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文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16727400000048

第48章 孟子有哪些思想

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鲁国(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在15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的称号,与孔子一起并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很严,所以有“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的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写的,记录了孟子的语言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还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后和弟子一起著书。

他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他的学说出发点是性善论,提偶“仁政”和“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是人性向善,而不是人性本善。

孟子的思想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君主要爱护人民,当官的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认为,如果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

的原则运用到政治上,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主张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的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成四种,那就是仁、义、礼和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成五种,也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主张,仁、义、礼和智四者之中,仁、义是最重要的。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还指出孝、悌是处理父子与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这样,封建秩序的稳定与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