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802000000021

第21章 常规,于细节中打破(3)

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儿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儿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儿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一度小男孩儿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儿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儿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去的路上,小男孩儿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儿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这样,小男孩儿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师傅打破常规,只教给徒弟一招,却因此而使徒弟没有左臂的劣势成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有时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观察思考,你就能突破创新,将劣势变为优势。

300年的考验

◆文/佚名

他是年轻的建筑师,被邀请参加了政府大厅的设计。

根据自己的经验,他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顶的方案。

权威人士对他设计的方案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他详细地通过计算和列举相关实例加以说明。他的固执惹恼了政府官员,年轻的建筑师险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在大厅四周增加了几根柱子。不过,这几根柱子全部都没有接触天花板,可看上去像是支撑着大厅一样。

时光更迭,一晃就是300年。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大厅坚固如初。直到后来,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顶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传出,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大家细心地发现,在圆柱顶端还刻着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假如年轻的建筑师最后放弃自己的设计方案,那么人们永远不会见到这个建筑史上的奇迹。他之所以能被众人关注,除了他对自信的坚持之外,还有就是他脑子里异于常人的想法和超常的设计。

快速减肥

◆文/佚名

一个公司规定自己的员工都要严格地控制体重,那些过于肥胖的人都知道,一旦老板发现他们大腹便便,肯定不会轻饶他们。有一次,一位员工被提拔了,老板安排好了要接见他。但是,这位员工发福得很厉害,一时又无法迅速除去这一身肥肉,按老板的规矩,一旦见了面,不罢免了他才怪呢!这位员工马上想到了一个快速减肥的好办法。

他先到街上买了一套衣服,号码比他平时穿得要大出许多,这样给人的假象就是他已经减下很多分量了。

然后他穿上这身不合体的大衣服去见老板,一见面就感谢老板提出的控制体重的要求,说这简直就是“救了他的命”。老板听了他的话,又看他穿着的一身大衣服,以为他原来可能更肥胖,自然不再计较他的胖瘦,还夸奖他服从了上司的命令。就这样,他顺利地通过了老板的考核。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当你对眼前的处境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可以试着从另一个方面、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不能被眼前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束缚,要发散自己的思维,最终一定能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文/佚名

19世纪的维也纳,国王在公共场所出场时,人们要欢呼三次以示隆重。可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首次演出后,热情激动的观众竟欢呼达五次之多,直到警察出面制止才停止了这么狂热的场面。

《第九交响曲》是乐圣贝多芬登峰造极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这个“震惊世界的人”(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语)的震惊世界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正是移植思维模仿之作。贝多芬的模仿表现在三个方面:

贝多芬生活在德国,他通过康德、席勒等人的作品,对卢梭的法兰西共和思想十分憧憬和向往,因而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充分体现出这种共和思想。

其二是音乐模仿。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创作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与卡比尼风格相近的法国音乐家缪尔的作品,并将他们的风格渗透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其三是作曲技法的模仿。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

四章《欢乐颂》的合唱中,模仿了卡比尼和缪尔的作曲技法。

但谁也不能说《第九交响曲》思想是卢梭的,音乐是缪尔的,作曲技法是卡比尼和缪尔的。

这些在《第九交响曲》中统统消失了,都融进该曲并成其为有机的部分不能分离以致不能分辨了。这就是创造技法中突破式的模仿。其一是思想模仿。

变得更强,才能得胜

◆文/佚名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一场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最后的赛场上,遇到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双方竭尽了全力出招攻击,搏击高手发觉,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防守。

他郁郁寡欢地回去找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对打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前提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苦思不解,最后还是放弃思考,请教师父。

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原先的那条线看起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缓缓言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一般,也就无形中变得软弱了。怎样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搏击高手听后,当下大悟。

搏击手没有想到的东西,其实正是师父的高明之处,师父的思维是典型的跳跃思维。只有突破自己的思维极限,想自己所未曾想,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穿上鞋子就可以了

◆文/佚名

有一个国家,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鞋子,所以人们都赤着脚,即使是冰天雪地也不例外。国王喜欢打猎,他经常出去打猎,但是他进出都骑马,从来不徒步行走。

有一回他在打猎时偶尔走了一段路,可是真倒霉,他的脚让一根刺扎了。他痛得“哇哇”直叫,把身边的侍从大骂了一顿。第二天,他向一个大臣下令:7天之内,必须把城里大街小巷统统铺上毛皮。如果不能如期完工,就要把大臣处死,一听到国王的命令,那个大臣十分害怕。可是国王的命令怎么能不执行呢?他只得全力照办。

大臣向自己的下属官吏下达命令,官吏们又向下面的工匠下达命令。很快,往街上铺毛皮的工作就开始了,声势十分浩大。

铺着铺着就出现了问题,所有的毛皮很快就用完了。

于是,不得不每天宰杀牲口。一连杀了成千上万的牲口,可是铺好的街还不到百分之一。

离限期只有两天了,急得大臣消瘦了许多。大臣有一个女儿,非常聪明。她对父亲说:“这件事由我来办。”

大臣苦笑了几声,没有说话。可是女儿坚持要帮父亲解决难题。她向父亲讨了两块皮,按照脚的模样做了两只皮口袋。

第二天,姑娘让父亲带她去见国王。来到王宫,姑娘先向国王请安,然后说:“大王,您下达的任务,我们都完成了。您把这两只皮口袋穿在脚上,走到哪儿去都行。别说小刺,就是钉子也扎不到您的脚上!”

国王把两只皮口袋穿在脚上,然后在地上走了走。

他为姑娘的聪明而感到惊奇,因为穿上这两只口袋走路舒服极了。

从结果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既然国王只是不想让脚被刺扎到,那就可以将脚包上,这样既简单又有效。国王下令把铺在街上的毛皮全部揭起来。很快,揭起来的毛皮堆成了一大堆,人们用它们做了成千上万双鞋子。

大臣的女儿不但得到了国王的奖赏,而且受到全国老百姓的尊敬。自此后,人们开始穿鞋子,并想出了不同的样式。

联想造就成功

◆文/佚名

1975年8月的一天,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

四川省汶川县白岩村的农民青年姚岩松,正坐在一棵树下乘凉。这时他意外地看到脚旁有一只“屎壳郎”,正推着一团很大的泥球缓缓地向前爬行。

这一十分平常的现象引起了姚岩松的兴趣,屎壳郎在前面爬,他蹲在地上跟着看,瞪大两只眼睛观察了半天,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越来越满头雾水。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在山坡上又找到一只“屎壳郎”。为了进一步观察,他用一根白线拴了一小块泥团,套在“屎壳郎”身上,让它拉着走。

奇怪的是,这块小泥团比昨天的轻得多,可是“屎壳郎”怎么也拉不动。姚岩松又找了几只“屎壳郎”来做同样的试验,结果都一样。

这时,姚岩松如梦初醒,原来拉比推费劲,能够推得动的东西不一定能拉动。

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因为不能行驶在自己家乡又狭又小又高又陡的山地上深感遗憾。这时他脑中忽然闪现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推泥团,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的前面呢?

根据这一联想,他把从山上采摘来的茅花秆一节一节地切断后,分别制成“把手”、“机身”、“犁圈”等,经过几天辛勤忙碌,终于制作出一台用茅花秆和铁丝做成的耕作机模型。3个月后,姚岩松耗资千元制作的耕作机开进了地里,但它如一头暴躁的小牛,不听使唤。

姚岩松为此寝食不安。一天,在岷江河畔他被一台推土机吸引住,他看出推土机主要是靠履带才具有特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的特点。他又联想到,耕作机安上履带不就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了吗?

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姚岩松终于制成了第一台“履带式耕作机”,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又经过数百次的改进、实验,直到1992年2月,才成功地推出第十台“屎壳郎耕作机”,它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耕作机传统的制造方式,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属于首创。

姚岩松发明的“屎壳郎耕作机”,体积小,重量轻(64公斤),一个人就可以背上山;它还可以在石梯上行进,能爬45度的坡,两个小时耕的地就相当于一头牛一天的工作量,而它的价格只相当于一头牛。

由于它具有如此众多的优点,要求联合生产的厂家络绎不绝。

姚岩松运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由“屎壳郎”推土块,联想到将拖拉机的犁由车身后置改为车头前置,因为他想到“推比拉的力量大”;他由推土机的履带又联想到给耕作机安装履带,发明创造了“屎壳郎耕作机”。

六字箴言

◆文/熊伟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少小离家,云山苍苍,他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

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临帖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生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不要怕”3个字,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们的秘诀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够你前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过中年,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心事,归程日短,他又拜访那位族长。

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

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回来的。”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的只是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3个字:“不要悔。”

对了,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这六字箴言的奥秘,要一本长篇小说才说得清楚。但是,我相信对那些有智慧的人,这几个字就够了,留一点儿余味让人咀嚼体会,岂不更好?

有时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否会是一片光明,觉得很迷茫,但只要你信念坚定,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六个字虽然简单,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生命的价值

◆文/梅尔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几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样呢?”

他把钞票扔在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踩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

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演说家说:“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我们仍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依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所有的引导和启发只可作为建议参考,自己走出的人生之路才是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