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16780600000064

第64章 变生肘腋(2)

杨广随即宣布,民部尚书樊子盖等一批文武官员,辅佐越王杨侗留守洛阳,其余官员随驾东征高丽。

四月,杨广离开洛阳,乘船沿运河北上涿郡。五月,皇上的车驾又一次渡过了辽河。这一次,杨广派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直取平壤,又派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余道,进军新城。他对王仁恭说:“去年征讨,诸军多有不利。古人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所以诸将不能再担重任。今日朕委你统领前军,你不要辜负期望。”随后赐王仁恭十匹良马,一百两黄金。

王仁恭率军进至新城,数万高丽兵北城摆阵。王仁恭领一千精锐骑兵直冲敌阵,高丽兵竟不能招架,退入城中拒守。王仁恭将新城四面包围。

对于进攻高丽重镇辽东城,杨广作了充分准备,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授予诸将随机决断的权力。在渡辽河之前,他命何稠监造了大批飞楼、云梯,渡河之后,隋军便开始对辽东昼夜猛攻,不给高丽军喘息的机会。高丽军防守得极其顽强,激战二十多天,双方伤亡惨重。

辽东城久攻不下,杨广心急如焚。常言说急中生智,他在这久攻不下当中突然悟出了一些门道。辽东城难攻,难就难在它有高大坚固的城墙作为屏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能越上城头,击溃高丽军就不在话下。

杨广立即诏命辽西至涿郡一带地方,火速制作征集一百万条麻布口袋运至辽东城下,将每条口袋装满沙土,直对辽东城池垒成一条三十步宽的鱼梁大道,大道与城墙等高,士兵沿大道可以直接冲入城内。又命何稠设计制造了十辆八轮楼车,在鱼梁大道两侧安放。楼车比城墙还高,车上排列弓弩手,可以俯射城内守军,掩护士兵沿鱼梁大道攻城。

这一切竟在半月之内完成了。杨广下令全军将士休息三天,第四天清晨总攻辽东。杨广之所以留出三天的空隙,不全为了让疲惫的军队得以休息,他还期待着辽东守军的投降。照理推论,经过几十天不分昼夜的攻守拼杀,高丽军一定是元气大伤。眼下隋军垒起鱼梁大道,安好八轮楼车,光凭这阵势也看得出辽东城已岌岌可危,指日能下。高丽守军已是死路一条,何不早早投降,省得再折损一批兵将?

或许辽东城内不识时务的高丽人还没有感觉到绝命的危险,漫长的一个白天静悄悄地过去了,夜幕在大业皇帝稳操胜券的期待中渐渐降临。

下弦月升上穹顶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夏夜的寂静。从辽西风驰而来的快马驿卒,把一份十万火急的军情奏书送进了杨广的御帐:礼部尚书杨玄感于六月三日在黎阳起兵反叛,现正引兵杀向东京洛阳!朝廷的后院起火了!

大军出征,最怕两件事:前线倒戈和后方反叛。而眼下在后方反叛的这位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他善于骑射,粗通用兵方略。更好交友,朝中许多达官子弟都与他过从甚密。这次杨广率军亲征,钦命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前线所需的粮秣辎重。他一反叛,等于扼住了前线将士的脖子。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得杨广手足无措,乱了方寸。他一边派内侍传诏臣将速来御前议事,一边在帐中团团转圈,连声大骂:

“逆贼!畜牲!朕对你恩宠有加,你竟这样报答皇恩!早知今日,当初就该灭你杨素九族!”

说心里话,杨广确曾有过将杨素满门抄斩的想法,但见杨素受封楚国公后并无谋逆迹象,而且又老迈体衰,疾患日重而死,也就打消了抄灭全家的念头。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呀!

随驾东征的几位文臣武将应召赶到了皇上御帐中,他们见杨广满面怒容,气急败坏的样子,一个个束手而立,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杨广见臣将到来,也停止了踱步,回御座上坐下。他环视众人,一眼看见太史令庾质,猛然想起渡过辽河在向辽东城进发的路上,庾质曾跟他说过的一句话:

“黎阳有兵气!”当时杨广听了淡淡一笑,根本没放在心上,庾质也就不再吱声。此刻,杨广想起这句话,浑身一颤,带着懊悔和叹服的口吻说:“庾卿神机妙算,黎阳果然有兵气啊!”庾质慌忙回答:“陛下,此事不幸被愚臣言中,而愚臣却未能洞察深邃,甚是惭愧不安!”

杨广摆了摆手,说:“不必自疚了。事端已发,朕想听听诸位臣将的高见,下一步该如何打算。逆贼杨玄感聪明机警,此次举兵会不会酿成祸患?”

纳言苏威上前一步说:“陛下,一个人若能明辨是非,判断成败才算得聪明。杨玄感生性粗心大意,思考疏略,有勇无谋,并非聪明之辈。对此陛下无需多虑。只是怕因此而演成天下大乱哪!”

这正是杨广担心的。眼下盗贼蜂起,尚未平息,杨玄感一闹,四方盗贼闻风而动,遥相呼应,那就不堪设想了。

庾质又说:“陛下,还得确保眼前无虞。臣听说,杨玄感的两个弟弟就在辽东军中。”

哎呀!杨广一惊,险些叫出声来。刚才只顾上火着急,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辽东城下的武贲郎将杨玄纵和鹰扬郎将杨万硕就是杨玄感的弟弟呀!他们都手握兵权,一旦听到消息,再来个率部起义,那可是前线倒戈和后方反叛都让朕给占全了!

杨广立即唤进两名禁军校尉,命他们各带一队人马,前去辽东城下营寨,将杨玄纵、杨万硕抓来。

半个时辰不到,两名禁军校尉回来禀奏说:“没有抓到杨玄纵、杨万硕。听营中士卒说,二位郎将早在十几天前就不见了。”

“什么?”杨广气得浑身发抖,大吼道:“不见了!军中将领擅离阵前,怎么没人向朕奏报?”

苏威禀奏:“陛下,他们二人属兵部侍郎斛斯政节度。”

杨广朝两名校尉一挥手:“去把斛斯政抓来,就在这御帐中斩首!”

两名校卫走了。却带回来更坏的消息:斛斯政听说皇上派人去抓杨玄纵和杨万硕,骑了一匹快马冲出营寨直奔辽东城,投降了高丽军,刚刚被接进城去。

杨广简直气疯了,他捶胸顿足地大喊:“传朕旨令,即刻攻城。就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把斛斯政从高丽人的窝里掏出来!”

庾质上前劝道:“陛下息怒,应冷静三思,万不可意气用事。斛斯政放走杨玄纵二人,又投降高丽,无疑是杨玄感同党。这样看来,杨玄感绝非贸然起事,而是有过周密计划的,因此就更不能掉以轻心!”

苏威也说:“太史令所言极是。况且叛贼已进兵洛阳,镇守东京的越王和樊子盖的军力是否守得住,能守多久?这些都是眼下急需细细思谋的事。若不早做决断,恐怕会贻误战机。”

听了这些话,杨广终于平静下来,他咬牙切齿地说:“斛斯政,早晚有一天,朕要万箭穿死你,千刀剐了你!”然后稳定一下气息,问:

“你们有何良策?撤兵回援?”没有人回答。好像都在思考,其实谁都明白,只有撤兵回援,才是解洛阳之危、剿灭叛贼的最好办法。“可是,这辽东城指日可下,宇文述也挺进到了鸭绿江边,难道此次讨伐高丽就这样功亏一篑了吗?”杨广不甘心地自言自语。

半途而废确是可惜,但比起叛逆后方起兵危及东京来,征服高丽蛮族已经不是当务之急了。又经过了一天的反复斟酌,杨广决定退兵。他派出信使,火速传令宇文述立即撤退,又吩咐身边攻城将领暗中做好全体班师的准备。

六月二十八日晚二更时分,皇上的御驾和几十万大军悄悄撤离辽东城下。旷野里,到处都是隋军丢弃的兵甲排杖和军需辎重,营垒帐篷都保持着原有的样子,扔在了营地上。守城的高丽军听到隋军移动,却不敢出城,只在城头上击鼓鸣锣,给自己壮胆。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派小队人马出城查看,只见隋军营地人去帐空,一片狼藉,怀疑其中有诈,又缩回城内。两天之后,见隋军确实没了踪影,就发出五千军马追赶。等追到辽河东岸,杨广的车驾御营和大队人马早已渡河走远。高丽军只杀虏了千余名病弱掉队的隋军士卒,凯旋而归。移山填海都不在话下的大业皇帝,对这次亲征高丽抱定了必胜的信心,万没想到因为一个杨玄感的起兵反叛,一场苦心经营、声势浩大的征战,就这样草草收兵了。

渡过辽河,走在通往涿郡的路上,杨广感慨地对庾质说:

“庾卿,此前你曾极力劝谏朕不要亲征,是不是也想到了以防后方生变的这层因由?”

庾质不置可否,只是谦卑地笑笑。

杨广又问:“朕读奏报,说逆贼杨玄感举兵起事,竟一呼百应,几天工夫手下便聚起十万之众。庾卿,你说杨玄感难道还能成了大事吗?”

庾质回答说:“陛下,杨玄感虽说位高权重,但功德威望不可与其父杨素同日而语。杨玄感没有什么号召力量,虽然身边有几个贵胄弟子,也都是空有武力没有头脑的庸碌之辈。杨玄感只是利用百姓一时劳苦,企图侥幸而成。如今天下一统,国基稳固,并非他轻易而能动摇的。”

听了庾质一席话,杨广那焦虑不安的心,总算得到了一丝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