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学生必知的励志故事(上)
16767100000001

第1章

怎样才能表现得比所有的人都更好

曾经有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补丁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一位衣着华丽、口叼烟斗的建筑承包商请教:“我该怎么做,长大后会跟你一样有钱?”

这位高大强壮的建筑承包商看了小家伙一眼,回答说:“我先给你讲一个三个掘沟人的故事。一个拄着铲子说,他将来一定要做老板;第二个抱怨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只是低头挖沟。过了若干天,第一个仍在拄着铲子;第二个虚报工伤,找到借口退休;第三个呢?他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你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吗?小伙子,去买件红衬衫,然后埋头苦干。”

小男孩满脸困惑,百思不解其中的道理,只好再请他说明。承包商指着那批正在脚手架上工作的建筑工人,对男孩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全都是我的工人。我无法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有些人,根本连脸孔都没印象。但是,你仔细瞧他们之中,只有那边那个晒得红红的小伙子,穿一件红色衣服。我很快就注意到,他似乎比别人更卖力,做得更起劲。他每天总是比其他的人早一点上工,工作时也比较拼命。而下工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下班。就因为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群工作中间特别突出。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派他当我的监工。从今天开始,我相信他会更卖命,说不定很快就会成为我的副手。”

“小伙子,我也是这样爬上来的。我非常卖力工作,表现得比所有人更好。如果当初我跟大家一样穿上蓝色的工人服,那么就很可能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的表现了。所以,我天天穿条纹衬衫,同时加倍努力,不久,我就出头了。老板注意到我,升我当工头。后来我存够了钱,终于自己当了老板。”

我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

“好莱坞向这个年轻人敞开大门,倘非绝后,那肯定也是空前的!”一位老资格的影评家这样说。这位影评家在贝佛利呆得太久,感情自然日见枯涸,但那天却潸然泪下。

被评论的年轻人叫查里斯。他出生时,大夫告诉他的母亲:“趁现在还来得及——最好送他到疯人院去。”查里斯没去那儿,但家里却为此吃足了苦头。快3岁时,他才摇摇晃晃地会走第一步;整整一个冬天,他的两个姐姐带他坐在一面大镜子前,抓着他的手点着自己的鼻子,问他:“这是什么?”“嘴巴。”更糟的是,包括他父母亲在内,很少有人跑听懂他说的话。4岁那年,他被送往“肯尼迪儿童中心”学习。在那儿,他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天,他捧回一个刻着“Cheerios”字样的盒子给母亲:“看,上面有我的名字!”(他的名字为:Chris)母亲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一天下午——那年他正好8岁——他翻出一本旧的照相本,里面有他的两个姐姐幼年时在电视广告中的剧照。他一下给迷住了,痴痴地一再嚷道:“我要……我也要上电视!”他的父亲忧心忡忡地劝道:“我实在看不出有这种可能性。”查里斯却从没忘怀他的梦。一有空,他便一遍遍地借助着录像带练习唱歌和跳舞。4年后,机会终于来了。他在学校的圣诞晚会上扮演一个牧羊人,唯一的一句台词是:“嗨,真逗!”为这句话,他反复练习了两个多星期,连在梦中也念叨不已。

演出的那天,观众席上的一位来宾听说了这件事。“真逗!”他对自己说。又过了10年,这位好莱坞制片人准备推出一部肥皂剧的时候,发现还少个跑龙套的角色。他抓起电话,“嗨,小伙子,对好莱坞还有兴趣吗?”千里之外,查里斯热情洋溢的声音顿时打消了他的疑虑。“好莱坞?太棒了!要知道我没有一天不想它呢!”

这样,当查里斯22岁那年,他第一次来到了好莱坞,和那些大明星在一起,他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说话也变得流畅自然了。

电视剧原定于1987年9月播出,然而全美电视网联播公司拒绝购买播映权。查里斯的梦幻破灭了。

他又回到了原先工作过的单位。到1988年,他已有了令人羡慕的周定薪水。他的家人和一些朋友都为之欣慰。他们一再对他说:“你必须忘掉那些关于好莱坞的陈词滥调,那扇门不会向你打开的!”

但查里斯深信,门会开的。

好莱坞也没忘记他。不少人都说:“让这个迷人的小伙子离开银幕太可惜了,何不再安排一次机会让他碰碰运气呢?”于是,一个编剧专为他写了一部家庭伦理片。剧中父子两人——儿子像查里斯一样,患有先天性残疾——相濡以沫,共度艰难人生。正式开拍那天,查里斯站在摄影机前,泪流满面。他想起了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想起了父母亲过早花白的头发,想起了无数帮助过自己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更想起了那些在疯人院中孤苦无助的同龄人。他泣不成声地对“父亲”道:“天真黑!爸爸,拉我一把。你的手会给我温暖和勇气。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走完这条人生路上泥泞的短暂的隧道……”

查里斯成功了。所有的评论都说,“这部影片可能不是最出色,但肯定是最感人的。”

一夜间,查里斯成了人们的偶像。信件铺天盖地般涌来。一个中学生来信说:“我今年17岁,和你一样,我也患有严重的残疾。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是你,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不是英雄,”查里斯告诉他。“我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也许,生活也因此一天天地变得更美好了些。”

哈伊曼的“奇特行动”

哈伊曼生活在西班牙托雷泰小城,是一个经纪人。托雷泰是贫困地区。哈伊曼头脑灵活,口才又好,他要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些努力。7年前哈伊曼开始他的“奇特行动”。将他感兴趣又能为家乡办实事的人请到自己的事务所,为他擦皮鞋,以便跟他谈天说地,交朋友做生意。据他说,被他邀请的人很少拒绝。

当哈伊曼在托雷泰小城里感到空间太小时,便决定去首都闯天下。他常利用节假日去马德里。他严肃地说:“擦皮鞋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低贱的事情。我只看着我感兴趣的人的皮鞋。慢慢地做总要半个多钟头,同时了解对方更多的信息。当然,擦皮鞋是不收费的,但我交了不少朋友,我的家乡小城的生意也做了一笔又一笔。”

哈伊曼选择谈话的对象是有的放矢。他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哈伊曼在报上看到一位正在闹丑闻的大银行家的报道,决定给他打电话。哈伊曼说明用意后,银行家对着话筒哈哈大笑:“那就请你来我家擦皮鞋吧!”

那天,哈伊曼如约而去。那是马德里富翁的高级住宅区。银行家已吩咐家人将未擦的皮鞋排成一排放在房门口。哈伊曼见状不卑不亢地对主人说:“不,你的脚上只有一双皮鞋。我来这里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跟你谈谈话。”

银行家对哈伊曼的举矾颇感诧异。他们交谈起来,结果是通过哈伊曼的工作,很快在托雷泰出现了一个小型企业,给几十个失业者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杰出成就背后的辛劳和毅力

1982年10月,一个25岁的女人跑完了纽约市的马拉松。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琳达·唐恩患有大脑麻痹症,而且是第一个拄着拐杖跑完42.2公里赛程的女性。她在途中跌倒过五六次,但是她仍坚持不渝,终于在起步之后11小时到达终点。残障虽然限制了她的速度,但不能限制她的决心。

美国诗人朗费罗曾经写过:“开始一件事困难,结束一件事更难。”要是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听话的妖怪,能帮忙完成我们所开始的事情,那多么好。可惜我们没有。不过我们有一种称为“自律”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所要求的代价可不少。

有一次,波兰钢琴家巴德瑞斯基举行的音乐会散场之后,一个乐迷对他说:“我愿意终生献身,以求达到这样的成就。”这位卓越的钢琴家回答:“我就是这样做了。”

从贫困少年到最受欢迎的公民

曾经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家境赤贫,连父亲去世后买棺材的钱都是邻居亲友凑齐的。父亲亡故后,他母亲在制伞工厂上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下班后,还带些按件计酬的工作回家做,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

在这种境遇中成长的他,少年时有一次参加附近教会举办的话剧演出,他觉得很有趣,从而决心要学好演讲,这次偶然的经验,成为他日后从政的契机,三十岁时终于当选为纽约州议员。但当时他尚欠缺履行议员职责的准备。

由于他的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当他阅读必须付诸表决的冗长而复杂的议案资料时,他完全莫名其妙,有如面对一种难辨的文字一般。再有,虽然他从未踏进森林一步,却被选为森林法立法委员,而从未跟银行打过交道的他又被选为银行法立法委员会的一员。

这不得不使他感到懊悔烦闷,真想辞职不干。但他终究未辞职,其原因乃是不愿让母亲知道他无法胜任议员职务这件事。

面对此种困境,他没有退却,他认识到不必为自己菲薄的知识而难过,只有发奋图强才可以弥补一切。他下定决心,每天学习十六个小时,对一切问题都感兴趣并加以钻研。

他完全忘掉了自己未上过小学的耻辱。自学十年后,史密斯已是纽约州政治事务的最高权威,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连选为四届纽约州长,六所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曾给这个小学都未毕业的男人赠与名誉学位。

不懈的努力终究使他从地方型政界要人变成全国性的政治家。

《纽约时报》曾盛赞他是纽约最受欢迎的公民。这个不凡的人就是亚当·史密斯。

有了非凡的毅力就决不会失败

亨利·毕克斯特恩出生在威斯特麦兰郡的克拜伦德尔地区,他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他本人也准备继承父业。在爱丁堡求学期间,他就以坚韧刻苦而出了名,他对医学研究专心致志,从不动摇。回到克伦拜德尔地区之后,他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但日久天长,他渐渐对这门职业失去了兴趣,对这个偏僻小镇的闭塞与落后也日益不满。

他是那么的渴望进一步提高自己,这时他已对生理学发生了兴趣,并有了自己的思考。他父亲完全赞成毕克斯特恩本人的愿望,于是把他送到了剑桥大学,以使他在这个世界闻名的大学进一步深造。

但过分地用功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为了恢复健康,作为一个医生,他接受了一项职务——即去洛德奥克斯福德当一名旅行医生。在此期间,他掌握了意大利语,并对意大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学的兴趣远不如以前了。他打算放弃医学,回到剑桥之后,他决心攻读学位。他成为当年剑桥大学数学学位考试一等及格者。他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毕业之后,令人遗憾的是他未能进入医学界,他只得进入律师界。但作为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他进了内殿法学协会。

他像以前钻研医学一样刻苦地钻研法律。他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每一个人都对我说:‘你·一定会成功——以你这非凡的毅力’。尽管我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只要我用心去干一件事,我是决不会失败的。”

28岁那年,他被招聘进入律师界,虽然也曾经历一段“靠朋友们的捐赠过日子”、“连最必需的衣服、食物都已紧缩到不能再紧缩的地步”、“经济十分拮据”的日子,但他终于成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主事官,以蓝格德尔贵族的身份坐在上议院之中。

即使干着似乎是

徒劳无益的事情,也应该尽力而为美国的帕特·奥布瑞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30年,我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我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是一个通过电话和我争吵,一个是在我桌子边和我争吵。

这出剧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来我们剧团移到一个小剧院去演出,削减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前景暗淡。

很多夜晚我都为我所扮演的角色发愁。后来我决定稀里糊涂对付了事,何苦为没有前途的事情卖大力气呢?

可是,不知怎么的,上教会学校时读到的《圣经》里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

于是,在每一次演出时,我都全力投入到这场戏中。每次演完这场戏,我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干很愚蠢。几个月后,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自称代表霍华德·休斯的人给我打来的电话,他说,“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页》拍成电影,他想邀请你参加。”

后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我:他和他的一伙朋友访问纽约时,搞到了几张轰动一时的戏剧的门票,可最后还是缺一张。于是刘易斯就穿过马路,来看对面剧院里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场戏的确打动了我,”刘易斯说,“就是你在桌子边和别人争吵的那一幕。”结果他推荐我在《扉页》里相似的一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就是我的电影生涯的开端。

曾经体质虚弱的少年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从小跛足,体质虚弱。但他毫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从事体育锻炼,留下了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