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的力量(经典励志文丛)
16759300000018

第18章 英雄气概源于勇气加道德(3)

第三节勇气的宽厚柔和之美

勇气并不排斥温柔。勇敢的男子身上的温柔也并不比女子少。查尔斯·纳皮尔很尊重他人,绝不拿他人开玩笑。他的兄弟,历史学家威廉先生也同样如此。詹姆斯·奥特勒姆被查尔斯·纳皮尔称为“印度的贝亚德”,即集勇敢和柔和于一身的人。他敬重妇女、尊老爱幼、善待弱者,鄙视堕落、反抗邪恶。正如富尔克格·富维尔评价西尼那样:“他崇高的品格无与伦比,他是征服者、改革者、开拓者,他的每一次行动都那样伟大而勇敢,而且他的最高追求是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

爱德华王子取得了波伊克尔战争的胜利之后,居然设宴款待他的俘虏——法国国王和王子,还坚持从旁服侍。这一谦恭举动完全赢得了法国国王和王子的心,就像在战场上用勇敢俘获他们的人一样。事实上,年轻的爱德华王子已经是个真正的勇士了,他勇气非凡、风度翩翩,是那个时代骑士的典范。他高尚的品质还体现在他的座右铭上:“崇高的精神和虔诚的服务”。

勇敢的品格使人宽厚慷慨。纳斯比战役中,费尔·法克斯将缴获的敌方军旗交由一名普通士兵保管,那个士兵居然吹嘘是自己得到的,费尔·法克斯听到后并不生气,反而说:“让他吹吧,反正我的荣誉已经够多的了。”

道格拉斯在班洛伐本战役中,看到战友伦道夫寡不敌众时,立即予以援助。一旦击退了敌军,他就对部下说:“好了!我们来的太迟了,帮不上什么忙了。我们不要分享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胜利果实吧。”

许多事情的性质都由做事的方式而定。慷慨无私地做一件事,就会被人认为是友善的举动;满腹牢骚地做一件事,就会被人们看作小气。本·约翰逊困厄不堪的时候,国王派人给他送去了微不足道的祝福和一笔赏金。率直的诗人毫不犹豫地说:“他一定是看我住在穷巷里才送我东西,其实,真正住在穷巷里的是他的灵魂。”依照我们的观点,勇气在品格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生活之源,而且是幸福之源。人生的不幸之一就是怯懦。所以明智的人总是要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无所畏惧的人。可见,无所畏惧的习惯和注意力、勤奋、钻研精神、快乐的习惯一样,是可以培养的。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恐惧都是自己幻化出来的。很多困难本可以用勇气去摆平,可是幻想出来的恐惧使我们退却了。所以,我们要控制这可怕的想象,不要让想象创造出来的负担压得无法喘息。

通常,勇气教育并没有被纳入女子教育之中。可是,我们要知道,勇气教育比音乐、法语,或是象征着君主权力的小金球更重要。我们并不赞同理查·德斯尔的观点,他说女子应该温柔可爱且胆小自卑。我们说,女子应该接受勇气教育,从而更加自强和快乐。

胆怯和恐惧不是什么可爱的东西。无论是意志上的懦弱,还是身体上的软弱,最终都是兴趣的绊脚石。除了极其温和亲切之外,任何形式的恐惧都是卑鄙可憎的,唯有勇气是高贵而尊严的。艺术家阿里·谢弗曾写信给女儿说:“亲爱的女儿,一定要勇敢些、热情些、温和些,这些是女孩真正高贵的品质。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但无论幸福或是痛苦,都应该举止端庄,活出尊严,这才是看待命运的正确方法。就算命运对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不利,我们也不能失去勇气。不懈的奋斗,这是生命的真谛。”

在疾病缠身和痛苦悲伤的时候,是女子最勇敢,也最少抱怨,她们像男子一样以坚忍和勇气与不幸作斗争。但现实生活中,她们往往会受着细微恐惧和琐屑烦恼的折磨,久而久之,会使她们产生不健康的情感倾向,甚至毁灭她们的生命。

矫正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倾向的最好方法是加强她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训练。女子品格的发展和男子品格的发展一样,都少不了精神的力量。它能使女子在紧急情况下镇定沉着地开展行动,并取得有效成果。女子用品格捍卫美德和信仰。虽然青春易逝,但品格永远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本·约翰逊的诗显示了一个女子高贵的形象:“我心中的她彬彬有礼、温和谦逊;我心中的她宽厚友善、古道热肠;我心中的她机智勇敢、魅力无穷;我心中的她纺纱织布、量体裁衣,无所不会;更重要的是,她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大多数情况下,女子的勇气都藏而不露,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她们身上一样显现出英雄的坚忍。曾有个叫格特鲁德·冯德沃特的女子,她丈夫因被错判为暗杀艾伯特皇帝的帮凶而被处以车裂。临刑前,她一直陪伴着丈夫,两天两夜不曾离去,勇敢地对抗着皇帝的怒火和凛冽的寒风,因为她深知丈夫的清白。但女子的勇气并不是都是这种因爱而生的勇气,当责任感和使命感逼近时,她们也极富英雄气概。当追杀詹姆士二世的反叛者闯入他在珀斯的住所时,这位国王只好让女眷守卫大门,以便给他充足的时间逃跑。那些反叛者以前就破坏了门锁,用钥匙无法打开;当他们闯入女眷们的房间,发现门闩已被移走。此时,勇敢的凯瑟琳·道格拉斯用胳膊当门闩,阻止反叛者前进,她一直坚持到手臂被砍断。其他的女眷也英勇顽抗。

夏洛特·德特里·莫莉捍卫莱瑟家族的斗争,也是体现高贵女子的英雄勇气的典型例子。当议会军队劝她投降时,她说她答应过丈夫要保卫家庭,除非她丈夫下令,否则绝不屈服,而且坚信上帝的保佑和解救。在布置防御工事时,没有一件事因她的疏忽而被漏掉。她在忍耐中显示着一份刚毅。这位威廉·拿骚和科里奇海军元帅的光荣子嗣,就这样坚守了家园整整一年,其间还有三个月的猛烈轰炸,直到国王的军队击退了敌军,这场防御战才算结束。

至于富兰克林夫人的勇气,我们也早已铭记在心。就算其他人都认为寻找富兰克林的下落已是天方夜谭,她仍不放弃努力,于是最后,皇家地理学会决定授予她“发现者奖章”。其时,她的好友罗德里克默奇森说:“富兰克林夫人优秀的品质一直感动着我,她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经过12个漫长春秋的探险,终于发现两大事实,即她的丈夫穿越过无人横越过的海洋,并在一条西北通道中丧生。所以她得到这个回报完全是她应得的荣誉。”

但是,那种恪尽职守的勇气更多地表现在女子所做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仁慈之事上。她们只是悄悄地将这些事干好,远离公众的目光,也不期待得到什么荣耀,所以,一旦荣誉降临,她们反倒觉得是一种负累。有谁不知道探监者福瑞夫人和改革家卡彭特夫人?有谁不知道倡议海外移民的奇泽姆夫人和赖伊夫人?又有谁不认识倡导医护事业的南丁格尔小姐和加赖特小姐?

这些女子走出家庭生活,从事慈善事业,这正是一种道德勇气的体现。似乎女子就应该文静优雅,生活于家庭的小圈子中,可是在她们想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时,谁也无法阻拦。人们可以凭着一颗热情之心帮助左邻右舍,而她们从事慈善事业是作为一项义务在履行,并不是有意的“选择”,完全是出于良心,不求名,不为利,只求问心无愧。

在众多的监狱探访者中,比起福瑞夫人,萨拉·马丁并不那么出名,但实际上她的工作做得极为出色,充分显示了女子的忠诚和勇气。

萨拉出身贫寒,很早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只和祖母相依为命。在雅茅斯附近的卡斯特替别人做针钱活儿维持生计,但每天只能赚到可怜的1先令。1819年,一位妇女因虐待孩子而被判监禁,关押在雅茅斯监狱中,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小镇上人们茶前饭后的话题。萨拉,这位年轻的缝纫女工被这一审判报道所深深触动,产生了想去监狱探访并引导这位母亲的念头。以前,她每次经过监狱的围墙时,总有一股进去探视犯人的冲动,她想给他们念《圣经》,以便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终于有一天,她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决定进去见一见那位囚犯母亲,于是她跨进监狱的门廊,敲了敲门环,请求看守让她进去,可是被拒绝了,她没有灰心,又重新返回监狱,再一次提出她的请求,这一次她得到了许可。一会儿工夫,那位母亲就出现在她面前。当这位囚犯母亲得知萨拉的来意时,被深深感动了,泪流满面地向萨拉道谢。也正是这些感动的泪水和感激的话语,影响了萨拉的一生。从此,这位贫穷的缝纫女工一边做针钱活儿维持生活,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监狱探视囚犯,努力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改邪归正。那时并没有什么牧师和女教师,但萨拉同时扮演着这两个角色,给他们朗读《圣经》,教他们读书写字。除了闲暇时间和星期天,萨拉还特地在一星期中抽出一天来做这些事,她说:“这是上帝的祝福。”她教女犯们编织、缝纫及裁剪技术,把她们生产的产品拿出去卖,赚回来的钱用于生产原料的购买和继续从事她的教育工作;她也教那些男囚犯们编织草帽和各种男式便帽,制做灰棉衬衫,缝缀各色布料,这样,他们就不会无所事事,而且懂得重新做人的乐趣。萨拉从这些产品收入中取出一部分设立了一个基金,用于犯人出狱后安排工作,使他们能靠自己的诚实劳动立足于社会,同时,萨拉也感到了无比的欢欣和满足。

由于萨拉把太多的心血都倾注于她的狱中工作,以至于服装制做业务明显下降,这使她面临了一个难题,是暂停狱中的工作,恢复她的服装业呢?还是继续专注狱中工作?萨拉毅然选择了狱中工作,她说:“我早已权衡了这其中的利害得失。我给那些犯人传授真知的时候,我感到是一个很富有的人。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不得不做。而我个人的得失简直微不足道。”萨拉仍然每天花6~7个小时帮助那些囚犯改邪归正,使他们在出狱后正常地生活与工作,并成为有用的人。有时新囚犯桀骜不驯,但萨拉都以耐心和宽容赢得了她们的尊重和合作。无论是屡教不改的惯犯,衣冠楚楚的伦敦扒手,失足成恨的少年,还是吊儿郎当的水手,行为放荡的女子,走私者和偷猎者,都受到她爱的感化,第一次拿起笔来写字。她赢了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哭泣和忏悔,给予他们坚定的信心,引导他们走入正途。

在从事这项高尚工作的20多年里,这位诚挚善良、古道热肠的妇女,几年没有得到任何鼓励和支持。她只是靠她祖母留下的每年10~12英镑和微薄的制衣收入维持生活。在萨拉从事狱中工作的最后两年,雅茅斯镇长得知她的工作为政府节省了配备监狱牧师和教师的法定开支后,决定支付她12英镑的年薪作为报酬。但这一举动却深深伤害了萨拉的感情,她并不想成为政府的带薪管理人员。

然而,当局的监狱委员会很粗鲁地告诫她:“你要是不想被赶出去,你就必须接受这个条件。”这样,萨拉成了年薪12英镑报酬的监狱管理人员。但当时萨拉已经年老体衰,加上监狱的不良环境,两年后她就倒下了。临终之际,她重拾写作之笔,创作诗歌。从文学作品角度看,她的诗并不出色,但字里行间都倾注了她满腔的热情。其实,她的一生就是一首极其美妙高尚的诗——充满了真诚、勇气、坚毅、慈爱和智慧。

她的人生诗篇正映证了她的一句话:“愿所有人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