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16780600000079

第79章 烽火燎原(1)

瓦岗寨聚义大厅里灯火通明,各路豪杰和义军首领围坐在一张长长的案桌四周,桌上摆满了一盆一盆的各色山珍野味,每个人面前的大碗里都斟满了酒。

松明火把缭绕的烟雾,与桌面上散发飘溢的肉味酒香混合在一起,使整个大厅里充满着志在必得的豪气。长桌尽头的首席位上,并坐着翟让和李密。李密投奔瓦岗寨时日不长,便与寨主并坐首位,足以让各路首领看到他在瓦岗军中的地位。而此刻的翟让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才几天工夫,各路首领就甘心聚在瓦岗旗下,义军势力扩充了十几倍。这都是李密的功劳。

翟让曾做过洛阳法司,因坐罪判斩,行刑前夜被狱卒私放,侥幸逃脱,才亡命东郡,在瓦岗寨举了义旗造反,聚众不过一万。当李密从淮阳村连夜逃奔,来到瓦岗寨时,翟让并没把他放在眼里。他知道李密也是犯了死罪,被朝廷四处追缉,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投奔到自己门下不过是找个吃饭活命的地方。就说:“你就留在这里吧,有我一天,就有你的三顿。”

李密却说:“翟将军错了。李密是慕名而来,与将军共举大事的。如果仅仅为了糊口,我可以另谋别处!”

翟让说:“李密公胸怀大志,翟让佩服。可是说说容易,瓦岗寨万余人马,眼下温饱都难以为继,还能图何大事!”

李密说:“衣食不保,是因瓦岗寨地处东郡,而东郡又正是翟将军家乡。父老乡亲不宜侵掠。荥阳、梁郡两地距瓦岗不远,近邻运河,商旅货船往返不断。将军为何不去那里拦截商船漕运,一定足以供给军需。”

翟让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当即派了一队人马去荥阳运河上千了一把,果然劫获了大量军资钱粮,军中士气为之大振。翟让对李密也有些另眼相看了,就问他:

“李密还有什么妙计良策?”

李密说:“我觉得将军当有更大的志向。刘邦、项羽原本都是布衣,后来成为帝王。当今皇上昏庸无道,荒淫糜烂,致使天下民怨鼎沸,这正是刘项奋起之机。以将军的雄才大略,应为首领,诛灭暴虐,取而代之!”

翟让不以为然,说:“我们虽说是举旗造反,其实都是些流民草寇,不过苟且偷生罢了。你说的那个大事业,不是我们能干的。再说,就凭我手下这万八口子人……”

“人少并不足为虑。如今四方各地有许多举旗义士,但也多为小股,散兵游勇,孤掌难鸣。李密愿奔走于各部义军之间,游说夺取天下的大计,将四方义军联合起来,这力量定是所向披靡!”

翟让这时才看出李密肚子里还真有货色,却也将信将疑:人家各自占山为王,谁能听你的?不过既然李密毛遂自荐,不妨让他去试一试。于是就派李密出寨游说各部义军。

李密刚走不几天,就有一个叫李玄英的人投到瓦岗寨门上来,指名道姓要见李密。翟让将李玄英召到厅里,问:

“你与李密公是何交情?”李玄英摇头说:“我俩从未谋面。”

翟让就奇怪了,又问:“既然不认识,你找他有何事?”

李玄英说:“小人愿为李密公效鞍马之力!”“那又是为什么?”

“翟寨主,小人是从东京洛阳逃出来的。在东京,李密声名远扬,都知道他是公卿子弟,曾为蒲山公,有才学而志高气远。近来洛阳城内外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民谣唱的是:‘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谁道许。’寨主,民谣实为谶言,桃李子,就是逃亡的李氏之子;皇与后是指国君;宛转花园里,是说天子此去扬州杳无还日,将倾于沟壑;勿****,谁道许,即指密,李氏之子就是李密!”

翟让被李玄英说得心动:“难道说,李密真是一位能得天下的大才?”

“寨主,”李玄英又说,“俗语说王者不死。李密再三遇险,却能屡屡获救,岂不是王者之运么?”

这一番颇有方家术士意味的语言,使翟让也觉得有些神神道道了。他让李玄英退下,派人叫来了军师贾雄。

贾雄略通阴阳之术,深得翟让信任,拜他为军师。但翟让还不清楚,此时贾雄与李密已结为好友了。李密来到瓦岗寨以后,一眼就看出贾雄是个可用的人才,便主动与他结交,随后又鼓动他用术数去说服翟让夺取天下。贾雄答应了,但一直没找到最恰当的时机。这回,机会来了。

翟让召来贾雄,跟他讲了李玄英所说的民谣谶言,又说了李密欲夺天下之计,让贾雄占测一下成败凶吉。

贾雄闭目沉思半天,说:“吉不可言,大计必成!”翟让说:“看来是天意如此了。”

贾雄点头说:“当然。不过,若是独立寨主,恐大事难成。如立李密,定大有希望!”

翟让还有疑惑,问:“既然如此,李密应当自立门户,何必来投奔我呢?”

贾雄解释说:“寨主,凡事都是相辅相成。李密为蒲山公,他之所以来,是因为寨主姓翟,翟即泽,蒲无泽而不能生,所以必须依托寨主才行!”

翟让放心了。一个月后,李密归来,才有了今天各路首领聚义瓦岗寨的热闹场面。李密也有了与翟让并坐首位的殊荣。酒宴的气氛十分热烈友好,除了瓦岗寨的首领、军师和众将,在座的还有外黄的王当仁、济阳的王伯当、韦城的周文举、雍丘的李公逸、宋城的房玄藻、离狐的徐世勣和二贤庄的单雄信。他们都对李密的辩才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愿聚集瓦岗寨与之共图大事。

酒过三巡,翟让招手示意请诸位首领安静,说:“诸位将军,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同谋大计,是翟让三生之幸。想来各位与翟让一样,论舞枪弄棒还能抵挡过去,要论谋略计策,还得听蒲山公的。”

在座的纷纷点头称是,拍手叫好。李密也当仁不让,站起来说:“各位将军,只因国君无道,连年征讨,使得百姓疲困,田园荒芜。今天我们虽然兵多士众,但食无仓廪,仅靠劫掠来供应军食,常苦于不能为继,而且,长此下去也难得民心。朝廷的洛口仓在荥阳境内,以李密之见,我们以翟将军为主帅,领各部直取荥阳,攻下那座粮食丰盛的洛口仓,一来可供长期军需,二来可以赈济百姓,赢得民心。占据荥阳,养精蓄锐,待兵强马壮之后,再夺天下!”

又是一阵拍手叫好,都说这是上策。

十几万瓦岗军直扑荥阳,一天之间就攻破了荥阳门户金堤关,又分兵几路,攻取荥阳各县。几座县城相继陷落,瓦岗军已对荥阳形成合围之势。荥阳太守郇王杨庆望风而逃。

消息传到扬州,杨广感到势态严重了。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荥阳的得失,将影响中原安危,况且那里还有个洛口大仓。于是,他急命张须陀为荥阳太守,率部讨伐翟让,保住荥阳。

张须陀率两万精锐,星夜驰赴荥阳。翟让曾与张须陀交过几次手,每战必败,心里就有了七分惧怕。听说张须陀领兵来救荥阳之急,就想率众撤退。

李密劝慰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凭着他在齐郡、北海一带剿杀义军,打了几个胜仗,便骄气十足,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这一次管叫他有来无回!”

李密让翟让率大部列阵迎战,自己领了三千兵士埋伏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树林里。张须陀视翟让为手下败将,不堪一击,就将军队排开方阵,趾高气扬地向翟让杀过来。张须陀的前锋也的确骁勇凶悍,交战不久,翟让便抵挡不住了,且战且退。张须陀乘胜追击,直追到了大海寺。李密领伏兵急速出击,截断了张须陀的后路。这时候,翟让、徐世勣、王伯当也率部占据了有利地势,将张须陀部众团团包围。张须陀指挥着作了几次凶猛的突围,毫无效果,只有士卒死伤惨重,所剩无几了。张须陀见大势已去,败局无可挽回,就仰天长叹道:

“张须陀戎马一生,没想败在一伙草寇手里,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皇上啊!”说完,拔剑自刎。

大海寺一战大获全胜,瓦岗军的声名轰动了四方,百姓豪杰纷纷投奔。

翟让对李密更加佩服敬重了,他分兵给李密,让他建立牙帐,统领一支人马,号称薄山公营。

瓦岗军得了荥阳粮仓,又迅速扩充了兵马,李密见时机已到,就与翟让商议攻打东京洛阳。

提及此事,翟让有些犹豫了,说:“蒲山公,攻洛阳恐怕不那么容易吧?”

李密说:“当然不会唾手而得。不过,自皇上去了扬州,洛阳城内空虚,兵不习战。况且,守城的越王杨侗年幼无知,也无主见。留守的几个官员政见不一,士民人心向背。我觉得此时进攻,正是时机。”

翟让还是不放心,说:“这些大多是道听途说,你我并不知城中实情。我看还是先派些人去探探虚实,然后再定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