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16764600000011

第11章 凉州之战(3)

晋攻前秦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至六月,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进攻前秦(都长安)的战争。

永和十年正月,东晋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因北伐失利被废为庶人,朝中大权尽落桓温之手。二月,桓温亲率步骑兵4万从江陵(今属湖北)北上;水军从襄阳(今屑湖北)沿沔水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至南乡(今河南淅川东);步兵从淅川趋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命梁州刺史司马勋由梁州(今陕西安康西北)出兵子午道(自今陕西安康穿秦岭至长安县子午镇)北进,合击秦军。三月,桓温先头部队攻克上洛(今陕西商州)和青泥(今陕西蓝田南),俘秦荆州刺史郭敬,司马勋攻掠秦之西边部分地区。前凉秦州刺史王擢也举兵响应,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东晋大军压境,秦帝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军5万屯于蛲柳(今陕西蓝田县南)抗击东晋军。四月,桓温率军在蓝田(今属陕西)与秦军交战。苻生骁勇善战,单骑突阵十数次,杀伤东晋将士甚众,桓温督众力战,击败秦兵;将军桓冲在白鹿原(今陕西蓝田西灞河、产水之间)又败苻雄军。桓温军边战边进,进抵长安城东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北)。苻苌退守长安城南,秦主亲率6000老弱坚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3万,派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苻苌合兵共拒桓温军。长安城外的三辅郡县纷纷投降桓温。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欢迎东晋军。是时,顺阳太守薛珍力劝桓温进军长安,桓温不从,贻误战机。前秦适时组织反攻,苻雄率骑兵7000在于午谷袭败司马勋军,司马勋退守女娲堡(疑今陕西秦岭北麓户县或周至县)。五月,王擢部克陈仓,杀秦扶风内史毛难。苻雄率军在白鹿原大败桓温,斩东晋士卒万余人。此时东晋军粮食紧缺。桓温指望关中麦熟补充军粮,但秦人坚壁清野,已将小麦割完,使桓温军粮秣供应困难。六月,桓温被迫撤军,随军迁徙关中3000余户百姓。苻苌等紧随追击,桓温屡败,及至潼关时,逃亡及战死以万计。苻雄等于陈仓击败司马勋、王擢之两部军,迫其分别逃往汉中(今属陕西)、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九月,桓温还至襄阳。

点评:此战,桓温军初期取胜,但在相持阶段,犹豫观望,加之粮秣供应不足,最终失利撤军。

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辅国将军王猛率军攻占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灭亡前燕的著名作战。

建元五年,东晋攻前燕时(参见晋攻前燕之战),前燕曾以割让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西土地为条件向前秦求救,前秦出兵2万往援。但“外为赴援,内实观隙,有兼并之志”(《晋书·慕容啼载记》)。战争结束后,前燕反悔食言,前秦王符坚早有图燕之志,遂以此为借口,于十一月派王猛统将军梁成、邓羌等率步骑3万,进攻前燕。十二月攻洛州刺史慕容筑镇守的洛阳。前燕帝慕容暐派卫大将军慕容臧率精兵10万驰援,进至荥阳,王猛派梁成等率精锐万人,轻装兼程奔袭,大败之于石门,歼万余人。洛阳守将洛州刺史慕容筑,因援军不至,在王猛政治争取下于次年正月以城降。梁成再次进攻荥阳,歼前燕军3000余人,慕容臧退军新乐(今河南新乡市)。前秦军占领洛阳、荥阳两战略要点后,王猛留邓羌屯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晋洛阳故城西北隅),自率军返长安。以示此次攻燕,仅在于夺取慕容暐前允割让之地。

前燕左丞申绍,认为前秦“非唯守境而已,乃有吞噬之心”(《晋书·慕容暐载记》),建议增加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等边境各要点之兵力,加强战备。慕容暐未予采纳。

四月,苻坚令王猛统杨安、张蚝、邓羌等10将,率步骑6万进攻前燕,同时继续集结兵力,准备亲自率领以为后继。为能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达战略突袭之目的,以便一举灭燕,苻坚命王猛以洛阳地区为前进基地,由捷径北进,“从壶关(今山西长治北)、上党(今山西黎城南)出潞川(山西浊漳河)”(《晋书·苻坚载记》),直取邺城。六月出军,七月,王猛自率主力攻壶关,令杨安率一部兵力攻晋阳,以掩护主力之左侧背。八月,慕容暐命太傅、上庸王慕容评率军30万援二城,另遣慕容桓率军万余屯沙亭(今河北大名东)为后继。是月,王猛攻破壶关,俘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到郡县,皆降附。安攻晋阳不克。

九月,王猛留屯骑校尉苟苌守壶关,自率主力援扬安。猛以地道攻城,破之,俘前燕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慕容评畏猛怯战,率援军滞留于潞川,不敢前进。十月,王猛留部将毛当守晋阳,率主力进军潞川,与前燕军隔河相峙。慕容评认为秦军深入,不利持久,企图据河防守,坚壁不出,以疲惫秦军。王猛派游击将军郭庆,率精骑500,乘夜由小道迂回至燕军后,烧其辎重。

火光见于邺城,慕容暐遣使催慕容评速战。

慕容评被迫出战,其兵力虽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慕容评为人贪鄙,官兵怨愤,军心离散,战力不强。二十三日,双方交战半日,前燕军大败,被歼5万余人。

前秦军乘胜追击,又歼10万余人,前燕军全军溃散,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原屯沙亭之慕容桓,率军撤至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前秦军遂进围邺城。

为保证必胜,苻坚令王猛围而不攻,阵前休整,候主力到达后合力攻城。同时令李威辅佐太子留守长安;令阳平公苻融屯洛阳,对东警戒,确保后方;自率精兵10万驰赴邺城。到达后,在组织攻城的同时,命邓羌率军攻信都(今河北冀县),以牵制北部前燕军。十一月初六,慕容桓由内黄退去龙城(今辽宁朝阳),初七,前燕散骑侍郎余蔚(一说徐蔚)等夜开北门,迎接前秦军,慕容暐等逃向龙城,被前秦军追俘;各州郡牧守先后降,前燕亡。

点评:此战,苻坚在掌握战机上,能在前燕朝政败坏,内部矛盾加剧,且又连年与东晋作战、军队战斗力大为下降之时发动进攻;在战争指导上,能先取前进基地,再由捷径进军,攻其无备,直捣腹心,是获胜的基本原因。王猛在作战指导上,采取政治攻心与武力打击相结合,以及地道攻城、迂回夜袭等战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军进攻的著名的战略决战。

太元七年十月,前秦王符坚在长安(今西安西北)与群臣商议进攻东晋的事宜,他认为前秦可以动员97万大军,并准备亲自出讨,以统一天下。时朝臣多反对,唯秘书监朱肜、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力主攻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夸口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坚持攻晋。

八年(383年)五月,东晋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桓冲率军10万攻襄阳(今属湖北),另派兵击沔(今汉水及其北源陕西留坝西沮水)北诸城及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进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六月,桓冲别将攻拔万岁、筑阳(今湖北谷城北)。苻坚获悉,倍加震怒,除分别派兵援救外,即于七月下诏大举攻晋,征发各州郡公、私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门富豪子弟、精通武艺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万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对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谢安和桓冲等人亦先任以官职。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率骠骑将军张蚝、抚军将军苻方、卫军将军梁成、平南将军慕容暐及慕容垂等步骑25万人为前锋,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梁二州诸军事。不久,苻坚自长安南下伐晋,统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队伍首尾千余里,浩浩荡荡。九月,苻坚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后续凉州兵始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路蜀汉方向的兵力顺江而下,东路幽、冀方向的兵力到达彭城(今江苏徐州)。东西绵延万里,水陆并进,仅运粮船计有万艘。苻融统率的先遣部队到达颍口(今安徽颍河入淮河口)。

在前秦大军压境之下。晋廷调兵遣将迎击,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众8万抵御秦军。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名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主持东晋朝政的谢安临危不乱,处置有序。十月,苻融等攻破寿阳,俘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等。慕容垂攻克郧城(今湖北安陆)。胡彬得到寿阳陷落的消息,遂退保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苻融命卫将军梁成率兵5万屯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淮河支流洛河),并于洛涧入淮水处设木栅切断淮水水道,使胡彬的水军无法东撤。谢石、谢玄的主力部队自东向西推进,因害怕梁成,到达距离洛涧25里处便停止前进。胡彬困守硖石,粮食将尽,派人向谢石报告。不料,信使被秦军截获,并送至苻融处。苻融即报告苻坚,说晋兵人少,粮食不继,宜乘机发动攻击。苻坚得此消息,即将大军留于项城,自领轻骑8000赶往寿阳,倍道就苻融。苻坚等至寿阳,即派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前往晋营劝降。朱序仍心向东晋,便借机对谢石说,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应赶快攻击其前锋。谢石采纳朱序的建议。

十一月,谢玄派鹰扬将军刘牢之率北府军精兵5000人击秦军梁成部。晋军奋勇渡河,于阵击斩梁成及其弟梁云,又分兵切断秦军退路。秦军腹背受敌,溃逃,争赴淮水,溺死1.5万人。

晋军擒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振奋,乘胜水陆继进,径逼淝水。苻坚、苻融登上寿阳城,见对岸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今寿县城北四里)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面有惧色。前秦军于寿阳城东淝水西岸布阵,晋军进至淝水东岸,两军隔水相望。谢玄派人通告苻融,要求秦军稍稍后退,让晋军渡过淝水,然后两军一决胜负。秦军将领以为自己人多,应扼守淝水,阻其上岸。苻坚主张待晋军半渡时,以铁骑突袭取胜。苻融亦以为然。不料,秦军一退不可收拾。朱序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军以为真败,争相逃命。谢玄、谢琰、桓伊等率精兵8000涉渡淝水猛攻。苻融上马冲入军阵,欲阻止秦军盲目退却,马倒被晋军所杀。

前秦指挥无主,更加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直至青冈(今寿阳西30里)。秦军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追至,因而草行露宿,不敢停息,加之饥寒交加,死者十之七八。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往淮北。朱序、徐元喜及原前凉主张天锡等一起投奔晋营。晋军收复寿阳,俘秦淮南太守郭褒。苻坚沿途收集离散士卒,及至洛阳,仅剩10余万人。

点评:此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战争。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恃众轻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东晋则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慕容垂、姚苌等氏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为统一黄河流域所进行的一系列争夺战。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立代国,代王为拓跋什翼犍。后被前秦攻灭。淝水之战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拓跋珪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重建代国,同年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拓跋珪称魏王后,一面务农息民,一面着手进行统一大漠(即大沙漠,东起兴安岭西麓,西尽天山东端)诸部的征战。东破库莫奚,西击高车,灭亡匈奴别部刘卫辰(参见北魏灭刘卫辰之战),相继征服北方一些游牧部落,俘获大批人众和牲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年),魏王拓跋珪面对后燕军的进攻,针对其恃强轻敌,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的方针,同时注重瓦解对方军心,奋勇追击,在参合陂(今内蒙左凉城东北)决战中歼灭四五万燕军(参见参合陂之战)。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北魏势力进入中原。第二年,拓跋珪乘胜进击,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参见北魏攻后燕之战),夺得并州(治今太原西南);又东出井陉进入河北诸州郡,就地取粮,择弱而攻,逐步扩大战果,陆续占领信都(今河北冀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镇,基本上平定了关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