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
16873600000020

第20章 奇趣无限的著名岛国(2)

斯里兰卡以红茶闻名于世,也被称为“红茶之国”。该名称始于1867年的红茶种植使这里成为诸多顶级红茶的产地。

斯里兰卡土地肥沃湿润,气候条件优越,植被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在这片广阔的沃野上,仅开花的植物就有3300多种。热带水果和坚果也品种齐全,香蕉、椰子、腰果、儿茶果、芒果、番石榴、木瓜、荔枝、山竹果、面包果等应有尽有。在这里,喜欢吃水果的人可以大饱口福。

不仅如此,斯里兰卡还有“三宝”:茶林、椰子林、橡胶林。斯里兰卡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左右。麻木头树、红木、黑檀、柚木、铁木以及榕树等,都是斯里兰卡盛产的珍贵木材。除此以外,斯里兰卡的4种旱龟、5种海龟、38种蜥蜴、2种鳄鱼,蓬毛扁鼻黑熊和飞松鼠都是斯里兰卡独有的珍稀动物。

斯里兰卡有容易驯化的印度大象和体形宽大的沼泽象,它们是斯里兰卡的森林之王。斯里兰卡的大象属于大象家族中比较独特的分支,它们不如非洲大象庞大,耳朵尤小,但非常聪明,而且十分友善,与人相处得很好。也许是这个原因,自古以来大象就深受斯里兰卡人的尊崇和喜爱,当地人也因此形成了以大象为图腾的传统。直到现在,岛上的许多工艺品还是以憨厚可爱的大象为主要形象。有趣的是,斯里兰卡的许多精美的明信片、信封和信纸等都是用象粪做原料加工而成的,这些产品没有异味,手感十分细腻,属于岛上的特产。

斯里兰卡岛上有很多古城,在这些古城中到处都能发现大象深深地融入斯里兰卡文化的痕迹。地处斯里兰卡中北部的阿努拉德普拉是岛上最古老的城市,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这里一直是僧迦罗王朝的都城。城中的鲁般瓦利沙亚塔塔基宽广,外面有一圈围墙,绕墙而行,能看到墙上嵌刻着1900头泥塑大象。这些大象有两人高,一字排开,好像一个威武的战阵。

每年的七八月间,位于斯里兰卡中部的康提古城都要庆祝岛上最重要的传统宗教节日——佛牙节,届时要举行全岛规模最大的宗教游行。游行队伍由几百头大象和几千名一边击鼓一边跳舞的演员组成,每头大象都是披红戴绿,全身装饰一新,象颈上还要挂上响声悦耳的铃铛,压轴的大象更是披金嵌银,背上驮着装有国宝佛牙的银色匣子,在震天的鼓音与漫天的焰火中迤逦而行。

斯里兰卡人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鸡肉,菜多放咖喱、辣椒、椰子油,味道辛辣、浓烈。煮稻是他们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一般制作方法是把稻子放进大瓦罐中加水煮熟。这样煮稻,米泽微黄,便于贮藏,长时间香味不变,可随时食用。

斯里兰卡人一般用手抓饭吃。饭做好后,盛放在盘子里或芭蕉叶上,加上各种小菜,再浇上一种豆汤或椰肉汁,用手捏和拌匀送入口中。饭桌上一般为每人准备一碗清水和一杯凉开水,清水用于饭前、饭后洗手指,冷开水供席间饮用。但上层和外交场合使用刀叉。

斯里兰卡人非常喜欢辣食,红辣椒是调料中最常用的,几乎每种菜都加放大量的辣椒和其他调味品。在农村中人们还喜欢饮用椰花酿造的一种低度淡香的酒。无论在城市和农村,人们都喜欢咀嚼一种蒌叶抹上生石灰加槟榔片的混合食品,据说这种食品可以提神、帮助消化,但长期咀嚼这种食品会使牙齿带有黑色的锈渍。

§§§第二节欧洲岛国

大西洋上最大的“绿岛”:英国

英国东濒北海,西邻爱尔兰,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可达法国。英国国土面积243610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水域),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海岸线总长11450千米,南北最长不到1000千米,东西最宽不超过500千米。英国境内最高峰为苏格兰高地的本内维斯峰,海拔高度为1343米;境内最长的河流为322千米长的塞文河;最大的湖泊是位于北爱尔兰的内伊湖,面积382平方千米。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英国隔着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遥遥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英国的全境共有四个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英国的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千米)和泰晤士河(346千米)。北爱尔兰的讷湖面积有396平方千米,居全国之首。英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达279万公顷,占英国本土面积的11.5%。英国的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

英国的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英国的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0℃;1月的平均气温是4℃至7℃,7月的平均气温是13℃至17℃,秋冬季节的雨雾最多。英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在英国,每年2月至3月最为干燥,10月至次年1月最为湿润。

英国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对外贸易额居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第五位。英国经济具有资本高度垄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高、基础设施雄厚、科技力量强、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等特点。英国也是当今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如果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综合来看,英国在“七强”之中的位置还名列前茅。英国至今在世界上所拥有的经济势力范围还是相当大。英国仍然有能力利用英联邦机构来达到其经济和政治目的。英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现在,英国不仅有不胜枚举的旅游胜地,而且提供有世界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在英国有遍布全岛的旅游服务网,去哪里都不愁没有地方住宿、用餐。因为英国的旅行社、交通业以及娱乐场所大多由私人经营,为了同对手竞争,各家对游客都热情周到,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另外,英国旅游部门最注重的一项工作就是宣传。几乎在所有的旅游点、旅馆、饭店、商店,游客都能买到精美的导游宣传册、彩色的明信片、纪念品等等。英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放旅游节目。英国新闻中心也经常邀请外国记者到处参观,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业作业务宣传。英国除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伦敦外,还有许多其他旅游胜地,英国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地。因此,旅游业成为英国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冰岛

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北大西洋中,靠近北极圈,为欧洲第二大岛。境内3/4的土地为海拔400~800米的高原,沿海有狭小的平原。多火山、温泉和喷泉,是世界火山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多湖泊和河流。北部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为温带阔叶林气候。

8世纪末爱尔兰人移居冰岛。9世纪后半叶挪威开始向冰岛移民。930年建立冰岛联邦。1262年隶属挪威。1380年归丹麦统治。1904年获内部自治。1940年被德国占领,同年英军进驻,次年美军进驻。1944年成立冰岛共和国。

冰岛风光

冰岛的渔业、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其他自然资源匮乏。渔业是经济支柱,渔产品出口约占外贸出口总额的23%(2009年)。工业有渔产品加工、食品、电力、炼铝、化肥、毛纺和制革等部门。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肉、奶、蛋自给有余,粮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进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9年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3%。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冰岛可居住的面积不及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冰岛的都市基本上分布于西南沿海一带,人烟稀少,其最大的城市人口也不过6万人,应该用“镇”来形容冰岛的城市。在冰岛,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不同的自然环境给不同的城市带来的影响,这里的各个城市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

欧洲庄园:爱尔兰

爱尔兰是一个西欧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爱尔兰为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它有50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尽管爱尔兰也有自己的语言——盖尔语,但它却是欧洲除英国之外唯一一个英语国家。爱尔兰共和国于1922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是个和平宁静的国家。爱尔兰岛总面积为84421平方千米,其中爱尔兰共和国约占70273平方千米,其余部分为英国所辖的北爱尔兰。

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暖夏凉。雨水非常充沛,一些地区一年有275个降水日。主要城市有位于东岸的首都都柏林、西南的科克、西岸的利默里克和高维、和东南岸的沃特福德。

最冷的月份是1月和2月,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气温在4℃到7℃之间;最热的月份是7月和8月,这期间的平均温度在14℃到16℃。气温低至-10℃和高达30℃以上的时候极其罕见。5月份和6月份是一年中阳光最充足的时期,冬天日平均日照时间为5~7个小时。夏天日平均日照15~17小时。

历史上,爱尔兰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有“欧洲庄园”之称。爱尔兰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60年代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爱尔兰以软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并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完成了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自1995年起,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被誉为“欧洲小虎”。

爱尔兰经济总量较小,但非常发达,主要依赖出口贸易。1995年至2000年之间,爱尔兰取得了10%的经济增长率,在欧洲名列前茅,2003年已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卢森堡),因而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

爱尔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家畜及其产品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7.5%以上。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整个陆地面积的75%。农业人口12万,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为7%。农业的主导地位已被工业所取代,而工业占GDP的38%,总出口量的80%,以及劳动力资源的28%。虽然出口贸易依然是爱尔兰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后来国内消费额的提高以及建筑业和投资方面的复苏也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爱尔兰的工业主要有电子、电信、化工、制药、机械制造、采矿、纺织、制衣、皮革、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烟草、木材加工等部门。2000年以来,化工、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产业等突飞猛进,传统的服装、制鞋及皮革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爱尔兰铅锌矿储量丰富,是欧洲最大的铅锌生产国。泥煤分布占全国面积的13%。天然气储量将近400亿立方米。所需能源的70%依靠进口。另外旅游业是爱尔兰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三节美洲岛国

世界糖罐:古巴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西经74°08′~84°58′、北纬19°48′~23°12′。东隔向风海峡距海地77千米,南连加勒比海距牙买加140千米,西临墨西哥湾距墨西哥210千米,北隔佛罗里达海峡距美国217千米。古巴是加勒比海中最大的岛国,约占西印度群岛面积的一半。除古巴岛外,它还包括周围160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这些岛屿由5个群岛组成:萨瓦纳群岛、卡马圭群岛、科罗拉多斯群岛、王后花园群岛和卡纳雷奥斯群岛,面积共3715平方千米。位于巴塔瓦诺湾中的青年岛(又名松树岛)是沿海唯一较大的岛屿,面积2200平方千米。古巴岛形状狭长,从西到东全长1250千米,面积104945平方千米,最宽处191千米,最窄处31千米。海岸线总长6073千米。

古巴的镍储量650万吨,居世界第三。古巴制糖业发达,为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古巴生产的雪茄世界闻名。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古巴第一创汇产业。

1492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发现古巴岛。1508年,他第二次到达美洲来到古巴时,给这座岛屿带来了甘蔗的根茎,而谁也没想到,甘蔗竟然成为古巴主要的经济作物。

古巴地处热带季风区,四面环海,终年无霜,降水丰沛,比较适合甘蔗的生长。古巴的甘蔗主要种植在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那里的土壤为黏红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加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耕方式和先进的制糖技术,使得古巴的蔗糖业国际竞争力强。

古巴的农业以甘蔗种植为主,其加工经济也以制糖业为支柱。古巴还是全球第四大食糖出口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糖罐”。

近年来,古巴的蔗糖生产严重下降。究其原因,首先要归咎于自然灾害,飓风对古巴的袭击,使得甘蔗种植业遭受严重损失。另外,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化肥、农药、机械零件的进口受到冲击,影响古巴蔗糖业的发展。

古巴人除了向世界生产销售蔗糖以外,还将甘蔗汁制成的甘蔗烧酒装入白色的橡木桶中,经过层层严格的酿造工艺,以及多年的沉淀和酝酿,制成一种全天然的美味佳酿——古巴朗姆酒。

而最初,古巴人是用这些发酵过的甘蔗汁作为一种消除疲劳的刺激性饮料来饮用的,后来经过商人和海盗的传播,销往世界各地。

几百年来,古巴朗姆酒以其高品质、纯天然以及独一无二的香醇口味,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泉水之岛:牙买加

牙买加位于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西部,西经76°11′~78°21′、北纬17°43′~18°32′,北距古巴145千米,东离海地160千米。它东西最长处235千米,南北最宽处80千米,仅次于古巴岛和海地岛,为加勒比海第三大岛。沿海地区为冲积平原。中西部为丘陵和石灰岩高原。东部耸立着一道东西走向的蓝山山脉,山峰林立,主峰蓝山峰海拔2256米,为全岛最高点。该岛林木茂密,河流、瀑布、温泉众多,素称“林水之乡”。地处东北信风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7℃,年平均降水量为1980毫米。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牙买加经济主要依赖于香蕉种植业和甘蔗种植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矿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兴起,牙买加长期保持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铝土、蔗糖和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铝土的开采和冶炼是牙买加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铝土和氧化、铝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牙买加的铝土业曾长期为4家美资企业和1家加拿大企业所控制,现在牙买加已控制其中几家企业的一部分资本。铝土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9%。