一个名词,其他的参与者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先说出自己之前的参与者说出的名词,然后自己再说出一个新名词后,流转到下一位。如果有人背错或者报出不是名词的词,则算输掉本轮比赛。

这一轮比赛即告结束。

在这个比赛里,裁判要记住所有新报出的名词,并评判每位参与者说出的名词正确与否。这裁判也不是很好当的,每一轮输掉的人,就是下一轮比赛的裁判。

这个好玩又刺激的比赛不断被流传着,并添加了其他一些条件或规则,变得更为刺激有趣。要在这样的比赛中获胜,是有困难的。每位参与者都想刁难下一位,“斑马”、“水桶”、“士兵”、“雨鞋”、“圣诞树”、“香蕉”等这些毫不相干的词语要被依次复述出来,对人的记忆力的确是很好的训练。

是的,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种好玩又刺激的比赛,在竞争中让孩子学会记忆的技巧,这对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很有益处。

事实表明,孩子通常会对感兴趣的事物主动记忆。

这样,在和孩子比赛的时候,家长不要忘记增加趣味性,不要搞成学校里“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家庭版。在比赛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竞赛伙伴,家长要给孩子平等的空间,让孩子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